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CAM-1和TNF-α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母血及脐血中的表达

李敏清;黄星;陈军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 胎儿生长受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FGR)时孕妇血浆及胎儿脐血中表达的水平及在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28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患者(SPF组)、30例单纯重度子痫前期患者(SP组)及30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NP组)血浆及脐血中VCAM-1和TNF-α的含量.结果:SPF组与SP组患者血浆中VCAM-1和TNF-α的水平均明显高于NP组(均P<0.05),且两者在SPF组又明显高于SP组(均P<0.05).脐血中VCAM-1的表达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F组与SP组脐血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SPF组与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中SPF组和SP组VCAM-1与TNF-α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88,P<0.01 ;r=0.75,P<0.05).结论:母血中VCAM-1和 TNF-α的高表达与重度子痫前期密切相关,合并FGR患者中存在更为严重的内皮细胞损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抢救胆道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报告

    2012年我科成功抢救1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重症胆管炎,病变累及呼吸、循环、血液、消化、中枢神经等多个系统病变,经抢救,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涉泱;王飞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低温低氧对新生鼠肺组织内皮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温低氧因素对新生鼠肺组织内皮素受体A mRNA(endothelin receptor A mRNA,ETA mRNA)和内皮素受体B mRNA(endothelin receptor B mRNA,ETB 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两种受体在肺出血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日龄5~7 d的Wistar新生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低氧组(H1)、低温组(H2)和低温低氧组(H3).C组置室温空气中,H1组给予低氧干预(FiO25%~6%)6 h,H2组置低温环境中[温度(10±1) ℃]6 h,H3组置低温低氧环境中6 h(干预条件同上).各组开胸取肺,观察大体改变,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ETA mRNA、ETB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ETA mRNA在H1组、H2组、H3组表达增强(H1、H2组P<0.05,H3组P<0.01);ETB mRNA在H1组、H2组、H3组表达也增强(与C组比较,H1、H3组P<0.01,H2组P<0.05).结论:在低温和(或)低氧下,ETA通过表达增强加重了内皮素-1(ET-1)的损伤作用,而ETB通过表达增强减轻ET-1的损伤作用,两者分别通过损伤和保护机制参与了肺出血的发生.

    作者:李小乐;黄萍;陈玉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30例

    丙泊酚(propofol,又名异丙酚)是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之一,由于其起效快、副作用少、消除快,使其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及ICU镇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认为,丙泊酚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efractory status epilepticus,RSE)有较好的疗效.由于其可促进大脑产生爆发性抑制作用,认为对控制RSE的癫痫发作有一定的优越性.本组收集RSE患者30例,观察了丙泊酚用于治疗此类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谢植远;潘润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口腔修复治疗中吸唾技术的应用体会

    吸唾技术是指在口腔门诊治疗过程中,用吸唾装置,吸除口腔内水雾、碎屑、血液和唾液,以保持操作视野清晰,辅助操作顺利进行的一种技术[1].吸唾技术贯穿于口腔门诊治疗如牙体预备、窝沟封闭、光固化、修复体粘结等过程,是口腔门诊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正确使用该技术能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文通过851例口腔修复治疗中对患者行吸唾护理,总结口腔吸唾技术使用经验如下.

    作者:李爱凤;吕;夏;陈春秀;卿妮妮;李晓捷;廖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胰岛细胞瘤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2011年收治的29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胰岛细胞瘤患者包括无功能胰岛细胞瘤5例(17.24%)和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4例(82.76%).24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有21例的胰岛素释放指数>0.3.B超、CT、MRI、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21.43%、66.67%、40%、75%.29例胰岛细胞瘤中,14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术,6例行胰腺体尾或脾、十二指肠和肿瘤切除,1例剖腹探查未发现占位.结论:胰岛细胞瘤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明确定性和定位诊断有利于治疗.手术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田丽花;梁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并要求保留子宫的112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镇痛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术后病率、术后镇痛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或缩短(P<0.05或P<0.001),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01).两组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外观美、术后痛苦少和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佳方法.

