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吻合器的应用

杨志强;顾小年

关键词:右半结肠切除术, 吻合器吻合, 肿瘤患者, 强生, 管状, 报告
摘要: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住右半结肠肿瘤患者110例,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采用强生公司CDH管状吻合器吻合.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两处类癌1例报告

    直肠类癌(carcinoid)属于一种低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其传统部位是胃肠道和呼吸道,胃肠道占3/4.直肠类癌在消化道类癌发生率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报道直肠的发生率仅次于阑尾及空回肠,但近些年几篇报道均显示直肠类癌占胃肠道类癌的首位,这可能与内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有关.尽管如此,直肠类癌仍较罕见,而直肠同时发现两处类癌的病例国内未见报告.

    作者:朱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专科建设与发展——前进中的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腹科

    一、专科简介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腹科是该院重点科室之一,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健全,目前共有医师15人,其中主任医师和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和副教授3名,讲师、主治医师7名.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有很多,结直肠癌肝转移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肝转移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血道转移方式,文献报道约10%~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原发灶的手术治疗时已经出现了肝转移,另有约25%的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发现肝转移[1,2],50%以上的结直肠癌终发生肝转移,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进行综述.

    作者:李振洪;李立志;陈利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粪便隐血试验对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分析粪便隐血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进而评判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2例结直肠癌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与肉眼血便、癌胚抗原(CEA)、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肿瘤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82例患者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5.9%;肉眼血便阳性率为45.8%;CEA检出率为40.6%;右半结肠癌粪便阳性率为89.6%,左半结肠癌阳性率为83.8%;Ducks A、B期(Ⅰ组)粪便阳性率为80.4%,Ducks C、D期(Ⅱ组)阳性率为91.2%.结论:粪便隐血试验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仍然是结直肠癌筛检的重要手段,且阳性率优于CEA;粪便隐血试验的阳性与否与肿瘤的发病部位、分期及病理分型无关.

    作者:李万浪;巫佳明;刘桂;钟其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双半环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附15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双半环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两把PPH分别在直肠前、后壁齿线上3 cm处作半环,行直肠下端黏膜切除.结果:用双半环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治疗15例直肠前突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双半环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江金祥;陈笑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瘘管切开基底缝合引流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评价瘘管切开基底缝合引流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瘘管切开基底缝合引流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瘘管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瘢痕大小.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大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瘘管切开基底缝合引流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不仅根治了肛瘘,而且具有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防止肛门变形等优点,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牟奇蓉;谭婷婷;王晓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国产肛痔吻合器在PPH 中的运用

    我国普查资料显示50%成人患有痔,多数无症状.若病变迁延不断、反复发作,未及时治疗发展为重度痔,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以往手术常采取切除病变,破坏过多的肛管上皮,术后并发症多.

    作者:杨治;陆青松;张光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节育器移位直肠腔2例

    例1:女,38岁.排便不畅伴便条沟痕2个月,门诊以直肠前壁异物嵌顿2005年9月21日收住入院.指检直肠前壁指尖可隐约探及异物,经电子肠镜检查,见直肠前壁距肛门缘7 cm处有一根1 cm长金属丝于直肠壁内穿出肠腔,基底肠壁轻度炎症水肿.

    作者:赵兴明;倪庆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肠结核26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诊断要点及治疗特殊性,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13年来26例肠结核病例的诊治资料. 结果:入出院诊断符合的仅5例(19.2%).术前行B超、CT、全消化道钡透或结肠镜检查的14例(53.8%)中,提示结核的仅2例(14.3%),大部分怀疑腹腔肿瘤或诊断为不能定性的腹腔肿块.手术24例,开腹后能肉眼确诊的2例(8.33%),另22例经术中快速病理切片得以确诊.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均抗痨治疗,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肠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警惕性常导致较多的误诊误治.手术治疗有其特殊性,根据开腹所见决定手术方式,效果较好.

    作者:王泽春;潘占胜;赵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混合痔术后口服迈之灵对并发症和疗程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混合痔术后口服迈之灵对术后水肿、出血、疼痛以及疗程等情况的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48例患者在术前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手术当天开始连服迈之灵300 mg,每天2次,共10 d.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术前术后常规的治疗.术后4 d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水肿、出血、疼痛的情况及疗程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水肿、出血、疼痛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痔术后口服迈之灵可有效缓解水肿、出血、疼痛等症状及缩短了疗程.

