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斌
1大肠黑变病1.1大肠黑变病概念大肠黑变病是一种以大肠黏膜的非炎症性的、良性的、可逆性的色素沉着为特点的病理改变[1],也称之为肠道色素沉着症,其检出率在尸体解剖标本中约占0.04%~11.2%[2]。
作者:罗斌;胥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13年1月,现为季刊,CN11-9331/R,ISSN 2095-5308,出版形式为光盘版,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因查体发现肺部阴影8天入院。既往因右叶甲状腺肿于外院行甲状腺右叶切除术后15年。入院查体示右上肺野呼吸音低,余无异常。术前行支气管镜检查无异常,未发现明显肿瘤细胞。胸部CT示中上纵隔偏右侧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示少量甲状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型(图1)。遂行甲状腺核素显像提示纵隔内病变放射性分布大致与甲状腺左叶相当,符合甲状腺来源(图2)。甲功五项示促甲状腺激素(TSH)0.201mU/L,游离甲状腺素FT411.59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5.50pmol/L。术前诊断:纵隔异位甲状腺肿。排除手术禁忌,患者在全麻下行胸腔镜纵隔异位甲状腺肿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中上纵隔,质韧,直径约12cm,包膜完整,与周围无明显粘连。自肿物包膜外完整切除肿瘤。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0ml。术后病理示:异位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第5天康复出院。
作者:李益宏;邱桐;罗宜人;邱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伴随着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于2012年修订颁布了《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腹股沟疝的治疗逐步趋向规范化。自1997年我国首例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始[1],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方法日益更新,逐步替代以加强腹股沟后壁的经典缝合修补如Bassini、Shouldice 等术式,近年腹腔镜辅助下的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ritoneal, TAPP);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P)等手术方式更是得到了广泛开展。任何一种手术方式均有其解剖学基础作为支撑,因此笔者认为,只有熟练掌握腹股沟区的解剖,才能规范地运用各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使患者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松;宋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住院患者肠外营养(TPN)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青岛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患者的TPN处方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48例患者接受TPN治疗共1261例次,以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为主;平均用药天数为8.72天;总能量在900~1500 kcal之间的处方1219张(96.67%);糖脂比值(1~2)∶1的处方1163张(92.23%);热氮比值为100~200的处方1115张(88.42%);一价阳离子浓度<150mmol/L的处方有1256张(99.60%)、二价阳离子浓度<5mmol/L的处方1132张(89.77%);使用谷氨酰胺的处方共1117张(88.58%),糖和胰岛素的比值(g∶u)>3的处方共1226张(97.22%)。结论本院普外科患者TPN处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处方存在热氮比不合理,二价阳离子浓度过高、胰岛素用量超量等现象,应如何避免问题出现?需要药师进行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避免不合理处方的出现。
作者:王海桃;韩建建;马宝花;谭秀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女,55岁,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为持续性隐痛,B超示肝右叶实性占位;CT示肝右叶巨大低密度灶,符合血管瘤,肝右叶小囊肿。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半年余,服优甲乐治疗。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1、肝血管瘤2、甲状腺功能减退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拟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
作者:靳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手术方式及临床优势。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胃溃疡穿孔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研究组则采取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随访半年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半年无复发,对照组则有2例复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溃疡穿孔采取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与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培合;刘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本文回顾了业内同仁对于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insuffi ciency, CVI)发病机制与血管重塑机制的认知过程;总结了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与CVI生理和病理过程的相关性;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 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MMP-13)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血管重塑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与业内同仁共同探讨其研究方向。
作者:刘群亮;周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阑尾炎患儿7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和观察组(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37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6.48±5.19)分、(47.12±5.43)ml、(19.54±3.21)小时、(6.54±1.08)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均<0.05);两组并发症率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确切,对于患儿的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陈锐源;李伟坚;李志雄;陈江谊;陆金荣;陈铭斌;史川;曹志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并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 PANP)根治性切除术在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男性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对30例男性直肠癌患者行TME+PANP手术,观察患者的排尿功能及性功能(包括勃起功能和射精功能),并与30例单纯TME手术患者对照。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中均无死亡及复发病例,术后勃起功能TME+PANP组得分高于TME组(P<0.05),射精功能优于TME组(P<0.05),患者术后的排尿功能TME+PANP组优于TME组(P<0.05)。