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寿县2005~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江波

关键词:恶性肿瘤, 死亡率, 死因别死亡率, 构成比
摘要:目的 分析安徽省寿县居民恶性肿瘤的死因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寿县死因监测信息系统2005~2009年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并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安徽省寿县2005~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共9317例,死亡率为138.6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8.14/10万,占全死因的25.45%;平均减寿率为12.99/10万;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均居第2位.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3位依次为胃癌、肺癌和肝癌,合计占肿瘤死亡的59.34%.结论 恶性肿瘤是安徽省寿县第2位死因,其中胃癌、肺癌和肝癌居恶性肿瘤前3位.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55例HBsAg携带者转归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研究HBsAg携带者的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993年普查发现的355名HBsAg携带者被确定为研究对象,1999年和2008年分别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查阅病历资料和血清学检测等,以了解HBsAg携带者发生阴转或发展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情况,并分析影响其转归的因素.结果 355名HBsAg阳性者在回顾调查期间发生HBsAg阴转33例,乙型肝炎12例,肝硬化1例,肝癌6例,死亡14人.其中5人死于肝病.有关是否发生肝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民、父母亲患肝病是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干预治疗等为保护因素,性别、年龄及其他研究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携带者发生阴转的机率较小,少数人会发展为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等,应加强体育锻炼和进行适当干预治疗.

    作者:苏成豪;马桂林;沈理通;牛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利辛县实验中学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特征,探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采集标本,利用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结果 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咽拭子标本采集、RT-PCR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17人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17例病人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小12岁,大16岁;分布于12个班.经积极治疗全部痊愈.在采取病人积极救治、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校舍消毒及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后,疫情迅速控制.结论 甲型H1N1流感传播速度快,尤其在人口密集场所.病情一般为良性经过.积极救治病人、及时隔离密切接触者等综合措施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效.

    作者:雷卫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马鞍山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况调查分析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通过规范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连续监护,能够有效杜绝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相关职业病危害作业,能够早期发现职业健康相关损害,能够及时进行职业病诊断,也是动态了解用人单位职业危害控制和职业病防治的效果.为了解马鞍山市职业健康监护水平及其规范服务情况和能力建设情况,我们于2010年进行了调查.

    作者:周燕;余向东;高峰;任卫国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某集中式供水工程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

    铜陵市某大型集中式供水企业扩建项目于2006年5月投入试运行,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验收.受建设单位委托,现将竣工验收卫生学评价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评价内容包括水源及取水口选择、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水质处理效果、建筑卫生学、基础卫生管理、辅助用室卫生要求和职业危害因素防护及控制评价.

    作者:邱申伟;刘聚矩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近几年不断出现一些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肩负的防病任务日益艰巨,对疾控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本文通过对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探索建立适合市级疾控中心特点的人力资源利用、开发和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

    作者:卢颖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例妊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对母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故此类患者能否承担妊娠任务,何时、如何终止妊娠对于降低她们的死亡率尤为重要.以下是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5例妊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伴心功能Ⅲ-Ⅳ级的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梁晓萍;凌斌;陈玲;曲皖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固镇县农民工等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固镇县农民工、学生和常住居民3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农民工、学生和常住居民3类人群共500人,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3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0.8%.对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的知晓率高,为91.2%;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低,仅为44.2%.不同文化程度者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不同,文盲知晓率低,为38.9%.30~39岁人群知晓率较高(76.9%),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群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8.5%和50.0%.99.8%人群希望通过电视获得艾滋病知识,其次是希望通过医生和宣传栏广告获得艾滋病知识.结论 固镇县3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要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遏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作者:杜文军;孟庆军;王迎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湖州市城东片区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调查

    生殖道感染是育龄妇女常见疾病之一,为了解我市不同区域育龄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笔者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期间对此开展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从2009年5月~2010年4月对我市城东片区1625例20~60周岁的育龄已婚妇女接受妇女病普查.

    作者:王晓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肥西县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自2004年国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以来,肥西县共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起.为了解肥西县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2004~2009年肥西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艳艳;倪良柱;吴导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铜陵市学龄前集居儿童营养不良现况与分析

    儿童营养状况是社会经济、卫生保健、膳食营养状况和文化教育的综合反映.营养不良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为了解我市学龄前集居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2009年夏季我们对全市26家幼儿园4 263名健康学龄前儿童进行全面体检,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高红琼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天长市常住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现况调查

    国家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核病防治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普及率不高,结核病患者接受过防痨宣传教育的仅占40.1%.<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民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为掌握天长市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合理制定天长市结核病健康教育策略,根据全国第5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天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5月11日在天长市天宝社区流调点常住人口中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作者:王保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枞阳县2005~2009年抗狂犬病血清接种及副反应观察

    目的 研究枞阳县抗狂犬病血清接种及副反应发生情况,为狂犬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2005~2009年期间枞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抗狂犬病血清接种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期间.共接种抗狂犬病血清598人,占狂犬病疫苗接种人次的2.75%.接种者职业构成中.农民、学生、学龄前儿童、工人、干部所占比例分别为46.32%、30.43%、17.22%、4.85%和1.17%;接种者暴露部位构成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上肢(37.46%)、下肢(32.44%)和头面部(22.07%).抗狂犬病血清接种后总的副反应发生率为16.56%,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χ2=15.54,P<0.01),不同年龄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3.66,P<0.01),5~35岁年龄组相对于其他年龄组有较高的副反应发生率.结论 在狂犬病处置门诊规范管理中,应强化暴露分级培训并提高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国内抗狂犬病血清生产企业应改进纯化工艺,降低其使用风险.

