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玲
患牙拔除后如不及时修复而导致前后邻牙向缺隙侧倾斜、移位的现象在临床上非常常见[1].我科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用双重冠法对48例倾斜的后牙基牙成功地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经半年至3年的随访,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镇凡;梁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的严重急症之一.单纯型FS预后良好,但若反复发作,则会对脑功能产生损害.现将我院儿科2000年1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住院及急门诊67例FS的临床分析和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柳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CT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能很好显示病变范围、浸润程度、周围器官受侵情况及肿大的转移淋巴结.对T1~T2、T3和T4判定的准确率分别为60%、86.5%和75%,对N0、N1和N2判定的准确率分别为76.9%、54.2%和44.4%.结论:直肠癌的术前CT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文福;邓德茂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85年7月至2002年7月,我科收治25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现就其诊疗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陈奎;王全好;刘仁滨;李世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AF)可明显影响心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尽快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1997年以来,我们通过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伴快速心室率的AF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春晖;陈丽媛;严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窦汇区骑跨脑膜瘤具有特殊的解剖位置,肿瘤常起源于大脑镰、天幕或窦壁,常常累及静脉窦壁及窦腔,手术根治颇为困难.1999年8月至2003年10月我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骑跨脑膜瘤2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高炼;赵邦;黄海能;邓元央;黄华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成人隐匿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是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一个重要亚型,其发病缓慢,且发病初期的临床特点酷似2型DM ,因此易造成临床误诊.目前区分LADA与2型DM的重要指标是前者的患者血清存在胰岛自身抗体.本文就462例临床初诊为2型DM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检出率及其临床生化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张弘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其具有颈部无瘢痕、痛苦小、创伤少、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日短(均2~3 d)等优点,深受患者欢迎.但原体位常给手术者操作带来不便,易感疲劳,与器械护士配合欠佳,造成手术时间延长.2003年11~12月我院采用自创的手术体位,进行手术 5例,经临床观察和验证,该体位优于原体位,现介绍如下.
作者:韦月贵;周小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因代谢紊乱常合并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靠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被发现已日益广泛,这有利于糖尿病脑血管病早期防治.本文通过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TCD检测及分析,以探讨TCD对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临床检测价值.
作者:唐德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干化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尿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得以快速分析.但由于干化学试剂带是依靠颜色变化来显示检验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其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干化学法与显微镜镜检法,对1 042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福;黄宝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激光治疗早已在耳鼻咽喉科领域应用,在鼾症治疗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激光的应用有很强的针对性,需要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确保效果.否则,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并发症.2002年10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7例因鼾症在外院进行单纯激光治疗后导致腭咽粘连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黄光武;方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15例(223眼),现将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黄光初;林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可能生育α地中海贫血(地贫)高危胎儿的夫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通过绒毛膜穿刺、羊膜腔穿刺及脐带血穿刺获取胎儿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进行α地贫产前基因诊断,并于分娩后取胎儿脐带血检测Hb Bart's含量.结果:771对夫妇的胎儿检出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73例,Hb H病47例,东南亚(SEA)缺失型α地贫-1杂合子251例,α地贫-2(-α3.7, -α4.2缺失型或非缺失型Hb CS)杂合子85例,α珠蛋白基因正常315例,及2例纯合子α地贫-2.胎儿合并重型β地贫21例,轻型β地贫45例.误诊Hb H病1例.结论:广西地区α地贫携带者夫妇的基因型组合较为复杂,合并β地贫亦较常见.本文所实施的产前基因诊断可有效检出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Hb H病胎儿,及各种α地贫杂合子.
作者:陈萍;龙桂芳;李树全;林伟雄;许代娣;李琪;李敏清;庞丽红;唐霞;金琪;蒙春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住院的、经临床、心电图、心脏X线照片及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5例,在X线透视下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并于术后24 h、1个月、3个月随访心电图和TTE,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及TTE均无残余分流;术后24 h、1个月、3个月随访心电图和TTE未发现传导阻滞、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介入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即刻及近期疗效可靠.
