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李廉
目的:探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阴式子宫切除术(TVH)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3种术式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6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TAH组(103例),TVH组(82例),TLH组(78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情况.结果:3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H组及TLH组术后镇痛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TLH组(P<0.05),手术时间TAH组及TVH组短于TLH组(P<0.05).结论:3种术式均为全子宫切除的有效术式,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子宫切除术式以达到佳治疗效果.
作者:雷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情况,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表达与M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患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结果:治疗前观察组MM患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MM治疗缓解组骨髓MVD及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未缓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Ⅲ期MM患者MVD及VEGF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1).MM患者中MVD及VEGF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81、P<0.01).结论:血管新生与M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骨髓MVD及VEGF表达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病情、体内瘤负荷及短期疗效,且两者表达呈一致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健;王晓桃;欧阳清;莫东华;唐爱林;聂宇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主导卵泡径线大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首次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或ICSI-ET治疗的患者共557例,并根据HCG日大卵泡径线分为:A组50例(18~19.5 mm),B组272例(20~21.5 mm),C组166例(22~23.5 mm),D组69例(≥24 mm)来分析注射HCG日主导卵泡大小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A、B、C、D组妊娠率分别为50%,45.95%,33.13%,3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分别为39.76%,36.44%,22.37%,3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COH治疗周期中,主导卵泡在18~21.5 mm时决定注射HCG可以得到较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黄颖;丘映;谭秀群;罗宇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野生与栽培肿节风不同部位异嗪皮啶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肿节风不同部位中异嗪皮啶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phenomenexC18色谱柱(250 mm×4.6 mm,4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25∶75);流速: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344 nm,进样量10 μL.结果:野生肿节风根、茎、叶中异嗪皮啶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9%,0.042%,0.137%,栽培肿节风根、茎、叶中异嗪皮啶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54%,0.041%,0.066%.结论:肿节风叶中异嗪皮啶含量高,根中次之,茎中少,栽培品根、茎、叶3个部位中异嗪皮啶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标准.
作者:朱丹;许崇摇;付书婕;巫玲玲;蒋伟哲;黄兴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利用聚乙二醇对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s)进行功能化修饰,并利用斑马鱼胚胎评价其被修饰前后的生物毒性,为SWNTs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提供毒性依据.方法:将甲氧基聚乙二醇胺5 000(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amine,mPEG-NH2,Mw=5 ku)与羧基化单壁碳纳米管(carboxyla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NT-COOH)非共价偶联制备SWNT-mPEG.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考查SWNT-mPEG的组成、浓度、形貌和粒径大小;利用水浴给药对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并分别在受精后24 h(24 hpf)和受精后96 h(96 hpf)观察和统计孵化率、畸形率和死亡率.结果:与SWNT-COOH相比,SWNT-mPEG在水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胚胎毒性实验表明,在24 hpf和96 hpf,SWNT-mPEG各浓度组的胚胎的致畸率和致死率仅略高于空白组,只有80 mg/L SWNT-mPEG实验组在96 hpf的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率(11.11%)明显高于同一试验时段的空白组(3.33%)(P<0.05).结论:SWNT-COOH和SWNT-mPEG对斑马鱼胚胎均呈现低生物毒性,原因可能与斑马鱼胚胎绒包膜对纳米颗粒的低通透性有关.
作者:李林茂;赖泽锋;李苏宁;赵雅婷;秦悦;刘清鹏;刘华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经Meta分析以明确髓芯减压术在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中是否优于保守治疗.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比较保守治疗与髓芯减压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的文献.按Ficat分期检验各研究间异质性,经统计学方法分期比较治疗成功率.结果:5篇文献(1 022髋)被纳入.髓芯减压组Ⅰ、Ⅱ、Ⅲ期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2%,62%,29%,而保守治疗组为57%,57%,24%.Ⅰ期纳入文献间同质性好,治疗成功率OR合并=2.85(95%可信区间为1.70~4.78,P<0.000 1),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期纳入文献间存在异质性,RR合并=1.01(95%可信区间为0.67~1.51,P=0.97),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治疗成功率太低未检验异质性.结论:髓芯减压术在Ⅰ期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Ⅱ、Ⅲ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对各类早期股骨头坏死采取正确治疗方案仍需多中心进行双盲的、完全随机对照的试验验证.
