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劲;莫莉;蒙林琮;首家保;陈霞;何绪雄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传统上所采用的手术径路通常为股动脉途径.由于经股动脉入径行PCI具有方便性和易操作性,但血管并发症多,容易出现局部大出血、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皮肤溃破感染、迷走神经反射性反应、术后制动时间长等缺点.
作者:唐胜惠;蒋翎;杨朝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都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可能.研究证实,阿片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激动心脏上的阿片受体对缺血后的心脏产生保护作用[1].本研究通过比较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对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的影响,探讨两种麻醉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学锋;叶凤青;黄中华;梁宁;黄小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优选扶方藤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溶剂量和煎煮时间为自变量,卫矛醇提取量和干浸膏得率为因变量,计算总评归一值,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选择较佳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提取工艺为溶媒用量12倍,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提取量预测值与理论值偏差为-5.37% 和-4.45%,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r=0.946 3和0.919 4).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扶方藤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作者:韦文俊;刘艳平;陈超峰;谢谭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硫酸镁超前镇痛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 组)和硫酸镁组(M组),每组20例.C组常规麻醉,M组于切皮前1 min静脉注射硫酸镁5 mg/kg.观察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内脏牵拉反应等指标的变化,并且通过应用硬膜外止痛泵观察两组产妇术后6、12、18、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首次触发时间、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和用药总量以及吗啡消耗量等.结果:胎儿娩出时,C 组HR明显快于基础值(P<0.05),M组产妇的HR较C组慢(P<0.05),M组产妇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率较C组低(P<0.05);M组产妇术后12 h的VAS评分较C 组低(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术前静脉使用小剂量硫酸镁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该药能减少术中不良刺激、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
作者:利莉;陈静;覃怡;唐小曼;谢玉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双颞叶重度脑挫裂伤是颅脑损伤中的一种严重脑损伤,这类患者的伤情变化较大,该部位靠近脑干,水肿后继发性颅内压增高的发生发展常极为迅速,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例病情突然恶化,可迅速出现脑疝,常来不及抢救而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收治双颞叶重度脑挫裂伤患者33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凌波;黄志强;赖明芳;李尚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第一磨牙(尤其是下颌第一磨牙)因萌出时间早,功能负荷重,窝沟结构薄弱,容易出现龋坏,导致残冠、残根.因此,在正畸治疗时常存在第一磨牙齲坏而无法保留的情况.在明确第三磨牙牙胚存在且发育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矫治方案设计时,对拔牙牙位选择,依照留好牙,拔坏牙的原则,就会考虑拔除不宜保留的第一磨牙进行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本文对17例恒牙(牙合)初期拔除第一磨牙的错(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进行分析.
作者:韦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生殖道标本中细菌对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支原体液体培养法检测857份泌尿生殖道感染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24~48 h后记录结果并取培养液沉淀物做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402例,阴性455例;402例解脲支原体阳性培养液中共检出154株菌,细菌83株(20.65%),真菌71株(17.66%),其中分解脲酶细菌31株(7.7%).455例解脲支原体阴性培养液中检出81株菌,全部菌株均不分解尿素.结论:液体培养法操作简单,敏感度较高,但容易受到标本中杂菌的影响,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作者:马凤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牙周洁治术配合盐酸米诺环素凝胶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80颗患牙,随机分两组,每组40颗,实验组先行牙周洁治术后将盐酸米诺环素凝胶注入患牙牙周袋内.对照组用常规漱口液漱口,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观察牙周袋深度(PD)及龈沟液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1周时牙周袋的深度变浅,1个月后部分患牙的牙周袋接近正常或好转.原松动中的牙松动度好转或无临床加重现象.结论:牙周洁治术配合盐酸米诺环素凝胶可减少袋底致病菌比率和降低牙周袋深度,从而达到减轻牙周病症和减轻龈沟液的分泌,恢复牙周生态平衡、促进牙周组织修复.
作者:王学锋;林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对大鼠Hrh1基因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及定位.方法:提取健康SD大鼠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高保真扩增Hrh1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结合DNA测序方法进行cSNP(coding SNP)筛查.结果:在大鼠Hrh1 CDS全长1 461 bp中,共有4个cSNP位点,分别为:①237位C/T 多态;②928位A/G多态;③1 041位C/T多态;④1 342位A/G多态.其中928位、1 342位为非同义cSNP,237位、1 041位为同义cSNP.结论:大鼠Hrh1基因编码区内4个cSNP位点中928位A/G多态与1 342位A/G多态引起的错义突变,可造成编码氨基酸多肽链一级结构的改变,从而可能影响受体蛋白的特性和功能.大鼠Hrh1 928 cSNP与1 342 cSNP 可能导致大鼠Hrh1基因遗传多态性,表现出Hrh1受体活性的个体差异.
作者:杨天燕;贺澎;韦锦斌;王乃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MRI动态增强半定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及手术后乳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测.结果:18例乳腺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癌组织部分为37.47±11.49,癌旁正常组织为15.85±2.41(P<0.001).18例乳腺癌MRI扫描大增强线形斜率(SS)值为(2.40±0.39)%/s,增强峰值(PH)为(620.28±134.41)HU;与MVD进行相关比较,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7、0.696,P<0.001).信号强度峰值时间(Tpeak)为(50.6±11.0)s,与MVD进行相关比较,呈负相关(r=-0.463,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的半定量参数(SS、PH)可以反映乳腺癌的微血管分布的高低,从而能在客观上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状况,有望成为非创伤性早期诊断和评估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方法.
