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舒力口服液的薄层鉴别研究

李如敏;焦爱军

关键词:安舒力口服液, 薄层鉴别, 定性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有效控制安舒力口服液质量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安舒力口服液中的制何首乌、钩藤、松叶、金不换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定性鉴别出制何首乌、钩藤、金不换、松叶药味,且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安舒力口服液定性鉴别方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生存10年以上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对287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3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年生存率为10.80%.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年龄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10年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性别、手术切除方式以及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对术后10年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诊、早治是提高术后生存率的关键,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亦可能获得长期生存.

    作者:谢彤;祝家兴;左传田;刘德森;茅乃权;易少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变化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引起的脑部损伤和缺氧.我们利用比色法,对21例HIE患儿进行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检测,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益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等多种因素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双盲法,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各自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级分期诊断,在同一临床病理诊断的基础上以其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6.6%.肝炎患者临床体征与肝组织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理改变程度.结论: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中,将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有助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玲;马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双花气雾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双花气雾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2次正交试验方法,以浸膏收率和有效成分麻黄碱为考察指标,对中药提取过程中的药材粉碎度、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乙醇的体积分数、沉淀时间、浓缩液的相对密度等进行了考察,并优选出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药材破碎以细粒为好,每次加水量12倍,煎煮3次,每次1.5 h,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09~1.12;乙醇的体积分数为0.60;沉淀时间16 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可靠.

    作者:刘华钢;赖茂祥;陈燕军;张一帆;黄忠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检测并诊断90例SDHVD(病变组)和90例非SDHVD(对照组),结合心电图检测诊断,对两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作组间比较,并将SDHVD作为心律失常的暴露因素,作SDHVD与心律失常关系的比值比(OR)分析.结果:SDHVD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其中的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心律失常发生于SDHVD患者比非SDHVD高7.7倍(OR=7.7,P<0.001).结论:SDHVD较易诱发心律失常,特别是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心律失常.

    作者:陈成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观察病例分为两组,A组在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局部注射MTX 50 mg/m2,当日起口服米非司酮25 mg,1次/12 h,连用6次.B组单用MTX局部注射.结果: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在加速血β-hCG下降、缩短其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方面亦明显优于B组(P<0.05),且不增加毒副反应.结论:MTX经B超介导局部穿刺注射联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副反应发生少而轻.

    作者:谭卫红;陈若南;梁柳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4种常用充填材料充填微漏的体外研究

    目的:探讨4种充填材料的微渗漏.方法:将离体牙20颗颊舌侧中1/3备洞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充填4种充填材料,进行染料渗透试验.结果:聚羧酸锌黏固粉渗漏小(P<0.05),玻璃离子次之,单纯银汞充填渗漏大,染液渗漏达洞底.结论:在4种充填材料中,聚羧酸锌微渗漏小,临床上可用于乳牙龋充填,以减少继发龋,减少填充物的脱落率.

    作者:吴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Duckett术治疗尿道下裂15例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道的常见畸形,已报道的治疗术式众多,各有优缺点.自1980年Duckett报道利用横形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以来,已被广泛采用.我院1998~2001年采用此术式治疗尿道下裂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辉;黄向华;董彤;李长赞;王庆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山莨菪碱、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45 d左右幼猪18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654-2组、PS组,每组6只,于阻断右肺动脉前、阻断后60,90 min(开放)、开放后60,90,120 min等时刻点分别抽取左、右肺静脉血,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分别取左、右肺下叶送病检.结果:各实验组右肺静脉血中TNF-α质量浓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PS组明显低于654-2组(P<0.01).病检:肺泡间质水肿、白细胞浸润、肺泡出血等,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以PS组轻.结论:654-2、PS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PS的肺保护作用优于654-2.

    作者:陈宏明;邓又华;郭正恒;黄泽汉;覃志坚;何印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异位妊娠112例临床分析

    1997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异位妊娠11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年龄18~42岁,平均30.3岁;已生育77例,均为1~3产;有人流史79例,为1~5次不等,其中未生育而有人流史者25例;有结扎史者37例,结扎距发病年限3~17年,平均6.8年;放环避孕者3例;皮埋避孕者1例;有剖宫产史3例,不孕症史4例;重复异位妊娠者10例,两次异位妊娠间距3个月至4年,平均1.78年.112例患者入院时有腹痛史110例,占98%;有停经史92例,占82%;有休克表现43例,占38.4%;有不规则阴道流血59例,占52.7%.112例患者中检查发现有移动性浊音68例,妇检扪及盆腔包块33例;行B超检查102例,有88例示附件混合性包块及盆腹腔积液或宫外孕囊.105例行后穹窿穿刺或腹穿,有97例抽出暗红色不凝血,阳性率92.4%;92例作尿hCG检测,其中有81例为阳性,阳性率88%.

    作者:李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治疗后的随访研究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经脑脊液置换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情况.方法:对21例初发SAH并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患者及17例对照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比较两组的远期预后关系.结果: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的继发性癫痫及脑积水的发生率,比未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而头痛、再发SAH、痴呆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SAH早期脑脊液置换治疗可降低继发性癫痫及脑积水的发生率.

