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磊;陆庆革;刘宇;李小海;刘越军;谭欣
目的 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0例,采用TST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术后总疗效、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并发症(术后肛缘水肿、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
作者:王秀珍;郭琳;张虹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抗炎、抑酸、坐浴熏洗等对症支持治疗,痊愈12例,6例中有2例在术后半年复发、4例在术后1年复发;痊愈患者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 肛周克罗恩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延误病情治疗,诊断该病主要依靠细致的病史采集、临床表现、以及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是治愈肛周克罗恩病,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范子龙;李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ST术治疗混合痔合并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混合痔合并肛门坠胀患者采用TST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均为一次性治愈,住院时间4~9 d,创面愈合8~14 d,术后随访6~12个月,肛门外形平整,术后2个月有2例再次出现肛门坠胀,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肛门失禁、吻合口狭窄等后遗症.结论 TST术治疗混合痔合并肛门坠胀具有效果好、痛苦小、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优势.
作者:蒋应祥;张平;杜仲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训练便秘失能老人排便习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经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估分值在45分以下的失能老人3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时使用开塞露通便、人工取便、指压肛门刺激、腹部按摩及心理疏导等方法,训练便秘老年人的排便习惯.结果 训练4周后,老人均能规律排便;95.1%的老人改善食欲;96%的老人体重增加或保持体重不下降;老人及家属的满意度高.结论 对便秘失能老人进行排便习惯训练,有效改善便秘状况,提高满意度.
作者:张丽君;马春兰;刘霞;徐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手术治疗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46例临床资料.结果 46例中,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41例,占89%,手术根治率91.3%,术后并发症率34.8%,主要是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切口并发症.非计划内再次手术2例,发生率4.3%.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方法,严格的术前评估、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沈伯明;王永峰;俞伟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疮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90例Ⅲ~Ⅳ期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PH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痔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便血持续时间、卧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NR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4.16±4.85 vs 54.24±6.85)min,(0.93±0.11 vs 1.72±0.22)d,(1.04±0.13 vs 1.95±0.25)d,(1.52±0.18 vs2.69±0.31)d,(2.34±0.31 vs4.87±0.62)](P<0.05);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76.17±9.31 vs 63.52±8.14,60.31±7.37 vs 49.24±5.51,59.82±7.74 vs 50.51±6.32,61.24±7.14 vs 50.62±5.94,81.92±9.94 vs 72.62±9.13)(P<0.05).结论 PPH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Ⅲ~Ⅳ期痔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胡洪铨;潘永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Miles)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直肠癌Miles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CCM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发生率进行评价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会阴部手术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18.039、9.6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会阴部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5.387、7.644,P<0.05);观察组患者的造口狭窄、发热及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821、5.886、5.175,P<0.05).结论 在直肠癌Miles术后护理中应用CCM,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会阴部手术创口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
作者:罗香香;刘少精;郑珊;黄永善;麦燕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TEM与腔镜治疗中上段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及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中上段早期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程度以及远期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Cor、NE和E含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中上段早期直肠癌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反应,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是治疗早期直肠癌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和艮;刘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1 前言一般认为,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是指不能随意控制排大便和排气.2001年美国粪失禁治疗共识会议报告定义为“年龄至少4岁且反复出现的不能控制排大便至少1个月”,并提出不带有粪质的气体溢出不构成失禁[1].粪失禁是一个在普通人群中被隐瞒的常见问题,国外文献报告人群中发病率差异较大,为1.4%~18%,在养老院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50%[2~4].粪失禁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改变进食及生活习惯、回避社会活动、丧失工作机会等.
作者:王晓锋;刘素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粪便miRNA-2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间广西医科大学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病理诊断明确的30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另采集10例健康志愿者粪便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粪便脱落细胞,RT-qPCR方法检测粪便miRNA-21的表达,分析miRNA-2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患者粪便miRNA-21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临床病理因素的不同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显示: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miRNA-21的表达水平要高于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P<0.05;低分化患者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结直肠癌粪便miRNA-21表达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粪便miRNA-21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潜在的肿瘤标记物,为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钟武;张磊昌;钟世彪;江志远;陈利生;郭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痔动脉结扎结合RPH治疗老年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混合痔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痔动脉结扎结合RPH术式,对照1组采用RPH术式,对照2组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式,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治愈率、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在肛门功能评价方面,三组手术后及组间肛门失禁评分(Wexner评分)及肛门动力学测试,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痔动脉结扎结合RPH术治疗老年痔病疗效显著,由于手术能较好地保护肛垫组织,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近期疗效好,值碍临床推广.
