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位在口服甘露醇结合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应用

邱永友;陈建春;陈铭;蒲书译;蔡映红;林秀琼

关键词:小肠, 多层螺旋CT, 甘露醇, 俯卧位, 多平面重建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及体位选择对小肠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受检者口服2.5%等渗甘露醇2000 mL,检查前分4次口服,400~500 mL/次,充分充盈胃和十二指肠.随机分为2组,35例采取仰卧位,35例采取俯卧位.平扫后行增强扫描,通过多平面重建,观察和测量肠管宽度、肠壁厚度、肠腔黏膜,及肠管外病变、肠系膜血管、腹腔淋巴结,并对各组测量数据及评价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62例小肠充盈满意的患者肠管内外病变、肠系膜血管、腹腔淋巴结二组都显示满意,肠管分布、肠腔黏膜的显示,俯卧位优于仰卧位.结论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俯卧位更有助于对小肠疾病的诊断.
分子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肥胖并发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并发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方法 搜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肥胖儿童,并通过肝脏B超的检测,将肥胖儿童分成单纯肥胖组和肥胖合并脂肪肝组.计算体质量指数和体内平衡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共186例患者纳入研究,单纯肥胖组和肥胖合并脂肪肝组均为93例.肥胖合并脂肪肝组的男性比例、年龄、腰围、体质量指数水平比单纯肥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HOMA-IR和尿酸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男性、大龄、HOMA-IR和尿酸高的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脂肪肝.

    作者:赵康路;居红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增强诊断周围型肺癌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65例肺癌患者为病例组,分析并比较肺癌组CT平扫+增强检查的边缘和内容征象以及CT值的变化,探讨CT增强扫描对于平扫检查的意义;选择32例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测量病灶的CT强化峰值(大强化CT值的平均值),计算强化增值(大强化CT值-平扫CT值)及SPH/PPH(病灶强化峰值与主动脉强化CT值的比),分析并比较他们的CT值在增强检查前后的变化,探讨CT增强检查对周围性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在肺癌组CT平扫+增强对比中,短毛刺征征与高密度点条征同层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围型肺癌CT平扫+增强检查的诊断准确度比较中,CT平扫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指数及准确率均低于增强检查,其中CT增强检查诊断指数>150%,有诊断意义.肺癌与肺结核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与肺结核增强比较,强化峰值分别是60.35±21.56、40.09±14.41,强化增值分别是41.03±13.72、12.42±15.04,SPH/PPH分别是(22.01±1.93)%、(4.53±1.08)%,t分别是20.71、18.47、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平扫相比,CT增强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肺癌的诊断准确率,且增强检查在肺癌与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田素升;张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对胎儿脐带血管前置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脐带血管前置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产科进行产检并住院分娩后临床确诊为脐带血管前置的24例孕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以及孕妇和胎儿结局.结果 同期入院孕妇共8000例,前置血管发生率为0.3%.24例前置血管孕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正确诊断出20例,正确率为83.33%,其中超声检查漏诊1例,漏诊率为4.17%,误诊3例,2例误诊为脐带先露,1例误诊为脐带脱垂.24例前置血管孕妇中14例为脐带血管帆状附着型,5例为副胎盘型,4例为双叶胎盘型,1例为脐带胎盘边缘附着型.24例诊断为前置血管的孕妇均接受剖宫产手术,其中活婴28个,死胎6个,孕妇均健康出院.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能够直观显示孕妇子宫内脐带血管走形情况,并判断脐带血管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在诊断前置血管上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前置血管筛查和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终降低胎儿围产期死亡率.

    作者:朱成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3种不同口腔慢性炎症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锥形束CT比较

    目的 比较单纯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慢性根尖周炎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OMS)的影像学特征,探讨3种口腔慢性炎症导致的骨质破坏情况与上颌窦粘膜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选择未经治疗的3种口腔慢性炎症引起OMS患者各50例,对其锥形束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精确测量,记录病源牙及其周围骨质破坏情况、上颌窦炎性肥厚的大厚度值(DS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OMS中,病源牙为上颌第一磨牙者多,占35.33%;其次为上颌第三磨牙,占27.33%;再次为上颌第二磨牙,占20.00%;病源牙超过2颗者占14.67%.颊/腭侧骨壁破坏患者上颌窦粘膜DSM为9.04±5.04 mm,高于无颊/腭侧骨壁破坏患者的6.94±5.03 mm(t=2.560,P=0.011);上颌窦底壁瘘患者上颌窦DSM为11.49±6.68 mm,高于无上颌窦底壁瘘患者的6.67±3.75 mm(t=5.541,P<0.001).单纯慢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慢性根尖周炎上颌窦底壁瘘发生率分别为40%、34%和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03,P=0.259).单纯牙周炎源性(9.26±5.33 mm)和牙周牙髓联合病变(10.24±4.93 mm)的DSM显著高于慢性根尖周炎(4.26±2.49 mm)(F=26.157,P<0.001).结论 单纯慢性牙周炎和牙周牙髓联合病损骨质破坏范围较广,上颌窦粘膜炎性肥厚改变的程度较重,相对于慢性根尖周炎更易发生牙源性上颌窦炎.