作者:勾素华;朱红;申大光;陈少华;李骞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女,29岁,壮族,因面部红斑7年,头晕、乏力2个月于2008年3月21日入院.2001年初出现面部红斑,对称,日晒加重,局部瘙痒,伴有口腔溃疡.曾用强的松治疗好转,于2004年改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2008年1月红斑明显,活动后气促伴头晕、乏力及发热.
作者:米存东;文静;容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993年8月至2008年12月,我科为65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兆忠;王奇;陈卫民;韦武利;向敏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枫莲丸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肾上腺素和葡萄糖致高血糖小鼠模型观察枫莲丸对实验动物的降血糖效果.结果:枫莲丸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模型小鼠、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模型小鼠,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枫莲丸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董明姣;钟振国;李爱媛;李学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晶体液、胶体液快速扩容和胶体液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素输注对预防全麻诱导期低血压的效果.方法:ASA I或II级择期腹部手术成年患者80例,均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于诱导前20 min开始,以10 mL/kg·h-1输入乳酸钠林格液;B、C组于诱导前20 min内分别输入10 mL/kg-1乳酸钠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诱导开始即刻两组继续以上述液体10 mL· kg-1于20 min内输入.D组于诱导前以6 mL·kg-1乳酸钠林格液在 20 min内输入,诱导开始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液500 mL+麻黄素5 mg在20~30 min快速静脉输入.结果:麻醉诱导后,A、B、C组患者收缩压显著降低(P<0.01),其中A组显著低于B、C组(P<0.01),D组诱导后及气管插管后收缩压无显著变化(P>0.05),且显著高于A、B、C组(P<0.01).结论:晶体液、胶体液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素持续输注预防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输液扩容.
作者:官英勇;谭宪湖;唐培佳;周广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对比敏感度视觉的恢复情况,并探讨影响其恢复的原因.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试验组为我院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47例(60眼),30只眼行囊外白内障摘除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A组),30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硅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对照组为年龄相匹配的志愿者19例30只眼(C组).检查志愿者和患者术后3个月的佳矫正远、近视力,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 结果:佳矫正远、近视力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柱镜屈光度数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大;A、B组与C组比较,对比敏感度值在高频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于A、B组;A组与B组比较,高频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 结论:与自然晶体眼相比,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人工晶体眼的对比敏感度视觉仍具有缺陷;术后患眼的散光度数过大、人工晶体眼像差增大可能是影响患眼对比敏感度视觉恢复的原因.
作者:陈启雷;谭少健;梁皓;李霞;李伟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1.6亿,而控制率仅为6.16%,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由1991年的11.88%上升到2002年的18.8%,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作者:梁凌;孙义兰;李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DSA)检查,观察对比两者发现瘤体的数目及瘤体大径、瘤颈/瘤体比.结果:CTA与DSA检出动脉瘤数目及瘤体大径、瘤颈/瘤体比无显著差异.CTA对长径≥3 mm动脉瘤的检出率与DSA一致,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长径<3 mm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1%、92.31%、98.72%.结论:16排螺旋CTA对于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的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可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常规筛选检查方法.
作者:苏赞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脑血管造影术(DSA)是经股动脉置入血管鞘后送入导管及导丝介入血管内,然后注入造影剂的常用诊疗技术,术后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目前常规局部压迫6 h,患肢制动 12 h,需要患者静卧24 h.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不容易适应,肢体的约束使患者躁动不安,从而出现淤血、血肿、腰酸、腹胀、尿潴留、失眠等并发症.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本研究将健康教育路径更好地锲入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全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丘彩兰;梁冰;覃英雪;高伟;韦春芳;梁家丽;唐小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离LoVo细胞释放的exosomes,以其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s),观察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s)的激活效应.方法:离心超滤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LoVo细胞释放的exosomes,常规方法从静脉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并分离T细胞,将LoVo细胞来源的exosomes冲击或未冲击的DCs与T细胞共培养.MTT比色法检测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LoVo细胞分泌的exosome致敏的静脉血DCs激活CTL的能力显著高于肿瘤冻融抗原致敏的DCs组,在效靶比为50∶1时,两组CTLs对LoVo细胞的杀伤率为(67.9% vs 38.7%, 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经来自LoVo细胞分泌的exosomes致敏后,能活化CTLs而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黄世锋;韦晓谋;戴盛明;杨春旭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老鼠簕治疗中毒性肝纤维化的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制作大鼠中毒性肝纤维化模型,在病理检查证明造模大鼠肝组织出现肝纤维化后,分为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对照组和老鼠簕高剂量(2 g/kg)、低剂量(1 g/kg)组.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P、ALB、HA、LN、MDA、SOD水平,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行肝纤维化的病理学评分. 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老鼠簕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时异常升高的ALT、AST、HA、LN、MDA;提升肝纤维化时异常降低的血清TP、ALB、SOD水平;明显改善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病理学改变,肝纤维化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结论:老鼠簕具有治疗大鼠中毒性肝纤维化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林;林军;侯软玲;万瑞融;龙盛京;刘功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