    作者:黄富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阴茎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阴茎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0例阴茎癌术后化疗具有癌因性疲乏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和教育,干预组则应用综合的护理干预,使用简短疲乏评估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缓解程度.结果:术后化疗干预两周后,干预组比常规组疲乏程度有较明显的减轻(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或减轻阴茎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

    作者:吴芸;陈振兰;卢杏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联合应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出生3~5 d的 2 564例(5 128耳)新生儿给予TEOAE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后42 d联合应用TEOAE和AABR复筛.结果:在新生儿听力初筛中,共有286例新生儿(11.15%)未通过,复筛中37例(14.68%)未通过.结论:AABR具有灵敏、客观、无创等优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TEOAE与AABR联合应用可对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语言和认知能力.

    作者:唐红剑;黄鑫;刘强和;陈顺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的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

    在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时,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或仅仅与肺栓塞症状相似,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如何提高恶性肿瘤在肺栓塞患者中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必要基础.本文分析3例经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确诊为肺栓塞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提高对恶性肿瘤并发肺栓塞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作者:明莫瑜;李超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KMG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KMG)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后予KMG栓塞,B组患者单纯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每3周为一个疗程,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近期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生存期(mOS)及安全性.结果:4个疗程后A组与B组的RR分别为66.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DCR分别为90.0%、66.7%,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0);A组与B组的mOS分别为20.4个月、13.5个月;A组mOS较B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毒副反应.结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后予KMG栓塞可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RR及DCR,mOS得到延长,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欧盛秋;蒙志斌;范立维;马亦龙;赵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儿童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总结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讨脓毒性休克死亡危险因素,以利于临床上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提高脓毒性休克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3例确诊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动脉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糖、病原学检查、原发病、脏器功能障碍数目、是否需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时间.结果:83例患儿中,死亡27例,病死率32.5%;合并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62例(74.7%),合并1,2,3个及以上脏器功能障碍者病死率分别为23.1%,40.7%,59.1%.原发病以血液系统疾病、肺炎及消化器官先天发育异常为主,血液系统疾病居脓毒性休克死亡原发病首位.死亡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非死亡组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药物复苏时间>5 h、失代偿性酸中毒、MODS、病原菌培养阳性与脓毒性休克死亡相关.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个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影响因素与死亡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和积极液体复苏有利于降低其病死率.复苏时间长,动脉血pH<7.35、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病原菌培养阳性是脓毒性休克的死亡危险因素.加强预防院内感染也是降低脓毒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风险的关键.

    作者:邓勇丽;韦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表面活性蛋白-B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机械通气是危重新生儿呼吸衰竭时主要的抢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iung injury,VILI)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同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质和量改变是VILI的一个重要发病环节.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 SP)是构成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其中,表面活性蛋白-B(SP-B)是重要的一种,且研究较为广泛,SP-B能够促进磷脂在肺泡表面形成稳定的单分子层,从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呼气末肺泡塌陷、增加肺顺应性[1],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起重要作用.因此,综述SP-B在新生儿VILI中的研究进展,对提高新生儿VILI的认识,治疗VILI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继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腹腔镜下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缝扎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缝扎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68例,年龄3~8岁,ASA Ⅰ或Ⅱ级,体重7.5~23.5 kg,以瑞芬太尼0.15~0.3 μg/kg·min-1联合丙泊酚6 mg/kg·h-1连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麻醉.记录手术过程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儿麻醉过程及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呼吸恢复时间(8.8±1.2)min,清醒时间(11.2±1.8)min,拔管时间(13.1±1.4)min,恢复期躁动发生率3%,无恶心呕吐及寒颤发生.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下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缝扎术,麻醉深度易于调控,血压、心率平稳,术后呼吸恢复快,苏醒迅速完全,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梁勇升;唐培佳;谭冠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及毒副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7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ⅡB~ⅢC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89例接受TE方案,86例接受TEC方案,评价两组的疗效和Ⅲ~Ⅳ度毒副作用.结果:TE方案组与TEC方案组在临床疗效方面,OR、cCR、pCR、PR分别是93.25%、20.22%、8.98%、64.04%和93.02%、19.76%、9.30%、63.95%,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作用方面,两组粒细胞减少(20.22%与33.72%,P=0.044)、胃肠道反应(59.55%与79.07%,P=0.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TE方案较TEC方案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而毒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繁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短暂性阻断SD大鼠两侧颈总动脉诱导脑缺血耐受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短暂性阻断SD大鼠两侧颈总动脉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方法:SD大鼠被随机分为脑缺血预处理组(IP组)16只、假脑缺血预处理组(S组)16只.颈正中切口法暴露两侧颈总动脉(CCA),动脉夹钳夹阻断两侧CCA血流20 min,作为脑缺血预处理;S组大鼠只行颈正中切口法暴露两侧CCA 20 min;72 h后,两组大鼠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MCAO 3 h后取脑组织;脑缺血预处理后至MCAO前,评估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梗死侧海马神经元14-3-3蛋白表达.结果:IP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大于S组(P<0.05);IP组脑梗死体积较S组减少(P<0.05);IP组海马神经元14-3-3蛋白表达高于S组(P<0.01).结论:短暂性阻断SD大鼠两侧颈总动脉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14-3-3蛋白合成增加可能是脑缺血耐受机制之一.