    作者:李晓敏;陈蕾;张治勇;包丽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间断负压引流联合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

    目的 探讨间断负压引流联合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5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45例感染创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取持续负压冲洗治疗,观察组25例采取间断负压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住院时间、电动吸引器使用中损坏例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压吸引器损坏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断负压引流结合冲洗治疗感染创面,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可以减少仪器的损耗,减轻患者痛苦,增加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秋娴;许秋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连续股神经阻滞(连续股神经阻滞)与单纯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及开平市中心医院40例拟行TK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每组20例,所有患者术后在B超下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镇痛药物为2.5 g/L罗哌卡因150 mL;试验组镇痛药物为2.5 g/L罗哌卡因和0.1 g/L地塞米松混合液150 mL.记录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主、被动功能训练VAS评分,吗啡用量,主动屈曲关节角度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6、12、24、48、72 h静息状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48、72 h主、被动功能训练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 h后各时间段及72 h总吗啡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4、48、72 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试验组为15%,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罗哌卡因相比,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连续股神经阻滞可加强TKA患者的术后镇痛作用,提高TKA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邓华军;马志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囊肿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 总结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囊肿(HHC)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分析106例HHC患者的上腹部增强CT,观察其临床特征、囊肿的直径、所在肝段、CT值等,并以109例无合并原发性肝癌的肝硬化肝囊肿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无合并肝癌的对照组比较,HHC组的年龄偏大(P=0.039)、肝炎合并比例高(P=0.036)且肝硬化病程长(P=0.043);HHC组的囊肿为2~9个,而对照组为1~5个,两组的囊肿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组患者囊肿直径3~11 cm,而对照组为2~6 cm,两组的囊肿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CT值多在15 Hu以内,而HHC组约半数超过15 Hu,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组的囊肿病灶总体以右半肝为主,尤其是S6段及S8段偏多,左半肝则以S3段偏多;对照组患者囊肿病灶以左半肝为主,尤其S3及S4偏多,两组的囊肿肝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72,P=0.011).结论 年龄、肝炎、肝硬化可能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肝囊肿的危险因素;多发、右叶多见、直径大、易发生坏死,是HHC患者的囊肿形态学特征.

    作者:钟景云;梁满球;聂悦富;黎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颈动脉硬化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CAS)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将该院603例住院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 分为非硬化组和硬化组,计算CAS的患病率,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CAS的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CAS的发生率为57.5%.两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CAS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合并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应尽早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血尿酸与CAS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崔美红;邓华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两种输尿管扩张方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狭窄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扩张输尿管的方法 在输尿管下段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0~2017年收治的36例输尿管下段狭窄合并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在做输尿管镜下碎石时发现输尿管狭窄,分别采取直视下输尿管钳撑开缓慢扩张法和球囊扩张法.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0~71岁,平均45岁.输尿管下段结石者22例,输尿管中段结石者14例,结石大径为6~20 mm,平均11 mm,患侧肾功能轻度受损者6例,中度受损者27例,重度受损者3例.术中均用Wolf F 8/9.8输尿管镜入镜失败.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19例,运用直视下输尿管钳撑开缓慢扩张法扩张输尿管;B组17例,运用球囊扩张法扩张输尿管,终两组经过扩张后均能顺利入镜并碎石成功.留置双J管6周后反院拔管并入镜输尿管下段镜检狭窄情况.结果 两组扩张对输尿管均有不同程度损伤,轻度损伤如粘膜撕裂A组高于B组,较重输尿管损伤如肌层撕裂、输尿管穿孔A组偏低.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及术后疼痛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输尿管镜检均能顺利入镜,穿孔位置黏膜光滑.结论 两种扩张输尿管方法均可安全有效的治疗输尿管下段狭窄,为输尿管结石腔内碎石提供保障,其中输尿管钳缓慢扩张法是在直视下缓慢进行的,相对球囊非直视下扩张引起输尿管撕裂、穿孔几率小,并且费用低廉,适合基层医院开展,为输尿管狭窄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卢运田;郭晓辉;曹朝晖;文卫军;曾桓聪;严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婴儿先天性肝门部囊性占位的超声鉴别

