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64在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价值的研究

武超

关键词:受体, CD64, 感染性疾病,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评价CD64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将10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真菌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免疫浊度法分别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11.10±5.9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976 ±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5,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3.175 ±0.801)和真菌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3.780 ±0.896)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12例细菌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CD64指数(12.981 ±4.525)明显高于治疗后(7.754 ±2.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2,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以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C反应蛋白.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安徽省汉坦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汉坦病毒(HV)型别及分子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鼠肺及急性期病人血清标本接种Vero细胞,分离汉坦病毒.阳性培养物提取病毒总RNA,应用RT-PCR扩增病毒S片段,产物经测序拼接获得S片段全基因序列,用DNAStar、MEGA 4.1等生物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构建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确定病毒型别.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513鼠肺标本21份阳性,分离6株病毒;4份急性期病人血清分离1株病毒.选择3株病毒进行S片段基因测序,测定序列与汉坦病毒HTN、SEO、SNV型毒株比较,表明两株为HTN型,一株为SEO型,序列相似性达98.4%以上.结论 安徽省流行的HV为HTN型和SEO型,以HTN型为主,未发生较大变异.

    作者:王俊;孙永;胡兴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淮北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对2009~2011年安徽省淮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淮北市2009 ~ 2011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 ~ 2011年,淮北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为平稳,年平均发病率143.63/10万;呈现个别地区高发表现;季节性高发明显,4~6月出现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6.98%(8427/8689),其中1岁组多,占总病例数的52.60% (4570/8689),而且重症病例出现比例高.所有重症病例均发生在5~7月份.结论 淮北市手足口病流行存在季节性高发,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

    作者:董建元;张思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固镇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加强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督促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健康发展,加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为了解固镇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根据2008 ~2010年对部分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监测数据,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飞;杜文军;刘志君;杨义;杨永;李晓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

    估计我国现在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78万人中,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17.4%[1],经性途径传播已经成为HIV/AIDS传播的主要途径.为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芜湖市于2011年实施了国家级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金伟;杨康生;方艳姣;程周祥;豆正东;成国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淮北市2009~2011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9月~ 2011年2月,由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淮北市2009~2011年12月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620份,核酸阳性标本242例,阳性率为14.94%.其中,甲型H1N1 196例,主要集中在2009年8月~12月;季节性H1 2例,季节性H3 34例,B型流感病毒10例.结论 2009 ~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显示,2009 ~2011年,淮北市流感疫情以甲型H1N1为主,伴有甲型H3亚型和乙型散发.流感的发病人群以5~59岁年龄段为主,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

    作者:王敏;李振华;周小蓟;陈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包河区1331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调查分析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的主要宗旨之一,也是实现我国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出生缺陷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的重要原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虽然在发达国家近年来出生缺陷率有所下降,但它作为婴儿死亡的首因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在发展中国家,据有关研究统计推算,中国出生缺陷率为4%~6%,即全国每年新增100万例左右的出生缺陷儿[1],而且部分省市出生缺陷明显增加.为了解包河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本文对包河区2009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两个统计年度出生的13 316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芜湖市2005~2011年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对芜湖市2005~2011年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了解芜湖市婴儿麻疹流行变化规律,探讨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对芜湖市2005 ~ 2011年206例婴儿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婴儿麻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05~ 2011年芜湖市婴儿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47.1/10万,处于全人群麻疹发病第一位.市区婴儿麻疹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以5~8月龄为主,发病高峰为3~5月份.87.86%的婴儿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在有麻疹疫苗免疫病例中,5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2W内发病,3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4W以上发病.孕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46.58%,有71.43%8月龄以上婴儿麻疹病例未及时接种或未接种麻疹疫苗,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后平均麻疹IgG抗体阴性率为3.57%,麻疹流行强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成人麻疹病例对婴儿麻疹病发病无明显影响.结论 婴儿是麻疹高发人群,需进一步加强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汪思银;於秀年;钱帮群;陶颖;王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合肥市2009~2011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1].由于其流行因素复杂,多年来菌痢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的发病水平,发病率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是影响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传染病之一[2].为了解合肥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进一步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对合肥市2009 ~ 2011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吴思远;胡明霞;赵科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肥东县2004~2011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分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近些年来,随着C群菌群成为肥东地区的优势流行血清群后,流脑又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肥东流脑疫情资料的分析,掌握发生规律,在总结和借鉴已往防治经验的基础上,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国家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疫情调查报告,人口资料来自县统计局统计年鉴.

    作者:司圣霞;曹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论近年我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及其对策

    血吸虫病是我国流传广泛,危害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近年在一些地区有发生流行的趋势,影响人民健康与农业生产,血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国家重视血防工作,颁布一系列政策规划,近年国家颁布《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成为指导性纲领,依法科学防治,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做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作者:蔡婕;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诊断调查报告

    社区卫生诊断是运用社会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并分析社区的人口学特征、疾病、死亡情况和影响健康的有关环境、政策等因素.这些数据可以是定量数据(常规记录或专题调查),也可以是定性数据(专题讨论会、居民访谈等方法).通过整理、分析这些信息,确定本社区所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卫生服务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包河区望东和曙光社居委的300户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望东社区接受调查居民561人,曙光社区接受调查居民212人.