作者:邓海林;赵劲民;苏伟;廖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中氟尿嘧啶植入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至2012年12月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联合术中氟尿嘧啶植入的临床资料(保乳组)并与同期的40例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改良组)进行对比.结果:保乳组与改良组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3年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术后生存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84.75±4.43)]明显高于改良组(73.51±4.15)(P<0.05),保乳组术后对患侧乳房外观的满意度自我评分达满意以上.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联合术中氟脲嘧啶植入获得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疗效,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闭永浩;黄恒艺;谢林宏;钟贤君;冯楚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调脂、抗炎、抗氧化的治疗效果.方法:老年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A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30)以及阿托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治疗组(B组,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0.5 g,2次/d,n=30),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用药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外周血TC、TG、LDL-C、hs-CRP、ox-LDL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B组较A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ACS患者,有显著调脂、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蒋美媛;庞明;陈敏;严红;余艳;黎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只做颈动脉分离手术,不用插入线栓.造模成功后,观测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为(3.60±0.52)分,脑含水量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34.6±6.2)%,(28.2±4.4)%,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脑含水量为(13.5±1.3)%,无脑梗死,神经行为学正常.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成功.
作者:吴桂甫;凌兰兴;杨小叶;杨斌;王柳萍;梁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EBN)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实践EBN情况.方法:设计EBN知识认知及实践情况调查表,以南宁市内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肿瘤科及1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的303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了解护理人员对EBN知识的认知和实践情况.结果: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对EBN知识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因工作太忙而缺乏学习时间是影响护理人员学习EBN知识的主要原因,但大部分护理人员对学习EBN知识感兴趣.仅少数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实践EBN的经验.查阅文献能力较差、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知识匮乏导致护理人员的循证技能较差.结论: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缺少EBN相关知识和实践EBN的经验,实施EBN的技能不足.
作者:曾珊;陈丽君;吕小红;黄英凡;江锦芳;陈志玲;陆静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西区直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以便改善医院的消毒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区直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2011年共监测样品1 104份,合格1 076份,消毒效果监测总合格率为97.5%.各监测项目中使用中消毒液、透析用水、灭菌物品、灭菌器及紫外线灯的合格率高,为100.0%; 内镜合格率低,为90.0%,其次是室内空气,为92.9%.层流过滤技术的洁净空气合格率(100%)较传统消毒技术合格率(88.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区直属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总体较好,但室内空气和内镜合格率相对偏低,仍需加强对消毒重点环节的监督与监测.
作者:陈莉;李竹天;甘永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心脏直视手术的必备方法,自1953年Gibbon首次成功将CPB用于心脏直视术后,随着CPB技术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心内直视手术的治愈率有很大的提高.然而CPB术后不少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损伤[1,2],严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有报道[3]称1.9%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ARF是CPB心脏手术后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4].随着CPB心内直视手术操作技术的发展,CPB设备不断改进,对肾脏的影响日益减少,但不少重症患者病程长,往往术前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较差,术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可能性更大.本文对CPB相关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机制、诊断与保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陈燕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西容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容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445户2 283名居民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22.38%,慢性病患病率为16.0%;两周就诊率为32.9%;住院率为7.4%.92.9%患者就诊时选择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57.7%住院者住院医疗机构选择县级医院.22.9%的未就诊病人与71.4%的未住院病人是缘于经济困难.结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程度较高,就医流向基本趋于合理;疾病经济负担仍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作者:祁世昌;韦波;马贞玉;吴维民;霍海英;张新花;黄算;荆玉壮;黎燕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髓外浆细胞瘤(EMP)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4例EMP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发生部位:头颈部3例(其中鼻咽部、右侧上颌窦、甲状腺各 1例)和腹部1例;(2)肿物大小:小径均大于3 cm,大径可达20 cm;(3)境界:边界清楚;(4)密度:平扫均匀,类似邻近肌肉密度;(5)强化特点:均匀强化,无明确坏死;(6)伴随改变:可伴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及邻近骨质受侵征象.结论:CT及MRI能够评价EMP部位和累及范围,并且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EMP的确诊尚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作者:黄向阳;符丹卉;苏丹柯;康巍;罗宁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HA,并且在治疗和随访中发生早期脱位的患者共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11例中经保守治疗有8例痊愈,1例Ⅲ类脱位及2例Ⅳ类脱位均为复发性脱位手法复位无效,经切开复位、软组织松解术、更正错误的假体位置等治疗后痊愈.结论:导致THA后脱位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髋部外伤史、术后患者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假体位置不良和术后软组织损伤等.对于大多数脱位患者而言,闭合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复发性脱位的患者在分析脱位原因后可通过翻修手术获得髋关节的稳定.