结论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实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全直肠膜切除(TME)在保证根治效果不增加局部复发率的同时,大限度保留患者术后的性功能及排尿功能,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继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功劳木外洗剂联合喷氧防治乳腺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乳腺癌根治术后行放疗患者共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放疗后采用常规饮食及健康宣教,观察组放疗后在采用常规饮食及健康宣教基础上,采用功劳木洗剂外敷,并且对放射性皮炎Ⅱ度患者采用换药联合高流量喷氧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放疗后胸壁皮肤的放射性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劳木外洗剂联合喷氧减少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皮炎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更好地保护胸壁皮肤,重拾患者生存信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琰;陈燕云;杨春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筛选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相关的micro RNA (miRNA)表达谱,为研究miRNA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性手术后复发机制中的作用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搜集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4例,收集其根治性手术后肿瘤组织,根据术后随访将其分为早期复发组(术后半年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及非早期复发组(术后1年内未出现复发或转移),采用Animal Tissue Kit(LCS, TRK-1002)试剂提取组织Total RNA,利用miRNA芯片技术,将组织miRNA与人的LC Sciences miRNA Microarray-Single (miRBase 21.0)表达谱芯片进行标记杂交实验,扫描仪扫描后进行数据信号提取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较非早期复发组,早期复发组中所表达miRNA中有4个存在明显差异(P<0.05),包含2个高表达miRNA(has-miR-221-3p、hsa-miR-3653-3p)和2个低表达miRNA(hsa-miR-6809-5p、hsa-miR-1224-5p)。结论通过miRNA芯片筛选可初步得到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根治性切除后早期复发相关的miRNA差异性表达谱,这些差异性表达的miRNA可能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早期复发有密切联系。
作者:董雅楠;邱法波;韩冰;徐常力;宋晓峰;马广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奥曲肽与鼻胃减压管联合治疗腹部手术激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腹部手术激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72例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鼻胃减压管和奥曲肽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鼻胃减压管和奥曲肽联合治疗腹部手术激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顺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反复胆道感染在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因中的作用以及引起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可能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经验。方法对本科自2012~2014年收治的8例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病史、发病原因、诊疗过程及随访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的8例患者均有反复胆道感染病史,其中男7例(87.5%),女1例(12.5%),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51岁。均无胆道手术或其他胆道相关手术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多次的胆道感染,进行性加深的黄疸,以及肝功能损害。生化指标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对上述8例患者随访2年,未见再发。结论长期、反复的严重胆道感染是临床上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重要病因和重要病理过程,严重的胆道感染可直接引起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加重病情。临床给予利胆药物(熊去氧胆酸)通畅肝内小胆管,甲泼尼龙冲击,配合保肝护肝治疗,血清总胆红素缓慢降低。患者远期预后较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好。
作者:董汉光;付明杰;张东生;王占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腺瘤与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深化对这两种良性肝脏占位的认识。方法收集解放军401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证实的肝腺瘤和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例,总结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收集3例肝腺瘤和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病例,均因查体时发现肝脏占位入院,肿瘤标志物和肝功能等常规化验检查均正常。两种疾病的典型增强影像特点分别是,肝腺瘤在动脉期呈不均匀快速强化,强化的强度弱于局灶性结节增生。在门脉期和平衡期,肝腺瘤呈低信号表现。局灶性结节增生在动脉期均匀快速强化,在门脉期和平衡期,呈等信号或者稍高信号。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中央瘢痕有鉴别诊断价值。结论肝腺瘤和局灶性结节增生在鉴别诊断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熟悉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赵志远;杨世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6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早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针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疼痛,加速恢复,更令患者满意。
作者:邱怀玉;郭佳华;胡敏蝶;张艳;刘俊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早期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发生胰腺癌的第二风险因子。但近年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发生胰腺癌。在幽门螺杆菌血清阳性与胰腺癌的风险时研究发现,血清CagA阳性时胰腺癌的风险降低,而CagA阴性时胰腺癌的风险增加。直至目前为止不同结果仍在争论中。笔者就幽门螺杆菌与胰腺癌的现状与进展作一评述。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101F6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结直肠手术的无肿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T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结直肠组织中101F6基因的表达。结果对比两组患者101F6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组阳性表达率32.5%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分析101F6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01F6基因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明显关系。结论101F6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浸润深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林常平;刘介甫;张祖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普外科专业学术电子期刊。吴孟超院士、黎介寿院士、夏穗生教授担任顾问,赵玉沛院士、陈孝平院士担任名誉主编,池一凡教授担任主编。本刊是集70余名全国著名专家担任编委并且共同推出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为季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9331/R,国际刊号为ISSN2095-5308。本刊为多媒体光盘期刊,附赠纸质版导读本一册。本杂志保留传统杂志的全部内容和功能,同时运用影视语言和多媒体技术,附加有精品手术视频和学术讲座,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是当今期刊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