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l、2、4、6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BRM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9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时,研究组患者的BRM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睡眠因子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与碳酸锂联合喹硫平相比,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躁狂发作患者起效快,改善其失眠症状较好。
作者:马元业;张子明;周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帕金森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患者无认知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BDNF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DNF水平(11.2±2.8) ng/ml、MOCA评分(23.3±2.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BDNF水平(13.6±2.5) ng/ml、MOCA评分(28.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4.2±1.4)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3.5±1.3)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MOCA呈负相关(r=-0.813,P<0.05)。结论: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可能是引起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作者:肖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 CRP)和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1例,伴有SBP;对照组患者21例,无SBP。根据治愈结果,观察组患者又分为治愈或好转组(40例)和未愈或恶化组(11例)。治疗前,测定两组患者及综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或好转患者血清CRP、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未愈或恶化患者CRP、PC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疗中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苏凤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准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高危妊娠孕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二维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二维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表现,并统计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200例高危妊娠产妇经分娩或引产后尸检,有30例胎儿被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检出率为14%,诊断符合率为93.33%,漏诊2例;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检出率为15%,诊断符合率为100%,无漏诊病例,二维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避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漏诊。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中具有检出率和符合率高,无漏诊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雪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患者100例,比较不同分层间的心理弹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评分随其年龄、病程及肿瘤分期的增高而降低;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化疗疗程的增高而升高(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肿瘤分期及化疗疗程是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本研究总体心理弹性评分(62.42±10.17)分。护理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3个维度坚韧[(35.81±7.52) vs (27.41±9.59)分]、自强[(21.35±5.29) vs (18.27±6.37)分]、乐观[(11.41±1.21) vs (9.35±2.14)分]及总分[(71.65±11.42) vs (60.42±10.17)分]均较护理前提高。结论: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普遍较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肿瘤分期及化疗疗程可能是其影响因素。通过有效护理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作者:孟姗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静脉铁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前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伴缺铁性贫血( ASAⅠ~Ⅲ级)患者100例,男性Hb<120 g/L,女性<110 g/L;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术前2周至术后1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100 IU/kg,每周3次;并静脉输注蔗糖铁200 mg,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未注射静脉铁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术前和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 Hb)和红细胞压积( Hct),并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异体输血及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和2周,研究组患者的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异体输血率、输血量、发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前贫血患者予以静脉铁剂与促红素治疗有利于提高其围术期血红蛋白,减少异体输血,降低发热及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夏乐强;刘树平;王瑛;张先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行温经祛瘀汤医治对其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5例,行常规方法医治;观察组患者57例,行温经祛瘀汤医治。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内分泌激素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和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FSH、E2水平均比对照组优,且总体健康评分(80.32±13.64),比对照组(64.35±13.01)分高(P<0.05)。结论: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行温经祛瘀汤医治能够优化临床疗效和内分泌激素水平,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李桂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保乳术对于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选择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术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乳房外观、长期疗效以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保乳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外观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3年后SF-36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乳术对于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