作者:白永权;吕利条;施卉婷;程俊阳;李世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4个跨膜区的L6超家族成员1(transmembrane 4 L six family member 1,TM4SF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RT-PCR法检测TM4SF1基因在36例卵巢癌、15例卵巢良性肿瘤、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M4SF1基因在卵巢癌中表达为(0.173±0.054)、良性肿瘤为(0.134±0.015)、正常卵巢组织为(0.118±0.008).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31);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04);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2);手术-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124±0.02)低于Ⅲ期(0.164±0.024)(P<0.05);高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091±0.052),中-低分化癌组织表达为(0.113±0.024)(P>0.05).结论:TM4SF1基因的表达与卵巢癌相关,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俸艳英;阳志军;李力;张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早由DeKleyn[1]在1944年报道,其发病率约为5~30/10万人,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无季节、地理、种族和性别差异,左右耳亦无差异,90%为初发性, 2%为双侧性,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6岁[2].突聋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内耳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内耳蜗窗膜破裂有关.由于突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使得突聋的治疗多年来一直有争议.迄今为止,有关突聋的治疗尚未有统一方案,药物治疗多以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微循环、抗疑溶栓、抗病毒及神经营养为主,本文就突聋主要的药物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陈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下(X-Tube)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不稳患者应用可扩张通道下进行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得到随访6~12个月.脑脊液漏2例,椎间隙感染1例.ODI评分:术前为 (72±13)分,术后3个月为(35±17)分,末次随访(16±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术前为(8.1±1.0)分,术后3个月为(5.2±1.1)分、末次随访为(1.5±1.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扩张通道下可单人独自完成行单节段或相邻两节段的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该术式是一种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操作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站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相关性胸腔积液之间的关系.方法:71例研究对象分为A组(AECOPD合并胸腔积液组)27例,B组(单纯AECOPD组)31例及C组(非COPD组,对照组)13例,并将A组随机分为A1组13例及A2组14例,所有入选AECOPD患者均按照COPD诊治指南治疗,A1组在规范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胸腔积液量.结果:①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A1组及A2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而A、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治疗1周后A1组D-二聚体水平较A2组、B组下降(P<0.05),2周后与C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A2组、B组D-二聚体水平下降缓慢,4周后与C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胸腔积液量:治疗前A1、A2组之间胸腔积液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胸腔积液量均减少(P<0.05),而A1组胸腔积液量少于A2组(P<0.05);治疗4周后A1组所有患者胸腔积液全部吸收,而A2组仍有5例患者存在少量胸腔积液(P<0.05).③胸腔积液量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r=0.607,P<0.05).结论:AECOPD相关性胸腔积液的发病可能与肺循环高凝状态有关.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加快AECOPD相关性胸腔积液的吸收.
作者:陈敏莉;刘新丁;赵华;廖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地区宫颈癌筛查人群对宫颈癌的认知状况,为制定宫颈癌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南宁地区30~59岁已婚妇女5 137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癌症及宫颈癌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资料.结果:对宫颈癌的防治知识了解不足,年龄、学历以及收入的高低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妇女人群对宫颈癌的认知状况.结论:大部分妇女癌症防治意识薄弱,应制定适合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教育措施,加强防癌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认知率,降低宫颈癌的发病.
作者:高琨;梁欢欢;李力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