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
非公有制企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也同时存在职业病危害,伤亡事故发生较多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私营个体企业每年新增职业病患者约70万人,而且急性职业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非公有制企业职业卫生问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研究.
作者:田延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解84消毒液消毒效果,我们于2008、2009年对辖区内84消毒液进行了监督抽检,主要通过检测其有效氯含量,了解安徽省内流通的84消毒液的质量.
作者:陈芳;杨广岚;杨雪峰;袁华玲;吴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是传播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现肺结核病人,特别是及时发现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并给予彻底、规范的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疫情重要措施.本文对居巢区槐林镇2005~2009年新发病例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毕光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解辖区内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我中心对辖区内农户使用的农村地下饮用水源进行了水质检测,现分析如下.
作者:朱飞;龚庆春;曹赫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解驻马店市2009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掌握医院消毒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我市医院消毒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于2009年对全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相关知识和行为,为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统一问卷,采用询问和自填的方式调查合肥市某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有医务工作人员.结果 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现在吸烟率为17.5%,戒烟率6.5%.医务人员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引起肺部疾病等常见危害认知较高,但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对其他器官的危害性了解不多.72.5%的医务人员未参加过戒烟培训.结论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烟草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戒烟技能培训,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控烟中的作用.
作者:肖长春;胡韦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是其中严重的疾病.为全面了解晚血病人救治情况,现对2006~2008年在本院救治的728名晚血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孙瑜;许大兵;张可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二噁烷,有机化合物,别名二氧六环、1,4-二氧己环,无色透明液体,分子式为C<,4>H<,8>O<,2>,分子量为88.1.稍有香味.二噁烷不是生产原料,而是乙氧基化生产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钠、油醇聚醚(Oleth)、人参醇(Xynol)和鲸蜡硬脂醇聚醚(Ceteareth)等化合物时,所使用的试剂环氧乙烷(有致癌性)发生二聚生成的副产物,主要用作溶剂、乳化剂、去垢剂等.某些食品用洗涤剂中亦含有二噁烷,其主要来源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表面活性剂.该类表面活性剂是液体洗涤剂的有效成份,AES主要由脂肪醇和环氧乙烷进行加成反应制得,磺化的同时产生副产物二噁烷[1,2].
作者:王安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庐江县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流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庐江县2008~2009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09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27例,年均发病率为5.3021/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为4.2648/10万,2009年发病率为6.3362/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病.发病主要集中在3-7月和10月,占70.87%.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92.91%;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2.68%.结论庐江县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重不等,以轻症为主,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发病以0~5岁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疾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通过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3个环节和加强医疗救治等方面综合性措施,可以预防与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强度,减少或避免由于发生并发症而引起的死亡.
作者:张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帮助安徽省出国人员提高艾滋病预防知识,我们于2010年9~10月,分5期对中国安徽省国际旅游卫生保健中心的526名出国人员进行了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徐业林;周幼贤;刘本玉;潘芳;叶向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蒜粉作为食品加工调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蒜片是蒜粉生产的原料,其加工过程中多采用燃煤烘干脱水,造成蒜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超过允许限值,经口摄入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还可影响钙的吸收,促进机体钙的丢失.国标GB/T 5009.34-2003中规定对水不溶性固体样品中二氧化硫测定,样品前处理采用粉碎研磨浸泡4h以上才能过滤测定,方法费时.本方法采用振荡浸泡50min提取,大大缩短了蒜粉样品前处理时间,得到了满意的测定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启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预防相关知识态度情况,为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75名乙肝疫苗接种者及其家人(除携带乙肝病毒者外)进行调查.结果 875名被调查者中57.9%知道乙肝的传播途径;36.6%知道预防乙肝主要的方式是注射乙肝疫苗;10.6%知道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后保护作用可以持续10年以上.不同的性别、年龄之间乙肝预防相关知识、态度没有差别,不同的文化程度可以影响乙肝预防相关知识、态度.85%以上的被调查者知道怎样与携带乙肝病毒者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结论今后除需加强乙肝预防相关知识的教育外,还要注重知识向行为的转化工作.
作者:姚传磊;代铎;陈玉虹;赵娟;张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巢湖市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腮腺炎疫苗效力,为控制其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巢湖市2005~2009年网络直报的流腮个案信息.选择2008~2009年聚集性发病的病例,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腮腺炎疫苗效力.结果 巢湖市2005~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620例,年平均发病率7.52/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4~7月为发病高峰.10~14岁和5~9岁病例分别占43.83%和36.48%,主要为在校中、小学生.男、女性别比为2.40:1.调查95例病例与190例对照,接种疫苗后≥5年发病的占56.00%,5~9岁病例距接种疫苗时间≥5年的占58.33%,10~14岁病例距接种疫苗时间≥15年77.78%.流腮疫苗效力(VE)为66%(95%可信区间为25%~85%).结论较低的流腮VE和接种率是发病的原因.应制定控制规划,开展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疾病监测工作,制定合理、规范、科学的2剂次免疫程序,适时开展15岁以下的儿童的强化免疫,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减少发病.
作者:张磊;尤恩情;郑基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农村改厕现况,为政府制定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按照安徽省地域分布选择江淮之间的肥西县、江南的当涂县、淮北的临泉县作为调查县,每县选择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中、低3个村作为调查村,定性调查相关企业2家和政府等改厕管理人员19人.结果 345名调查对象中338户有厕所,7户无厕.338户厕所中,卫生厕所占54.4%.96.7%的改厕户对现有的厕所持满意态度,65.2%的调查对象迫切需要改厕,定性调查表明,改厕引入市场化有一些困难.结论农村改厕应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机制,同时要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自主改厕意识.
作者:赵玉琳;马李;吴同俊;郑莉;黄家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分析(ELISA方法检测)HIV抗体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探求HIV抗体筛查阳性与确证实验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144份ELISA方法检测阳性样本的结果与WB法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LISA检测S/CO值变化与WB结果的关系.结果 144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经免疫印迹确证试验,阳性的有86例,均为HIV-1抗体阳性,阴性34例,结果不确定的24例.ELISA与WB的阳性符合率为59.7%.确认为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15.7;不确定的标本S/CO值平均为3.04;阴性的标本S/CO值平均为1.24.在阳性标本中,p55条带出现的频率低为48.8%,其它均达到85%以上,其中gp160、gp120达到100%;不确定标本中,p24条带出现的几率高,达75%,其它都在20%以下.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而S/CO值较低时HIV抗体阴性及不确定的可能性较大.WB确认方法在不确定标本检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
作者:杨积朋;张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解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进展情况,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的指导,我省卫生厅于2010年4月11日至28日,组织4个督导组,对全省17个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进行了督导检查.
作者:张莲芝;计国平;仲学锋;董华;曹敏;洪涛;王志敏;朱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影响宫内节育器(IUD)使用效果的因素很多.本文试通过301例带宫内节育器妊娠原因分析探讨服务质量与避孕失败的关系.
作者:鲁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为了了解硅微粉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程度,以预防职业病发生,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我们对硅微粉生产企业的生产线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大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20年来,我们每年1次对全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现就2006~2009年4年间的乙肝带毒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洪露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6月18日发现安徽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病例,自8月26日开始对流感样病例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季节性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现将本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余寿杰;刘江;王晨坤;刘笑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