    目的 探讨超声用于鉴别先天性囊肿型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门区囊肿患儿3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检查及手术治疗,依据手术结果 将这些患儿分为囊肿型胆道闭锁组(n=15)和胆总管囊肿组(n=16),对两组患儿的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纤维块、胆囊内胆泥沉积、胆囊形态异常、胆囊收缩不良发生情况、肝动脉内径、胆囊大小、囊肿体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囊肿型胆道闭锁组患儿的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内胆泥沉积发生率0%、6.7%(1/15)均显著低于胆总管囊肿组75.0%(12/16)、50.0%(8/16)(P<0.05),肝门部纤维块、胆囊形态异常、胆囊收缩不良发生率80.0%(12/15)、86.7%(13/15)、73.3%(11/15)均显著高于胆总管囊肿组0%、6.3%(1/16)、12.5%(2/16)(P<0.05),肝动脉内径长于胆总管囊肿组(P<0.05),囊肿体积小于胆总管囊肿组(P<0.05),胆囊宽径短于胆总管囊肿组(P<0.05),但两组患儿的胆囊长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用于鉴别先天性囊肿型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的应用价值高.

    作者:张遇乐;王娜;关步云;陈金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部术中输尿管实时识别研究进展

    在腹部外科手术过程中,医源性输尿管损伤虽然较罕见,但是一旦发生损伤将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腔感染、输尿管瘘、肾衰竭等.为了降低腹部术中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风险,术中实时在体输尿管可视化的医学成像技术被广泛地研究与应用,如预防输尿管导管置入术(或发光输尿管支架置入术)、gamma探测技术、荧光成像技术.然而这些技术目前仅有荧光成像技术可以达到无创、无电离辐射、可实时在体获取输尿管的位置信息.相关研究已证实了应用荧光成像技术结合外源荧光染料的使用在腹部术中实时在体可视化输尿管位置信息的可行性,并取得重要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应用荧光成像技术和外源荧光染料(荧光素钠、亚甲基蓝、吲哚、CW800-CA、ZW800-1)在腹部术中输尿管实时识别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黄陆茂;辛学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孕早期PAPP-A、INH-A、β-hCG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子痫前期的预测

    目的 探索中孕早期孕妇血清中的PAPP-A、β-hCG、INH-A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其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单胎孕妇(孕周为11~12+6)416例作系统研究,采血测定孕β-HCG、INH-A、PAPP-A,检测PI值.随访后,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孕妇纳入子痫前期组,其余为对照组.结果 416例孕妇在随访观察中,有23例发生子痫前期,纳入病例组;对照组393例,孕期血压正常.子痫前期的发病率5.52%.PAPP-A、β-hCG、INH-A、PI及入组年龄在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PI值对疾病预测不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在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因素中,PAPP-A和INH-A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呈负相关,而β-HCG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呈正相关.上述单变量的预测效力PAPP-A>β-hCG>INH-A,而PAPP-A、INH-A、β-hCG变量的联合预测效力明显优于上述变量单独预测,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可达0.867.结论 在中孕早期,PAPP-A、INH-A、β-hCG对子痫前期有一定预测价值,PAPP-A、INH-A、β-hCG联合预测子痫前期有相对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其预测价值高于单独预测.

    作者:李跃萍;闫庆峰;胡春霞;金松;符火;李武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无创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肝脏超声检查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预测价值,并建立能够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模型.方法 按胃镜检查结果 ,将11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或重度组.对肝脏硬度值、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肝脏直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以有效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及程度的无创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方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建立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回归方程:y=1.07×肝脏硬度值-0.057×血小板计数+0.783×凝血时间+1.876×门脉直径-0.06×脾脏厚度-40.248,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诊断敏感性为98.7%,特异度为97.1%.结论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脏硬度值联合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等指标建立的无创预测模型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准确、敏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韦仲;毛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与长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血生化指标影响的比较