    作者:吴福清;孙明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碘盐检测复核结果相对误差影响因素分析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缺乏碘而引起的疾病.碘缺乏病不仅会造成甲状腺肿大,其对人类大的危害是造成智力损害,甚至智力残疾.食盐加碘是预防碘缺乏病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家为掌握居民食用碘盐情况,动态评价碘营养状况,制定了国家碘盐监测方案,在县级水平上建立了居民食用加碘盐碘含量监测制度.并要求上级有关部门在一定时限内,抽取县级疾控中心监测的盐样5份进行复核.2009年某市疾控中心按照国家及该省的碘盐监测方案要求对辖区内15个县级碘盐监测时所留盐样进行复核,共计复核74份(比要求少1份).复核结果和县级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现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王功来;孙献周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起油脂酸败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6月21日中午13:30,铜陵县东联乡卫生院报告,有多名学生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到该院就诊治疗,发病学生有共同进餐史,疑似食物中毒.铜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流调、检验等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作者:汪孝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黟县2010年居民盐碘、尿碘监测报告

    黟县地处皖南山区,属于碘缺乏病地区.人体绝大部分吸收的碘从尿中排出体外,因而尿碘水平是衡量摄人碘量的主要指标,[1]盐碘、尿碘的监测为科学补碘提供依据.现将黟县2010年居民盐碘、尿碘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忠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肺结核病人耐多药情况及防治策略分析

    目的 研究2008~2009年安徽省肺科医院肺结核病人耐多药及其治疗情况,为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相关资料,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在接受治疗的269例耐多药肺结核住院病人中,痰菌转阴、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和好转分别达到68.4%、79.9%、64.7%和85.1%.结论 肺结核耐多药问题重在预防;制定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加强医防合作与管理,是防治肺结核病人耐药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学中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芜湖市2006~2009年肺结核病人发现及治疗转归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06-2009年芜湖市非结防机构报告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现、转诊和追踪情况,评价全市肺结核病人发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芜湖市4个结核病项目实施单位的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和结核病专项督导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芜湖市结核病人报告发病率分别为89.38/10万、73.40/10万、75.35/10万和83.92/10万.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分别为88.52%、89.19%、91.30%和93.11%,初治涂阴结核病人治疗完成率分别为81.57%、87.77%、91.10和96.02%,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34.01%、35.98%、63.25%和78.76%,追踪到位率分别为19.37%、33.00%、71.41%和85.41%.结论 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均有所提高,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和治疗完成率不断提高.

    作者:胡礼军;曹伟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安徽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对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利用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2009年组织的全国MSM人群调查安徽省的资料,对有关艾滋病防治服务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全国MSM人群调查在61个城市开展,于2008~2009年每隔6个月开展1次共3次调查,安徽省有合肥和芜湖2个市参加了这个调查.结果 安徽省3轮调查的人数分别是490、443和708人.大多数人参加调查的目的 是为了作艾滋病检测,了解自身感染状况,3轮分别占72.4%、71.8%和74.7%.调查对象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前3位是互联网、电视、免费宣传材料,均超过40%.而学校教育、广播和宣传栏广告栏是MSM人群获得信息的倒数前3位,均在20%左右或以下.调查对象获得较多的预防艾滋病服务是安全套、宣传材料和润滑剂的发放,均超过50%.获得较少的服务是性病检查或治疗,只有26.8%.自报在近一年作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人数和比例分别是149(30.4%)、195(44.1%)、383(54.1%)(χ2=68.57,P<0.001).在接受检测的人中,知道检测结果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133(86.4%)、169(84.9%)、353(91.2%)(χ2=6.00,P=0.050).结论 安徽省MSM人群艾滋病知识和信息来源的渠道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电视和免费宣传材料发放;预防艾滋病服务和艾滋病检测服务利用不足.

    作者:计国平;徐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马鞍山市2006~2009年游泳池水微生物监测分析

    游泳是广大居民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游泳池水质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不洁的池水能传播绿脓杆菌皮炎[1]、腺病毒咽结膜炎[2]、急性眼结膜炎[3]等多种介水传染病.为了保证游泳池水质卫生,预防经水传播的疾病发生和流行.现将马鞍山市区2006年~2009年各游泳场所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汪永禄;陶勇;王利;石志锋;刘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枞阳县艾滋病流行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枞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搜集艾滋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枞阳县自200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至目前已累计报告感染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主要为20~40岁的青壮年,农民和民工占30例,性途径传播38例.结论 枞阳县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并实施综合防治.

    作者:方寄惠;陶爽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