作者:黄凯;伍伟锋;郭盛兰;刘唐威;曾知恒;陶新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酒精对锥体外系影响的不良机制.方法:48只8周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中和高浓度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酒精(0%、12.5%、25%和50%)灌喂,按10 ml/kg,隔天1次,90 d后,分别对各浓度组小鼠进行灌酒前、后转棒试验.转棒试验结束后快速取出小脑和尾壳核,并测量其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90 d后,高浓度组小鼠在继续灌酒前、后在棒上停留时间均减少,中浓度组小鼠灌酒后在棒上停留时间减少;高、中浓度组小脑和尾壳核的SOD活性降低,高浓度组小鼠小脑和尾壳核的MDA含量升高,中浓度组小鼠小脑MDA含量也升高.结论:酒精致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与小脑、尾壳核的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有关.
作者:韦力;杨伯宁;霍群;韦献良;檀进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创术和亚低温脑保护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内科保守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0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微创术和亚低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亚低温(头戴冰帽、睡水循环式降温毯,肛温控制33~35 ℃)治疗.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两组治疗效果和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病死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50.00%,病死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期CSS评分比较,治疗组于治疗后7、14、21 d 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功能评定量表(Bathel指数)分级比较,治疗组极度严重残疾1例,严重残疾5例,中度残疾6例,轻度残疾10例,ADL自理6例,而对照组分别为3、11、4、3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亚低温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微创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智武;黄星;周坤;陈坚;王大满;谢杰;张绮芬;庞家明;陈英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对心率变异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高尿酸血症组56例,对照组56例.采取禁食12 h静脉血2 ml检测血尿酸,测定心率变异及QT离散度.结果:高尿酸血症组QT离散度(QTd)高于对照组(P<0.01).心率变异(HRV)各种指标:全程NN间期标准差(SDNN),高尿酸血症组低于对照组(P<0.01).全程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高尿酸血症组较对照组低(P<0.01),NN50除以总的NN间期的个数(PNN50),高尿酸血症组低于对照组(P<0.05).低频段功率(LF)与高频率功率(HF)之比(LF/HF),高尿酸血症组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对心率变异及QT离散度有明显的影响,对自主神经有损害.可作为监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种指标.
作者:方永辉;施志雄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TUV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该手术并发症之一即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综合征(TUR综合征),一旦发生,病情危急,处理棘手.据文献报告[1]发生率为0.5%.我院于2000年10月至2003年8月共行TUVP 280例,出现8例TUR综合征,发生率为0.29%,现将诊治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朱光炜;陈光;张翠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年1月至2004年2月5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结果:51例痊愈出院,6例死亡,病死率为10.5%,2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于术后无法控制的败血症,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2例随访3个月至10年,平均5.1年,4例再发感染,占7%,1例出现瓣周漏,占2.3%,1例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占2.3%.随访期间10例死亡,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2%、80.9%、 70.1%.结论: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良好的技术及心肌保护方法、内外科联合治疗有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
作者:覃家锦;何巍;罗玉忠;郭建极;冯旭;冼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方法研究狗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及其稳定性.方法:4只成年狗双侧下颌骨截断后经7 d间歇期,以1 mm/次、1次/d的速度牵引10 d,共延长10 mm后固定.分别于牵张结束、固定2、4、8周后行X片检查及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牵张后固定2周,两侧骨断端边缘模糊不清,牵张区仍为低密度影.牵张后固定4周,两侧骨断端间透射影缩小,边界不清,牵张区密度明显升高,但仍表现为片状透光影,密度从两侧向中间逐渐增高.至固定8周时接近正常骨组织密度,下颌骨长度在牵张结束后与2、4、8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张成骨可形成新的骨组织,对保持被延长的下颌骨长度的相对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诺;麦华明;梁飞新;韦山良;范颖峰;赵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