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血液检查及血液报告等临床资料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触防情况。结果:护理人员触防57例,其中1例女性护理人员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梅毒阳性,RPR 1:4,予以相应治疗;1年后RPR 1:1。其余护理人员随访1年以上,无乙肝、甲肝、梅毒、艾滋病等新增病例。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风险高,采取预防措施可明显减低风险。
作者:徐晶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 CRP)和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腹水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1例,伴有SBP;对照组患者21例,无SBP。根据治愈结果,观察组患者又分为治愈或好转组(40例)和未愈或恶化组(11例)。治疗前,测定两组患者及综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或好转患者血清CRP、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未愈或恶化患者CRP、PC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疗中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苏凤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患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其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术前和术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影响。结果:术后,对照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NO含量低于术前( P<0.05);vWF、sICAM-1水平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NO含量较术前并无显著变化(P>0.0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患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对其血管内皮具有的保护作用优于低分子肝素。
作者:闵碧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保乳术对于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期乳腺癌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选择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术的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乳房外观、长期疗效以及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保乳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外观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及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3年后SF-36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乳术对于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
作者:胡宝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重症肌无力患者行糖皮质激素与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8例,给予行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62例,给予行糖皮质激素与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对积分和T细胞转化率均比对照组优;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无力绝对积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值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4.84%,比对照组22.92%低(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行糖皮质激素与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T细胞转化率,减轻患者肌群受累程度,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衣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静脉铁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前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伴缺铁性贫血( ASAⅠ~Ⅲ级)患者100例,男性Hb<120 g/L,女性<110 g/L;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术前2周至术后1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100 IU/kg,每周3次;并静脉输注蔗糖铁200 mg,每周2次。对照组患者未注射静脉铁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术前和术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 Hb)和红细胞压积( Hct),并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异体输血及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和2周,研究组患者的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异体输血率、输血量、发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前贫血患者予以静脉铁剂与促红素治疗有利于提高其围术期血红蛋白,减少异体输血,降低发热及肺部感染发生率。
作者:夏乐强;刘树平;王瑛;张先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7天,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IL-8、IL-10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SIRS改善时间、MODS发生率和胰腺及胰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较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胰腺炎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蔡宇;邱新平;张宁宁;刘岩;吴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准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高危妊娠孕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二维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二维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影像学表现,并统计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200例高危妊娠产妇经分娩或引产后尸检,有30例胎儿被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检出率为14%,诊断符合率为93.33%,漏诊2例;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检出率为15%,诊断符合率为100%,无漏诊病例,二维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避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的漏诊。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中具有检出率和符合率高,无漏诊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雪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行温经祛瘀汤医治对其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5例,行常规方法医治;观察组患者57例,行温经祛瘀汤医治。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内分泌激素水平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和内膜厚度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FSH、E2水平均比对照组优,且总体健康评分(80.32±13.64),比对照组(64.35±13.01)分高(P<0.05)。结论:寒凝血阻型月经不调患者行温经祛瘀汤医治能够优化临床疗效和内分泌激素水平,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作者:李桂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氨溴索联合定喘止咳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肺心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48例,采用氨溴索治疗;研究组患者58例,采用氨溴索联合定喘止咳汤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如,第1秒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吸峰流速(PEF)、大通气量百分比(MVV)和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 CPR)、降钙素原( PCT)及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EV1、FVC、PEF、MV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CPR、PC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定喘止咳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疗效显著。
作者:赵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常为B细胞性,常见类型为弥漫性的大B细胞型(DLBCL)和B淋巴细胞型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 DLBCL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79a、L26、LCA阳性;CK、CD3、CD30、TG、CD45RO等均为阴性;MALT的免疫组织化学:L26、LCA、κ阳性;CK、λ阴性。结论:PLT是一种罕见肿瘤,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蔡惠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对常规骨瓣与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9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骨瓣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中线移位(2.67±0.76) mm、脑水肿体积(44.26±1.83) ml、神经功能损伤程度(12.87±2.38)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颅内压值在术后1 d(24.12±2.51) kPa、3 d(18.96±2.42) kPa、7 d(14.98±2.06) kP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外伤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治疗方法相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各项指标,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宏波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妇科手术患者痛觉及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S1组、S2组、S3组和S4组,每组各24例。其中,S4组为对照,4组患者均给予2.0 mg/kg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S1组、S2组和S3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分别按等剂量给予持续输注0.3、0.5、0.6μg/kg舒芬太尼。麻醉前3 min(T0)、术中(T1)、术后20 min( T2)和术后30 min( T3),记录各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并分析麻醉前及术后4、8、12、24、48 h,各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 VAS),同时记录术后48 h内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1时、T2时,S2组和S3组患者的MAP、HR、SPO2明显降低(P<0.05),且T2时,S3组患者的MAP、HR、SPO2下降明显(P<0.05);术后12、24、48 h,4组患者的 VAS 评分均降低(P<0.05);S2组患者的各时间点VAS评分与S3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16.7%、20.8%和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患者手术期间使用0.5μg/kg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较好,且对其血液流变学影响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调查分析珲春市某校学生水痘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某校寄宿生与走读生发病率差异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珲春市某校共发生水痘病例46例,首例病例3月16日发病,4月21日-24日出现流行高峰。总罹患率为3.84%(46/1197),其中寄宿生罹患率23.08%,走读生罹患率3.2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01);寄宿学生较走读学生患水痘的危险性高(RR=7.22,95%CI=3.75-13.90)。时间分布按住宿、走读情况区分,显示该起暴发疫情由寄宿学校学生引起,先在寄宿学校宿舍内传播,进而引起全校的疫情暴发。结论:本次疫情由寄宿学校学生引起,先在寄宿宿舍内传播,进而引起全校的疫情暴发。建议加强寄宿学校卫生管理。
作者:鞠志人;李亚明;邓立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整合式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7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整合式心理护理;常规组患者仅进行一般注意事项的告知。比较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调查表SCL-90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希望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其中采取积极方式应对的患者占到总数的94.2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14%(P<0.05);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整合式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评分,有利于治疗与病情的恢复。
作者:周亚红;任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频听力损失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低、高频听力提高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彭理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冲吸式口护吸痰管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5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改良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改良组患者采用冲吸式口护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患者牙菌斑去除率、口腔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改良组患者的口腔并发症、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牙菌斑去除率及发生VAP患者的MV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冲吸式口护吸痰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
作者:吴艳丽;吴炳华;刘夕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及纤维支气管镜镜检;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气管直径(6.5±0.3)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1±0.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促评分(0.7±0.1)明显低于对照组(1.5±0.3),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8±0.5)%和用力快速呼气容积(FVCL)(2.8±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0.3)%和(1.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吕月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治疗变异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变异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5.5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8.89%,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变异性鼻炎患者采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治疗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作者:赵哲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中药新药研究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中药中的多糖含量,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对显色试剂的用量、显色时间、波长选择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苯酚硫酸法所测得多糖含量为(26.85±0.32)%,相对标准偏差为和2.19%。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中药中多糖含量时,应注意糖醛酸和中性多糖对酸性多糖测定结果的影响,并注意对照品的选择和样品的分离纯化。
作者:张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