    作者:马春林;饶宜光;黄如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0例)及康复组(60例).两组均按脑梗死治疗方案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按早期科学正规康复程序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约1 h,其余时间由患者家属帮助训练,平均于病后第4天开始.结果:康复组运动及日常生活综合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应作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廖小明;李英;张育华;陈辰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例O,ccddee血型邹氏一家三代14人调查

    RhD阴性者在中国比例很低,只有0.33%[1].RhD阴性人虽少,但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亲子鉴定等方面是不可忽视的.为此我们对广西北海市人群作了一次大型的调查,调查中发现邹氏兄弟2人均为RhD阴性,继而进一步对邹氏一家三代人进行ABO及Rh血型系统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文海;许亮白;叶耀琼;冯文斌;何丽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运动试验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目的:通过心电图运动试验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疗效.方法:对5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病人于术后3~1 2个月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运动试验耐量增加,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再狭窄的阳性预测值达82%.结论:心电图运动试验可以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的心肌灌注情况和再狭窄的常规检查.

    作者:伍广伟;王风;林英忠;陈秀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伤后早期应用亚低温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GCS计分≤8分)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亚低温组30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8 h内开始加用物理自动降温毯行亚低温治疗,常规组仅用常规疗法治疗.结果:亚低温组在伤后第2天体温为(34.08±1.08)C,第2天及第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3.86±0.48)kPa和(2.08±0.40)kPa,出现严重并发症10例,1~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良好22例,预后不良8例.常规治疗组在伤后第2天体温为(38.8±1.50)C,第2天及第7天的颅内压分别为(4.25±0.52)kPa和(2.65±0.49)kPa,严重并发症24例,GOS评分预后良好13例,预后不良17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常规疗法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黄志繁;徐如祥;柯以铨;王清华;梁如庆;陈智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需要胰岛素治疗的31例(INS组),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的38例(OHA组).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GAD-Ab.结果:INS组14例(45.16%)GAD-Ab阳性,明显高于OHA组的6例(15.79%,P<0.01).GAD-Ab阳性者比GAD-Ab阴性者BMI低(P<0.05),酮症发生率高(P<0.01),空服及餐后2 h血清C肽水平低(P<0.01,P<0.05),使用胰岛素治疗率高(P<0.01),男性患者多见(P<0.05).而患者年龄,发病年龄和病程与GAD-Ab阳性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低BMI,低C肽分泌并有酮症史及胰岛素缺乏者,要考虑有发展为LADA的可能.GAD-Ab的检测对早期诊断LAD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妮;王为民;杨丽;韦美娟;马兰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32例临床分析

    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往往就诊于不同科室,故确诊时间长,易误诊和漏诊,有时失去佳治疗时机[1].我院1989~2001年6月收治的486例肺癌中,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有32例(6.6%),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谢秀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动力髋(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8例

    股骨粗隆部骨折临床较为多见,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挽救髋关节功能已成为共识,但内固定方式繁多.我科自1 999年引进Mathys公司生产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screw,DHS)、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宏志;李兵;陈耀辉;程珂琳;李富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血管内栓塞治疗经皮肾穿刺致动静脉瘘1例

    患者,女,42岁.因肾穿刺后出现血尿17 d于2001年2月26日入院.患者诉因反复恶心、呕吐伴纳差1个月余于2001年2月7日到某医院住院.当时伴有眼睑、双下肢轻度水肿,尿量减少(24 h尿量约600 ml).入院后查BUN 28.2mmol/L,SCr 730 μmol/L,双肾B超未见异常,考虑为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于2月9日作右肾经皮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术后出现肉眼血尿,该院予止血、输血、血透等治疗,血尿无好转而于2001年2月26日转来我院.入院时情况:T 36.8 C,R 22次/min,P 96次/mm,BP 19.95/14.63 kPa.精神差,重度贫血貌,眼睑轻度水肿,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腹腔积液征(一),双下肢轻度水肿.

    作者:黄成文;赵铖;陈战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弹性打包包扎法在特殊部位烧伤肉芽创面植皮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颈、胸腹、大腿根部等特殊部位中小面积感染性创面游离植皮后能有效加压包扎、并能方便换药的包扎方法.方法:对20例(观察组)颈、胸腹、大腿根部等部位烧伤肉芽创面邮票植皮后,于创面边缘缝合上若干对连着不锈钢丝搭扣的橡皮筋,皮片上盖网眼纱布后填入足够数量的碎纱,将相对的两对橡皮筋扣上,形成弹性打包包扎,同期与22例类似部位肉芽创面邮票植皮后使用绷带加压包扎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包扎效果肯定,皮片不容易移位,加压效果好,可方便地开包换药并重新打包包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弹性打包包扎法是面颈、胸背、大腿根部等(中小面积感染性创面植皮后)用绷带不容易实施有效加压包扎部位的良好包扎方法.

    作者:李建邦;梁敏华;李德全;麦慧;黄欣;王琛;滕晓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西医科大学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