作者:林晖;孙健;孙炼;虞洁薇;归玉琼;张宸;杨文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PPH(C形切除吻合术)治疗痔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良PPH(C形切除吻合术)治疗45例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均达临床治愈,随访3月无1例吻合口狭窄.结论 改良PPH术式可有效预防痔PPH术后吻合口狭窄.
作者:侯松涛;张俊仲;崔伯岩;商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黏膜下移保留括约肌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6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治疗组采取黏膜下移保留括约肌术,对照组给予一次切开挂线术.结果 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黏膜下移保留括约肌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保护肛门自制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陈伟伟;谷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限期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手术联合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的观察组,比较其肛管引流相关情况、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腹围、胃管引流量及近端肠管大横截均明显小于接受常规术前准备的对照组患者(P<0.05);②观察组患者术后4d及7d的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o.05);③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限期手术可以有效解除直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梗阻症状,降低术后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石毅军;宋耀明;侯远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间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41例右半结肠癌的患者行“中间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结果 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术后病理分期:17例T4aN0M0、13例T3N0M0、11例T4 aN1 M0.手术用时110~22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00mL);淋巴结切除数14~38个(平均23个);术后3~6 d(平均4.5d)肛门排气;术后住院天数7~13 d(平均9.5 d);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35个月,无复发、转移,仍生存.结论 CME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系膜和淋巴组织切除的大化,并未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短期治疗效果良好,不影响患者康复.
作者:方志恒;王贵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的三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中重度直肠前突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中、重度直肠前突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40例)采用改良STARR手术,B组(40例)采用常规STARR手术,C组(40例)采用经阴道切开修补术.分别观察分析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术后坠胀、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C组.A组在术后坠胀、吻合口裂开等方面优于B组,A组在远期疗效方面优于B组及C组.结论 改良STARR手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近、远期疗效更佳.
作者:王爱磊;陆庆革;刘宇;李小海;刘越军;谭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途径.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诊治的8例糖尿病合并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治愈,死亡1例,平均住院35.5 d.结论 糖尿病合并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早期明确诊断、综合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12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行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外科根治术,两组患者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8±21) min,进食时间(34±12)h,住院天数(12.0±2.4)d,术中出血(109±49)mL,切口长度(2.9±0.1)cm,止痛时间(1.9±0.4)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0.4)d,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4±22) min,进食时间(68±9)h,住院天数(15.1±3.5)d,术中出血(228±163)mL,切口长度(13.0±2.1)cm,止痛时间(3.8±1.3)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9±0.8)d.两组患者术后在排便功能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肛拖出直肠癌根治术超低位保肛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评价均优于常规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陈少逸;郑邦瑞;陈立言;杨少华;黄辉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经肛三联术(经肛门直肠黏膜排列结扎术、芍倍注射术及肛门紧缩术)与Delorme术(直肠黏膜袖状切除肠壁折叠术)治疗Ⅱ、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181例成人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经肛三联术组(治疗组)91例,Delorme术(对照组)90例,观察其术后疗效,并跟踪随访1~7年.结果 两组近期治愈率、远期随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肛三联术治疗成人Ⅱ、Ⅲ度直肠脱垂,效果好、并发症少、费用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袁鹏;付琦;李春雨;李英杰;朱铄同;孟庆臣;路瑶;林树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中鸟苷酸环化酶C(GCC) mRNA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GCC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GCC mRNA、hTERT mRNA阳性率表达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GCC mRNA、hTERT mRNA阳性率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根治治疗均会增加血行微转移可能性,但是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不会增加术后肿瘤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
作者:廖信芳;李正荣;杨清水;王万川;李柱;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