    目的 比较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与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相关血生化指标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DPP4抑制剂组(沙格列汀)与长效胰岛素组(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经过3月治疗后,检测每例患者静脉血中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系数、血脂情况.结果 DPP4组和长效胰岛素组患者的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两组控制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96,P>0.05),而DPP4抑制剂很好的改善了胰岛素的敏感性,DPP4组的胰岛素抵抗系数较长效胰岛素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1,P<0.05).DPP4抑制剂相比较长效胰岛素,DPP4抑制剂在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控上具有优势,甘油三酯的水平更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更高(P<0.05),但在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调节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P4抑制剂作为新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相比较长效胰岛素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增加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也能更好地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陈秀珊;钟志鹏;李巧环;李舸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定期门诊体检的婴儿4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0例,干预组接受家庭医师服务模式干预措施至18月龄,对照组接受传统儿童保健门诊服务至18月龄.记录两组婴幼儿1、3、6、9、12和18月龄时身长和体质量,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两组婴幼儿1、18月龄进行测试,记录两组婴幼儿1、18月龄时营养性疾病发病情况.结果 干预组婴幼儿6、12和18月龄时身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18月龄时婴幼儿各能区发育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婴幼儿(P<0.05).干预组18月龄时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婴幼儿(P<0.05).结论 家庭医师服务模式促进了婴幼儿的身心发育,降低了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病,值得在国内进行推广.

    作者:许伟红;胡晓周;李丽贤;吴昕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二次手术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

    回顾分析1例主动脉夹层行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二期腔内再干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此患者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未规律治疗,曾因胸主动脉夹层行胸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血压控制不佳,18月后复查发现腹主动脉段假腔增大,再次行血管腔内治疗.根据此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整体护理干预,包括血压管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预防便秘、预防跌倒及预防并发症等.经过2周的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延续性护理,指导其改善生活方式,完善自我监测,患者目前恢复良好.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谢凤姣;王娟;钟素华;蒋飞娟;周忠信;熊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分次与单次口服肠道准备方案的清洁效果和耐受性比较

    目的 比较结肠镜检查患者分次与单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耐受性.方法 将进行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组(单次口服)和B组(分次口服).A组于检查前5 h单次口服3 L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B组于检查前夜和检查前4 h分次口服1.5 L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结肠镜检查时分别对结肠的3个解剖分段处(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进行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并在检查结束后记录120例患者服药期间的耐受性、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肠道准备方案均达到结肠镜检查要求,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相似(P>0.05),但B组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较A组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显示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分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的肠道清洁准备方案在取得满意的清洁效果同时患者耐受性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佳璇;杨新魁;雷国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在外泌体观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STORM)在外泌体观察中的应用价值,并介绍外泌体在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下的成像原理及方法 .方法实验中在肾性甲旁亢患者原代培养的甲状旁腺细胞的培养液上清中加入EXOQUICK-TC外泌体沉淀剂来获取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将外泌体膜表面的特异性跨膜蛋白CD63作免疫荧光标记后利用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对外泌体行超高分辨率成像并测量外泌体直径.结果 实验中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成功的对继发性甲旁亢甲状旁腺细胞原代培养液上清中的外泌体行单分子定位、直径测量及超高分辨率成像.结论 因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并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较传统光学显微镜,能获得20~50 nm的分辨率,可对外泌体行单分子精确定位、直径测量、超高分辨率成像.基于STORM的成像优势,相信STORM及其他超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将在外泌体及外泌体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马迪;夏仁品;冯志坚;杨筱燕;付珏兰;马各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饮食习惯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饮食习惯下血脂与血尿酸改变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91例,其中珠海市患者164例图木舒克市患者127例.检测两地患者血液中的尿酸(UA)、总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用颈动脉超声测定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结果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珠海患者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比例较高,图木舒克患者并发高脂血症的比例较高(P<0.05).尿酸与总胆固醇是两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危险因素(P<0.05).在海珠地区尿酸(r=0.420)与患者CIMT相关性更高,而图木舒克地区总胆固醇与患者CIMT相关性更高(r=0.286).结论 珠海地区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更密切需减少膳食中嘌呤的摄入;图木舒克地区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更密切需减少膳食中油脂的摄入,将可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减缓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作者:李华;卢吴柱;程林;邱春梅;洗建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肾上腺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不同来源的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肾上腺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资料,总结肾上腺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来源、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强化特点等特征,对相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其中130例为肾上腺来源,分别为肾上腺皮质腺瘤52例、髓样脂肪瘤6例、嗜铬细胞瘤14例、囊肿3例、节细胞神经瘤3例、转移瘤36例、皮脂癌8例、结核3例、畸胎瘤5例;28例为非肾上腺来源,分别为腹膜后脂肪肉瘤8例、胃憩室3例、胰腺假性囊肿5例、肝囊性转移瘤5例、囊性肾癌7例.结论 螺旋CT对肾上腺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较准确,CT表现均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治有很大帮助.

    作者:罗立镇;刘东旭;张宗宝;蔡锋;黄锦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分子影像学杂志

分子影像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