    作者:李江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芜湖市2011年农村水厂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生活饮用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要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1,2],为了依法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管,提高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2011年对芜湖市136家农村水厂进行卫生监督监测,现将监测情况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全市四县四区136家农村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1.2监测方法每个水厂分别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监测一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一份.

    作者:杨林新;吕维春;张芸;夏成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及经费收支状况分析

    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原县血防站、防疫站和石槽坞病院整合而成,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县疾病预防和控制任务,在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深入,县疾控中心承担公共卫生职能范围已有扩大,疾控工作的外延扩展并逐渐规范.目前,人员数量不足,人才结构不良,经费匮乏,机构承担的各项公共卫生工作职能履行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制约了县疾控中心的发展,对全县疾控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现将歙县人力资源及经费保障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张健安;方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龋病预防中的应用

    据第三次全国口腔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龋率达66%[1],其中97%未经治疗[2].儿童龋病的发生不仅影响口腔咀嚼功能,同时对患儿的全身都有不良影响.来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患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较欠缺,为了患儿口腔的健康,护理人员从指导饮食和有效刷牙、定期随诊、窝沟封闭四个方面来提高家长对患儿口腔保健的重视,从而降低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生率.

    作者:吴玲;张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气相色谱法在测定小麦中烯唑醇的应用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测定粮食中烯唑醇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 样品中烯唑醇经乙腈提取浓缩后,石墨化碳固相萃取柱净化,DB-1701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烯唑醇在浓度0.0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7,低检出限0.02mg/kg.添加浓度为0.05mg/kg、0.10 mg/kg、0.20mg/kg、0.50mg/kg、1.00mg/kg时,回收率为76.0% ~ 105.0%,相对标准偏差6.0%~10.0%.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贺平;徐雷;张蕾;朱美蓉;张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合肥地区五类食品沙门氏菌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常见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检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在合肥所辖三县四区,采用无菌采样方法,采集生肉、水产品、卤菜、乳制品和发酵豆制品五大类常见食品,通过增菌、分离培养、鉴定方法,确定沙门氏菌属和血清分型.结果 442份样品检出22株沙门氏菌,检出率4.98%,其中生肉类14.71%,水产品类7.14%,其余三类食品未检出.生肉类样品在7个地区均检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4.71% (15/102);水产类样品只有在庐阳区检出,检出率为23.33%(7/30).血清分型分属B、C1、C3、F等4个群7个型,菌名为德尔卑、汤卜逊、猪霍乱、巴尔多、阿贡纳、阿伯丁、马流产沙门菌,其中德尔卑10株.结论 生肉、水产品沙门氏菌污染较严重,加工该类食品应烧熟煮透和注意加工卫生.

    作者:谢春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D64在感染性疾病中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评价CD64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将100名研究对象分为4组,即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真菌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免疫浊度法分别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细菌性感染组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11.10±5.9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976 ±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5,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3.175 ±0.801)和真菌感染组患者CD64指数(3.780 ±0.896)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12例细菌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前CD64指数(12.981 ±4.525)明显高于治疗后(7.754 ±2.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2,P<0.01).结论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以以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特别是对败血症的诊断更有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优于C反应蛋白.

    作者:武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安徽省2006~2011年报告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情况,拟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控制与降低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 通过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收集安徽省2006 ~ 2011年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报告卡数据导入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 2011年安徽省共报告非生产性农药中毒29 495例,死亡1 499例,病死率为5.08%;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为40岁,以15 ~ 50岁青壮年为主,占69.42%;7-9月份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高发季节,占31.29%;杀虫剂是引起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占67.39%.结论 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严重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相关部门应大力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

    作者:胡琼;陈葆春;翟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安徽省首次分离培养布鲁氏菌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对安徽省一例疑似布鲁氏菌病病人进行实验室确诊.方法 采病人急性期血液,血增菌液增菌后接种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培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及16SrRNA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培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球菌、无芽孢,VITEK2 Compact全自动生化鉴定仪报告为羊种布鲁氏菌(分辨率为99%),16S rRNA序列比对与布鲁氏菌相似度为100%.结论 首次对病人血液分离到一株羊种布鲁氏菌,确定该病人患有布鲁氏菌病.

    作者:孙永;胡守奎;胡万富;张永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院环境状况与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为了客观评价医院环境质量,指导医院相关科室正确、合理的开展消毒、灭菌工作,积极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潜山县一级甲等医院、二级甲等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妇幼保健院、民营医院等22家单位环境质量及消毒效果开展抽样检测分析.结果 检测各类样品403份,总合格率为94.3%,其中空气合格率77.3%,物体表面合格率95.9%,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95.1%,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0%,高压蒸汽灭菌合格率95.8%,无菌物品合格率94.2%,透析液合格率100.0%.民营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与公立医疗机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38,P<0.05).结论 22家医疗卫生单位消毒、灭菌质量总体合格率比较高.3家民营医院消毒效果欠佳,应重点加强监管.

    作者:冯夏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