    作者:程道宾;秦超;莫雪安;李宁虎;张皆德;曹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阴道镜下3种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阴道镜下Reid阴道镜评分,多点活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诊断价值.为单次门诊行LEEP对CIN的诊治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方法:对细胞学检查异常而在我院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100例,进行阴道镜下Reid阴道镜评分,阴道镜下诊断CIN的患者同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将两者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阴道镜拟诊结果与镜下宫颈活检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43.94%(29/66例),诊断过度11例(16.7%),诊断不足26例(39.40%).阴道镜拟诊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53.03%(35/66例),诊断过度10例(15.15%),诊断不足21例(31.81%).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的完全符合率为71.21%(47/66),诊断过度13例(19.69%),诊断不足6例(9.09%).3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LEEP活检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阴道镜拟诊CINⅠ级有较小的漏诊率和误诊率,阴道镜拟诊CINⅡ级和CINⅢ级的误诊率较小,但漏诊率较高.结论:阴道镜检查是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单独的阴道镜下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尚不够理想,阴道镜下活检不能替代LEEP活检;阴道镜下有适应证者在初次治疗时可用LEEP一次完成诊断和治疗.

    作者:蒙玉刚;杨芳;翟艳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疑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行经TVCDU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U)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病变64例,TVCDU诊断58例,诊断符合率为90.63%;TACDU诊断39例,诊断符合率为60.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CDU明显优于TACDU检查.结论:TVCDU对子宫内膜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作者:林秋兰;许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MSCTA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并采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行头颈MSCTA检查的24例患者的MS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MSCTA检查中所显示的狭窄段长度、狭窄程度与DSA检查结果一致,MSCTA还可显示血管内壁粥样硬化斑块.结论:采用MSCTA智能追踪触发扫描技术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可以早期发现并诊断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并能对其硬化斑块稳定性作出判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迪开;谭莉平;陆建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2007~2011年20235例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报告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变化趋势,探讨现阶段合理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方法:对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2007~2011年报告法定传染病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分年度统计各种传染病病例数,用EXCEL 2003对不同种类传染病分别计算各年度病例数、构成比和病死率,比较不同种类传染病年度变化的趋势特点.结果:2007~2011年我院报告21种法定传染病共20 235例,乙类传染病13 385例(66.15%),丙类传染病6 223例(30.75%),无甲类传染病;其他传染性疾病627例(3.10%).其中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排首位,9 968例(49.26%);肠道传染病排第2位,6 002例(29.66%),呼吸道传染病排第3位,3 614例(17.86%).前6位传染病位次分别为:手足口病(5 310例,26.24%)、梅毒(5 058例,25.00%)、乙肝(3 096例,15.30%)、肺结核(2 807例,13.87%)、丙肝(845例,4.18%)、HIV感染者及病人(669例,3.31%).共有146例死于4种传染病发病,其中HIV感染者及病人131例(89.73%),狂犬病9例(6.16%),手足口病4例(2.74%),肺结核2例(1.37%).结论:应重视柳州地区艾滋病的防治以及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工作,同时强化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和规范职业暴露处理,为控制该地区传染病疫情提供重要支撑.

    作者:施宗湖;刘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的变化.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清Apelin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按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血清Apelin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Apelin水平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FINS、HOMA-IR的自然对数[ln(HOMA-IR)]均高于糖尿病非肾病组(P<0.01).ln(HOMA-IR)、甘油三酯是血清Apelin独立相关因素(r2=0.299、r2=0.254,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较糖尿病非肾病患者升高,可能是胰岛素抵抗增强所致.

    作者:陈伟;黎英荣;杨冬莲;苏宏业;潘海林;夏宁;肖常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