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巢湖市槐林镇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毕光能;郑基华

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摘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散播快、流行性强的特点,可在短时间内造成一定规模的流行.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为了解巢湖市槐林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槐林镇2009~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的情况分析如下.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固镇县一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2011年9月8日,濠城镇卫生院陆续有因恶心、呕吐、乏力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的濠城镇中学在校学生前来就诊.固镇县疾控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组织人员对疑似食物中毒患者进行个案调查,逐一询问发病情况及就餐史,填写《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对可疑食物取样检测并对就餐环境开展了卫生学调查.

    作者:张飞;杜文军;李晓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青阳县2009年农村改水项目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是有效评价饮水工程卫生防病效果,确保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和如期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是保证供水水质安全,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有效运转的重要措施.现将2009年度农村改水项目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津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安徽省部分学生常见病和营养状况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生常见病和营养状况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安徽省资料,对7~ 22岁学生视力低下、龋齿、贫血、肥胖和超重、营养不良常见疾病的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x2检验.结果 学生视力低下率高达63.0%,尤其小学生高达41.3%,高中和大学阶段,16~22岁青少年已达到80%以上,其中85%以上是重度视力低下;混合龋患率为46.6%;龋均0.7;龋失率5.0%;龋补率3.3%;贫血率为11.1%;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8.7%和3.7%;较轻体重(轻度营养不良)率为44.2%;中度营养不良率为7.7%.结论 学生常见病患病率仍处在较高水平,且呈上升趋势.

    作者:王淑芬;孟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淮南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随访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淮南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工作随访的开展情况,帮助解决随访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1年10月18日至26日对全市7个县区进行了现场督导.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淮南市每个县区抽取1个乡镇卫生院与1个或以上村卫生室做为被督导单位.

    作者:姚传磊;余寿杰;代铎;陈玉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芜湖市2010年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芜湖市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评估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 -2010年)》确定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目标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择8个知识点作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青年学生开展现况调查.结果 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0.78%,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在校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9.51%、62.00%、78.55%、66.91%,各类人群之间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意义.不同性别居民、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晓率均有显著性影响.大众人群对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低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结论 芜湖市大众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 -2010年)》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应采取各种有效宣传方式和措施,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大众人群艾滋病知晓水平.

    作者:李永霞;何建刚;方艳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方法将颈段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套管以形成人工通道,用于解除或预防较严重的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急救技术,以抢救病人的生命.作为有创的气道,其护理一直是专业护理人员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尤其是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笔者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技术做一综述.

    作者:孙思红;蒋江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安庆市2005~2010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为掌握安庆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高科学依据,现对2005~2010年安庆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收集2005~2010年安庆市发生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资料,包括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个案调查表和检验报告单等.

    作者:汪金生;李贤相;王学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

    医学实验室发生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有生物危害性的血液、体液等各种标本,它们都是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无论是直接感染,还是间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社会、动物或植物都是一个直接的或潜在的危险.2003年SARS期间国内外相继发生实验室SARS病毒泄露,致使SARS流行.

    作者:刘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安徽省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教育与行为干预研究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不同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和相关危险行为,为探索适合不同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宾馆餐饮工作人员、学生、乡镇干部和农民以及出国劳务输出人员为对象共3 258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等的知识技能并评价效果.结果 培训前后不同目标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相差明显,干预前总的艾防基础知识知晓率为53.48%,干预后上升为88.75%.其中宾馆服务人员和在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态度符合率由培训前分别由76.10%、87.10%上升到培训后的82.90%和97.90%;培训后较培训前知识知晓状况和安全套的正确操作有大幅提高.结论 对不同人群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干预和安全套的使用技能培训效果明显,可以逐步推广,但应强化干预,其方法可以进一步探索.

    作者:周颖;陈炳全;徐业林;洪涛;曹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郎溪县艾滋病流行状况分析

    为了解郎溪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现状,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1997 ~ 2009年郎溪县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郎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IDS疫情报告,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发病死亡情况以及感染途径.

    作者:余学清;姜爱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8636例狂犬病暴露者暴露状况分析

    为了解浙江省东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在狂犬防治存在的问题,对2005~2009年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狂犬病暴露者的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 2009年,登记在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狂犬病暴露者处理登记本》上被有关动物受伤者,共18636例.

