学术投稿

体外冲击波碎石合辨证分型治疗泌尿系结石690例

胡旭敏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冲击波碎石, 辨证论治
摘要:1997年8月~1998年5月我院应用香港一洲YC 9200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再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泌尿系结石69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52例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常见的眼病之一,属于单纯疱疹病毒侵袭角膜上皮或深及基质层而致病,如应用一些抗代谢药物和化学制剂等虽然对病毒起一定抑制作用,但宿主细胞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损害,并且经临床观察,疗效不理想.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钩藤饮结合西药干扰素眼药水、无环鸟苷眼药水交替滴眼,肌注银黄针,共治疗52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牧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疣必治加消疣汤治疗尖锐湿疣90例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表皮瘤样增生的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易复发,在治疗上较为棘手.1995~1998年我们使用疣必治治疗尖锐湿疣180例,其中90例加服自拟中药消疣汤预防复发,现将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郑文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下位胸椎与腰骶部常见损伤诊治经验

    下位胸椎与腰骶部的骨关节,前者位于脊柱重力线通过的生理曲度移行处,后者是躯干与下肢联系的枢纽.这些部位骨关节和软组织的外伤、劳损、退变,均可发生脊柱力学结构的失衡和重新调整,引起脊柱各段的继发损伤,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机体在某个运动系列调节障碍的情况下,引起相应的对应补偿调节,若仍然无法代偿,则引起另一个或多个运动系列的补偿调节.而这些联属系列补偿调节的后果,除造成脊柱下位胸椎和腰骶部骨关节、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外,还可导致脊柱其他节段以及下肢的继发损伤.

    作者:陈忠和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针痛点加电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周围炎(下称肩周炎)是针灸科临床上常见的病种之一.笔者在1993年~1998年采用针刺痛点加电针疏密波方法治疗肩周炎,并设立对照组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收治85例,均为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有肩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抬肩、持物、伸展、后旋等肩关节功能受限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针痛点加电针疏密波组(观察组)47例,男22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岁;病程短3天,长2年.传统针刺取穴加电针疏密波组(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岁;病程短2天,长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韦良玉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

    笔者于1994年5月~1998年8月,应用针刺华佗夹脊穴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7例中门诊56例,住院11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小21岁,大65岁,平均44岁;病程长10年,短1h,平均1年;L3~4椎间盘突出4例,L4~5椎间盘突出18例,L5~S1椎间盘突出19例,L3~4合并L4~5椎间盘突出6例,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16例,L3~4,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4例.67例经腰椎CT或MIR检查,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作者:石柳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长强穴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100例

    1995年9月~1997年12月,笔者采用长强穴穴位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小儿腹泻100例,收效颇佳,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患儿中,门诊64例,住院36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小3岁,大12岁,平均5.4岁;病程短1天,长6天.伴发热者23例,伴呕吐者51例;曾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58例.

    作者:王宏伟;朱会友;郭芳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肘关节外翻损伤致骨化性肌炎32例

    肘关节外翻损伤是指前臂屈肌附着起始部及肱桡关节周围组织遭受肘关节极度外翻暴力而致的一种复合性损伤,临床中较常见,若失治、误治容易导致骨化性肌炎.1996年起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32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世东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因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给患者带来痛苦.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治疗肩周炎36例,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皆为门诊病例,女性22例,男性14例;年龄45~57岁,病程2个月~2年.左肩12例,右肩24例.合并颈椎病者16例,伴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15例.

    作者:于娟;齐尚锋;胡元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合辨证分型治疗泌尿系结石690例

    1997年8月~1998年5月我院应用香港一洲YC 9200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再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泌尿系结石69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旭敏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自拟解毒利咽方治疗急乳蛾184例

    我科自1996年以来用自拟清热解毒利咽方治疗急乳蛾184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84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123例,女性61例,年龄在4~15岁多见,平均发病年龄12岁,病程短2天,长1周.诊断标准参照陈贵庭主编的<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8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喉核肿大,咽喉不适,疼痛或异物感,咽部均有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呈粒状隆起增生,有的表面见黄色脓点.

    作者:吴惠珍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局部穿剌配合中药外洗治疗嵌顿性包茎12例

    嵌顿性包茎是由于阴茎包皮过长,开口狭窄,包皮强行上翻而不及时复位,在冠状沟处形成嵌顿所致,嵌顿后影响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从而导致包皮、阴茎头瘀血、水肿,严重者包皮和阴茎头可形成溃疡和组织坏死.该病症多是采用手术的方法切开勒紧的包皮口,解除对阴茎头的绞窄,待局部炎症消退后择期作包皮环切术.但手术切开至局部炎症消退一般需要7天,治疗时间较长.1997年10月~1999年2月我们应用三棱针进行局部穿剌放液并配合中药外洗治疗12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新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益肠饮合清肠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

    笔者自1988年以来,运用自拟益肠饮内服合清肠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并与24例西药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陈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腱鞘囊肿17例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清肺镇咳糖浆中鱼腥草、前胡、矮地茶的薄层色谱鉴别

    清肺镇咳糖浆由矮地茶、鱼腥草、前胡等8味中药组成.具有较好的止咳祛痰作用,用于感冒咽痛、肺热咳嗽等症.部颁标准中尚无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为确保产品质量,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矮地茶、鱼腥草、前胡进行了定性鉴别.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书征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3例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3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例,女28例;年龄34~60岁;病程短2天,长半年,平均2.3个月.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作者:常青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电针治疗踝关节扭伤24例

    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踝关节扭伤24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大48岁,小12岁;病程长1个月,短2天.均经外科检查确诊.

    作者:靳今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

    笔者于1992~1998年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轻重不同、病程长短不一的胃脘痛病史,并按<中药新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1993,79~83.)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消化性溃疡(除外严重心、肝、肾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选择中医辨证属于寒热夹杂型病例12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97例,女23例;年龄22~70岁,平均38.8岁;病程短1.4年,长9.5年,平均5.3年;胃溃疡26例,十二指肠溃疡82例,复合性溃疡7例,多发性溃疡5例;溃疡平均面积为0.74cm2.

    作者:陈麟;万志成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中药浸泡为主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我科1990~1998年采用中药煎液浸泡为主治疗糖尿病足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系Ⅱ型糖尿病住院病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2~78岁,平均61.6岁;糖尿病病程5~22年,患糖尿病足3个月~5年.全部病例均按照<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1]诊断.其中Ⅱ期21例,Ⅲ期9例.

    作者:李红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通痹散

    性质功效祛风通络活血剂.祛风通络,益气活血.主治病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见:口角斜,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等动作.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7剂为1疗程.

    作者:黄瑾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 少花龙葵的生药研究

    少花龙葵,别名白花菜,为茄科植物少花龙葵Solanum nigrum L.var.Pauciflorum Liou.的全草,具清热解毒、利尿散血消肿之功,常用于痢疾、淋证、目赤、喉痛、疔疮等[1].广西民间常以嫩叶作蔬菜食用.笔者目前尚未见有关少花龙葵的详细的生药学研究报道.本文就其生药学特征及有关化学成分鉴别进行研究,现作初步报道.

    作者:邓汝铭;黄瑞松;苏青;廖月葵 刊期: 1999年第05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