作者:胡宝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常规骨瓣与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9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骨瓣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中线移位(2.67±0.76) mm、脑水肿体积(44.26±1.83) ml、神经功能损伤程度(12.87±2.38)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颅内压值在术后1 d(24.12±2.51) kPa、3 d(18.96±2.42) kPa、7 d(14.98±2.06) kP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外伤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治疗方法相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各项指标,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宏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比较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行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成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苯溴马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总体健康评分[(83.02±15.60)分]比对照组[(64.37±13.01)分]优,总不良反应率(3.03%)比对照组(18.52%)低(P<0.05)。结论:苯溴马隆治疗原发性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别嘌呤醇。
作者:裴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频听力损失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低、高频听力提高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彭理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及纤维支气管镜镜检;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气管直径(6.5±0.3)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1±0.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促评分(0.7±0.1)明显低于对照组(1.5±0.3),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8±0.5)%和用力快速呼气容积(FVCL)(2.8±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3)%和(1.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吕月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西药组(41例)和清热化痰导泻组(42例)。西药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清热化痰导泻组患者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清热化痰导泻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用药风险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清热化痰导泻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风险事件发生率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清热化痰导泻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优于西药组显著差异(P<0.05)。结论:清热化痰导泻法联合西药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李婧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IL-8、IL-10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SIRS改善时间、MODS发生率和胰腺及胰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较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蔡宇;邱新平;张宁宁;刘岩;吴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常为B细胞性,常见类型为弥漫性的大B细胞型(DLBCL)和B淋巴细胞型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 DLBCL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79a、L26、LCA阳性;CK、CD3、CD30、TG、CD45RO等均为阴性;MALT的免疫组织化学:L26、LCA、κ阳性;CK、λ阴性。结论:PLT是一种罕见肿瘤,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蔡惠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两种途径局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 SHL)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SHL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耳后注射组和鼓室内注射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 ml静脉治疗;同时,耳后注射组患者在其耳后与外耳道上缘相平处,针头斜下向乳突骨膜处注入甲强龙16 mg。鼓室内注射组患者在其骨膜的后下象限内进行骨膜穿刺注入甲强龙40 mg。参照国外的纯音听阈均值( PTA)评价标准和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对SHL患者的疗效评定,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A明显低于治疗前,耳后注射组患者的PTA明显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外的疗效评定,耳后注射组患者的有效率83.33%,鼓室内注射组患者的有效率58.33%,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的疗效评定,耳后注射组患者的有效率70%,鼓室内注射组患者的有效率46.67%,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SHL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临床效果显著、副反应少、治疗时间短,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邹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药新药研究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中药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对显色试剂的用量、显色时间、波长选择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苯酚硫酸法所测得多糖含量为(26.85±0.32)%,相对标准偏差为和2.19%。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中药中多糖含量时,应注意糖醛酸和中性多糖对酸性多糖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注意对照品的选择和样品的分离纯化。
作者:张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体检人群体检后相关健康管理需求,以便建立并完善健康管理系统。方法:选取体检中心体检的868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表格进行调查研究,并统计其结果。结果:7个项目总需求人数均显著高于不需要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者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与性别无关,而有些项目与受检者的年龄以及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受检者对健康管理方式的需求方式中电话随访所占比例高,其次是宣传册的发放和短信提醒。结论:只有了解了受检者的具体需求,才能根据具体情形制作出相应的管理方式,从而更好的加强健康管理,服务广大受检人群。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亲子式护理对孤残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6例0~30个月孤残婴幼儿进行匹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干预组孤残婴幼儿给予亲子式护理;对照组孤残婴幼儿给予集体护理。经过6个月的干预,对比两组孤残婴幼儿在体格发育、心理发展和运动发展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孤残婴幼儿在体格发育、心理发展和运动发展方面的生长发育变化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亲子式护理方式较集体护理方式更有利于孤残婴幼儿的身心发育。
作者:袁仿来;汪耀黎;肖福芳;吕红芳;唐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分析珲春市某校学生水痘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某校寄宿生与走读生发病率差异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珲春市某校共发生水痘病例46例,首例病例3月16日发病,4月21日-24日出现流行高峰。总罹患率为3.84%(46/1197),其中寄宿生罹患率23.08%,走读生罹患率3.2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1);寄宿学生较走读学生患水痘的危险性高(RR=7.22,95%CI=3.75-13.90)。时间分布按住宿、走读情况区分,显示该起暴发疫情由寄宿学校学生引起,先在寄宿学校宿舍内传播,进而引起全校的疫情暴发。结论:本次疫情由寄宿学校学生引起,先在寄宿宿舍内传播,进而引起全校的疫情暴发。建议加强寄宿学校卫生管理。
作者:鞠志人;李亚明;邓立权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