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灏;潘爱萍
目的:探讨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6例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中2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95分(74~99分),其中优19例,良6例,中1例,优良率96.1%.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科;黄云波;闭礼乐;覃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 peptide,Aβ)损伤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动物模型,探讨大鼠海马CA1区Bcl-2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在大鼠海马注射微量聚合态的Aβ,制备AD的动物模型,通过水迷宫测试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yt-C及Bcl-2的表达.结果:显示水迷宫测试中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说明注射微量Aβ的大鼠成功的模拟了AD的行为学模型.AD大鼠海马内的神经元变性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Cyt-C强阳性表达,Bcl-2弱阳性表达.结论:AD大鼠海马CA1区存在明显的神经细胞的凋亡.
作者:齐立;唐永刚;谌艳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936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以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50例肺癌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明确936C/T位点基因型,并行基因多态性与肺癌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 93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无关.
作者:李培先;甘浪舸;阮林;韦祝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阴式全宫切除术(VTH)在非脱垂大子宫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60例非脱垂大子宫,分为改良VTH组82例和腹式子宫切除术组(ATH组)78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内平均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3个月随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H组术中出血量较ATH组明显减少(P<0.01),术后3d内平均体温明显低于ATH组(P<0.01),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较ATH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良VTH具有创伤小,不需昂贵复杂的医疗设备、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及腹壁无切口、瘢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临术应用前景.
作者:侯琼梅;蒋绍莉;罗常华;李荻玲;陈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标本模拟手术实验,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的方法和价值.方法:使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对15例股骨近端骨标本进行股骨颈空心钉置入的模拟手术,每例置入3枚空心钉,通过正、侧位X线片测量空心钉与颈干角、前倾角偏离角度;测量空心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来评价计算机导航系统的准确性,并与1 5例传统透视方法的测算结果比较;同时比较两种操作方法所需的钻孔次数.结果:采用计算机导航系统组空心钉在颈干角和前倾角的钉道偏离角度均小于传统透视组,螺钉在股骨颈截面分散度也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钻孔次数上,计算机导航系统组也明显少于传统透视组(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以用于辅助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操作,该方法具有提高空心钉准确性的优点,并且可明显减少钻孔次数.
作者:韦积华;韦庆军;程建文;肖仕辉;李伟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4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治疗组使用预混胰岛素加三餐时各嚼服50~100 mg阿卡波糖,采用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对照组单用预混胰岛素.观察两组的血糖、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率、HbA1c情况.结果:治疗组HbA1c、2 hPG、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能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比单用预混胰岛素更好地控制血糖,安全性好.
作者:周建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指固有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SLE组52例,对照组5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受试者右手中指固有动脉血流束,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中指固有动脉可清晰显示,血流信号丰富,血流束边缘连续光整.SLE组血流信号减少,血流断续,较严重者呈“星点状”.PSV( 18.05±8.81)cm/s、EDV(6.62±5.04)cm/s,RI(0.69±0.11),与对照组比较,PSV、EDV减低,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小血管指端血流动力学改变以舒张期血流显著下降,乃至消失为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实时检测SLE小血管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治SLE提供理论根据.
作者:利青;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B+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0例HIV/AIDS患者进行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根据SPSS软件计算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来寻找能有效预测CD4+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350个/μL的总淋巴细胞的范围.结果:调查对象总淋巴细胞计数和CD4+细胞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 =0.602,P<0.01),总淋巴细胞<1 4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有73.0%的灵敏度,69.2%的特异度,92.0%的阳性预测值;总淋巴细胞<1 700个/μL对应于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有76.9%的灵敏度,66.7%的特异度,97.3%阳性预测值.结论: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可利用总淋巴细胞计数作为CD4+细胞计数的一项替代指标,来预测了解HIV/AID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许超宇;朱宇佳;覃琼芬;李仕雄;江波;吴登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1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100例肝细胞肝癌病人和100例非肿瘤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P2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P21 mRNA在肝细胞肝癌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为0.256 1±0.144 3,在非肿瘤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为0.043 2±0.032 2,肿瘤病人P21 mRNA表达水平高于非肿瘤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HBV感染、肝癌家族史、吸烟、饮酒、AFP含量无关(P>0.05).结论:P2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肝癌有一定关系,可为筛检肝细胞肝癌高危人群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许杨;曾小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丢了棒根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与显微鉴别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丢了棒根的性状与显微鉴别均有明显的特征.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作为丢了棒根的生药学鉴定、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焦爱军;冯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后血压、心律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阻断1h组(A组),阻断1.5h组(B组).检测阻断前后和撤钳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并观察术后1周的生存情况.结果:(1)A、B两组心率和血压在阻断前后3 min及撤钳前后3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之间上述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均表明阻断后血压上升,心率减慢,撤钳后血压下降、心律增快;(2)兔麻醉死亡3只(A组2只,B组1只).术后阻断1h组8只兔子均健康成活.阻断1.5h组术中死亡1只,3只在实验后1~2周内因食欲减少、腹泻、流涎等衰竭死亡,有5只兔子成活.结论:兔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时间以1h较为安全.