    作者:倪士昌;陈绍棋;李激;宋华羽;徐昶;左志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5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1978年5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临床、病理、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58.5%,10年总生存率为55.7%.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B症状、血清乳酸脱清酶(LDH)水平、病理免疫表型(T/B)、是否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和临床分期与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免疫表型(T/B)、临床分期与预后相关.结论:病理免疫表型(T/B)和临床分期是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差,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

    作者:王俊江;周志伟;万德森;陈功;卢震海;潘志忠;李力人;伍小军;丁培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报告

    目的:观察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低位直肠癌采用外翻切除,经肛门外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并于肠腔内放一支撑管.术后观察并发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无1例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0.7%),术后1个月均能预知和控制排便,术后半年每日排便1~3次26例,有2例偶有粪便外溢.术后3、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6%、29.3%,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3%、52.22%.结论:直肠外翻切除,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可行的.

    作者:隋永领;邵峰;崔兆清;杨道贵;于俊秀;张彦波;魏法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进展

    1 概述高位复杂性肛瘘病变部位高而深,主、支管分布多而走行复杂,内口或外口缺如或不易辨认,其发生率[1]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由于病变部位深,临床不易早期发现,而形成长期慢性疾病,所以手术操作难度大,如处理不慎,常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肛门狭窄、肛门畸形、完全或不完全性失禁、假性愈合、复发或迁延不愈,有时需作二期,或三期手术,给患者的身心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作者:周军惠;乔敬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16例疗效观察

    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我科采用一期根治术替代传统的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1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涛;杨光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龄结肠癌穿孔13例诊治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龄结肠癌患者有增多的趋势, 高龄结肠癌穿孔作为其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有增多的趋势.1996年5月至2005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70岁以上高龄结肠癌穿孔13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金元;许庆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伴发2型糖尿病的比例,以及2型糖尿病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72例住院结直肠癌患者的空腹血糖,计算2型糖尿病患病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及年龄、性别、BMI等因素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性,用Cox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等因素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83%,标准化患病率为3.99%,与全国糖尿病标准化患病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肿瘤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大,RR=3.543(P=0.035).2型糖尿病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生存没有显著影响(P=0.060).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较容易发生各种部位的感染;本研究未发现2型糖尿病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孔令亨;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实时定量RT-PCR检测激活淋巴细胞的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目的:研究激活淋巴细胞和未激活淋巴细胞的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定量RT-PCR法检测分别代表激活淋巴细胞和未激活淋巴细胞的43枚良性结直肠疾病的炎性系膜淋巴结和31例正常自愿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hTERT的表达水平.另外,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还检测了59对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正常黏膜组织的hTERT表达水平.结果:炎性系膜淋巴结的hTERT表达水平比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肿瘤组织的hTERT表达水平明显比正常组织的高(P=0.001).结论:淋巴细胞无论激活与否,hTERT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改变,与正常组织也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力人;万德森;潘志忠;周志伟;陈功;伍小军;卢震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致直肠穿孔1例

    患者男,54岁,肛周肿痛12 d,加重伴发热、肛门坠胀、排便困难3 d入院.查体:T:39.2℃,P110次/min,截石位肛周红肿明显,以右侧为甚,触痛,肤温较高,无明显波动感,肛口稍变形,向左侧偏移,指检见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自肛内流出,扪及6~10点位直肠内巨大包块,触痛明显,有波动感,加压时见有脓液溢出,肛门括约功能差.

    作者:张亚峰;田贵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急性梗阻的外科处理(附62例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结肠梗阻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62例急性结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右半结肠梗阻21例,全部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其余41例低位梗阻患者中31例行一期切除吻合,4例行Miles术,3例行Hatmann术,2例行单纯造口术,1例行短路加造口术,术后低位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患者中2例出现吻合口瘘,经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梗阻时间短,肠壁水肿轻的急性左半结肠癌梗阻患者,结合术中结肠灌洗,进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作者:刘民生;郑凯;徐民;陈晓岚;唐远志;程书榜;文剑锋;庄树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异物性肛管直肠损伤(附34例报告)

    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因肛管直肠异物致肛管直肠局部损伤的患者共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顺和;姚健;牛苏剑;穆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