    作者:张明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庐阳区2011年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分析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了解庐阳区居民当前健康素养状况,探索影响公众健康的因素,庐阳区疾控中心于201 1年9月对辖区居民进行了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双双;王新义;龚育红;赵天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调查报告

    为了解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2010年11月~2011年7月在怀远县包集镇、寿县众兴镇开展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样本来源 选择怀远县包集镇、寿县众兴镇(卫生示范镇)为本次调查范围.每个乡镇选择常住人口1000人:包括在校学生400名,抽取5个村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样调查120名常住人口.两乡计划调查2000人,实际调查2048人.

    作者:陈法;陈文化;陈炳全;徐业林;周幼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合肥市某机构近5年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及健康干预对策

    目的 通过对合肥市某机构近5年来职工健康体检状况的综合分析,探寻危害职工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实施相应的健康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近5年职工体检报告,分析体检指标年度变化趋势和异常指标在不同年龄职工分布情况.结果 5年来职工相关指标异常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脂16.49%、脂肪肝12.07%、高胆固醇7.66%、高尿酸6.77%、高血糖4.57%、心电图异常4.42%.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心电图异常外,高血脂、脂肪肝、高胆固醇、高尿酸、高血糖以35岁以上职工检出率高.结论 慢性生活方式疾病危险因素是影响职工当前和未来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是提高职工身心健康水平的方法和主要干预对策.

    作者:桂云;李延忠;方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承担全省的卫生监督监测检验、职业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有关公共卫生信息监测检验等任务.为了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维修工作也十分关键.在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上,为了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作者:李犇;叶肥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安徽省2005~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目的 探讨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为更好地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 ~ 2010年安徽省HFRS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血清学方法对疑似HFRS病例、监测点健康人群及宿主动物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安徽省累计报告HFRS病例902例,死亡24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459/10万和0.0065/10万.每年10月至翌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为高发区,占全省发病总数的的84.04%,以农民为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年龄段.小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居民区和野外的优势鼠种.送检的疑似HFRS患者血清阳性率31.42%,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6.75%.结论 安徽省广泛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姬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小家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近年来安徽省HFRS发病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下降的趋势,但淮北地区鼠密度偏高,皖南山区鼠带毒率较高,江淮丘陵地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也处在较高水平.

    作者:王俊;顾黎莉;张永根;李青;刘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安徽省21例克-雅氏病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安徽省21例克-雅氏病病例的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克雅氏病监测方案》,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发病经过、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测,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结果 21例克-雅氏病例初期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症状发作,易出现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类神经症状.散发病例占76.19%( 16/21),遗传性占23.81%(5/21).结论 5例病人的14 -3 -3蛋白阳性,5例病人的Prp基因有突变,具有家族遗传性;克-雅氏病的感染来源、治疗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青;王俊;胡兴强;刘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固相萃取技术在水体痕量有机物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

    痕量有机物指在环境介质中含量低达10-6~10-9g的化合物,如POPs、EDCs等,对环境和人体危害极大.传统的COD、BOD和TOC等综合指标不能充分反映痕量有机物的污染状况,为全面了解其在水体中环境效应及迁移转化规律,需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水中痕量有机物种类多、含量低,检测分析具有特殊性,约2/3的分析时间用于样品预处理[1].因此,分离富集技术是痕量有机物检测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陆蓓蓓;沈登辉;单晓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四手操作护理对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评价

    随着现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享受高质量医疗的同时对缩短治疗疗程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一次性根管治疗因其治疗周期短的优点而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是其繁琐的操作、术后的疼痛反应和治疗的成功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基于根管治疗方法、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材料的不断发展,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缺点正被不断克服和改善,但是从护理操作的角度对一次性根管治疗临床各方面影响的研究却较少.本研究将机用大锥度镍钛器械预备根管、超声冲洗及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等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先进技术与四手操作模式相结合,并与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其对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治疗效率、根充合格率、术后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合理的方法.

    作者:黄纪玲;汪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合肥市2007~2009年卫生量化分级管理餐馆的餐具消毒监测分析

    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效果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卫生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合肥市采取卫生量化分级管理餐馆的餐饮具消毒卫生状况,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对2007~2009年合肥市实施卫生量化分级管理A等级、B等级、C等级三种卫生等级餐馆的餐具消毒效果情况进行随机抽样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赵文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