作者:李世德;杨丹;王永亮;孔佑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肿瘤化疗患者经锁骨上、下两种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留置管维护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肿瘤化疗患者分成锁骨上、下入路静脉留置管两组,维护方法相同,比较两种入路留置管的年龄、性别、留置时间、部分堵管及因感染需拔管等的情况.结果:上、下两种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留置管留置时间的比较,下入路组长于上入路组(P<0.05);年龄、性别、部分堵管和因感染需拔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维护方法相同的情况下,下入路穿刺比上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留置管留置时间长,维护效果好.
作者:许璐;劳永聪;陈梅忠;岑绍芳;陈壮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肝脏手术病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病人45例,随机分3组(n =15):A组(自控镇痛实验组),PCIA用药为芬太尼、曲马多、利多卡因复合镇痛液.B组(自控镇痛对照组),PCIA用药为芬太尼、曲马多复合镇痛液.C组(传统镇痛组),根据病人需要肌注曲马多或哌替啶镇痛.所有病人统一手术方法及麻醉方法,术后接各组镇痛方法进行术后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病人术后2,4,8,24,48 h镇痛效果(安静及咳嗽时VAS),记录PCIA按压次数,病人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检测术前1d、术后24,72 h血清ALT、AST浓度.结果:A组及B组安静及咳嗽时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A组与B组各时点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24 h及72 h的AST及ALT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不能改善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但可缩短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莫科林;董丽露;林成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苏杏丹清金化痰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苏杏丹清金化痰汤治疗,2周1疗程.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症状综合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苏杏丹清金化痰汤可改善血气,降低CRP水平从而抑制COPD急性加重期气道的炎症,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文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广西地区汉族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广西地区汉族PM/DM患者62例及正常对照组120例,采用聚合酶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PCR-SSP)方法检测HLA-DRB1的等位基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M/DM患者组HLA-DRB1* 03、HLA-DRB1* 12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73,OR =2.629,P<0.05;x2=11.437,OR=3.342,P<0.01);基因HLA-DRB1* 04、HLA-DRB1* 07频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82,OR=0.182,P<0.01;x2=10.783,OR=0.231,P<0.01).49例DM患者中HLA-DRB1* 03、HLA-DRB1* 12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8,OR=3.214,P<0.01;x2=11.501,OR=3.589,P<0.01);而基因HLA-DRB1* 04、HLA-DRB1* 07频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08,OR=0.234,P<0.01;x2=8.449,OR=0.245,P<0.01).13例PM患者等位基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位基因HLA-DRB1*03、HLA-DRB1* 1201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PM/DM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 04、HLA-DRB1* 07可能是保护基因.等位基因HLA-DRB1* 03、HLA-DRB1* 1201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DM的易感基因,而HLA-DRB1* 04、HLA-DRB1* 07可能是广西地区汉族DM保护基因.未发现HLA-DRB1等位基因与PM相关,DM、PM可能具有异质性.
作者:胡继旭;严煜林;思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996年Hinchey首先提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1]概念,随着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除脑白质病变外,灰质亦受累,部分患者病变累及额叶或(和)基底节区.所以目前学者多数采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2,3],并逐渐将其列入常规诊断的范畴.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笔者就本院近二年确诊的4例PRES的临床和MR表现作一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PRES的认识,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覃飞;车锦连;何德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早是在脑缺血的研究中提出的.此后,许多学者在各自的研究中观察到无复流现象亦可发生在其他许多脏器和组织缺血中.1974年,Kloner等[1]首先在犬冠状动脉闭塞后再灌注的试验模型中证实了心肌无复流的概念.近年来,冠脉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能在短时间内开通闭塞血管,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管重建、恢复灌注的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冠脉支架术后心脏大血管的血运得以重建,但局部或整体心肌功能并未完全恢复,出现心脏小血管灌注不足(无复流)的现象,已日益受到关注.
作者:黄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Nephrin及α-actinin-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SD大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Nephrin,α-actinin-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以及应用WT-1来标记足细胞核,观察足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8周时,糖尿病组Nephrin染色强度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12周时变化更为明显(P<0.01),糖尿病组α-actinin-4染色强度在两个时间点较正常组均明显增高(P<0.01),足细胞数目在两个时间点较正常组均明显减少.Nephrin表达与足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93,P=0.002 4),α-actinin-4表达与足细胞数目表达呈负相关(r=-0.923,P=0.008 6),而足细胞数目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950 8,P=0.003 6).结论:Nephrin,α-actinin-4的表达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发生改变,此种改变与足细胞数目减少、尿蛋白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殷玉红;田小燕;郭辉;王维刚;李艳稳;李英;李雪;杨振敏;王晓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TIZ基因全长扩增并构建携带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的TIZ基因在卵巢上皮癌生物学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和DNA测序法扩增卵巢癌组织中TIZ全长基因;利用pcDNA3.1/myc-his(-)C质粒构建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采用AMP(+) LB培养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克隆;采用PCR、双酶切以及质粒DNA测序以确定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的构建成功.结果:(1)从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扩增出1 707bp大小片段,经测序和NCBI上与TIZ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证实为TIZ基因全长.(2)所构建的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以及质粒DNA测序确定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扩增了TIZ基因全长并构建pcDNA3.1/myc-his(-)C-TIZ(+)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的探讨TIZ基因在卵巢上皮癌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冰冰;张玮;王琪;李力;阳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 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神经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损害,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基本可以完全恢复.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4例PRLS患者,本文总结分析其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安红伟;卢昌均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