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荣
脐尿管瘘为少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1984~1999年我院共收治14例,现就临床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甲亢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可高达95%,但术后仍有一定并发症,个别病例可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1979~1998年我科所施行经病理证实的甲亢次全切除术中,共发生各种近期并发症28例,现针对常见并发症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李振洪;叶海洪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我院对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或放疗后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收到较好效果[1].但鼻咽癌介入插管化疗术中和术后有一定并发症,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46例晚期鼻咽癌介入插管化疗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崔英;马亦龙;许坚;李淑兰;赖少侣;齐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8岁.因青霉素皮试过敏致血压升高4天于1999年11月3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10月10日因“肺部感染”于当地医院就诊,当时测血压18/10 kPa.青霉素皮试后即感心悸、胸闷、头晕、头痛,随即意识丧失,当时血压高达34.7/16 kPa.经抢救治疗1 d后患者神志转清,血压在20~24/9.33~16 kPa范围波动,有阵发性头痛、视朦、心悸、躯干出汗症状.至10月14日血压正常平稳,在当地医院住院19 d,血压一直保持正常范围.经CT检查疑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于11月3日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病史,无阵发性头痛、心悸、大汗史.从事重体力劳动.入院查体:Bp 16/10 kPa,未发现异常体征.经立卧位血浆醛固酮测定及多次24 h尿儿茶酚胺测定均正常,肾上腺B超示:左肾上腺见4.1 cm×4.3 cm类圆混合团块,边界清,内见数个无回声区,大的约1.5×1.5 cm,左肾被膜受压变形.肾上腺CT示:左肾上腺有一3.8×4.4 cm团块影,边界欠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左肾受压下移.符合肾上腺嗜铬细胞瘤B超及CT表现.24 h动态血压监测示血压正常范围,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消失.患者住院20 d血压在16~18/10~12 kPa范围,无异常增高.经胰高糖素试验结果呈阳性,血压高达36/28 kPa,有头痛、心悸、大汗等嗜铬细胞瘤表现,同步12 h尿儿茶酚胺测定为0.35 mg/L,明显高于正常.临床诊断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经外科手术于左肾上腺切除一5 cm×4 cm×3 cm瘤体,包膜完整,与周围正常肾上腺组织分界清,肿物内呈囊性变.病理切片报告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嗜铬素染色(+).术后痊愈出院.
作者:黄志坚;罗佐杰;冼苏;欧阳玲莉;沈寒蕾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测定龙眼参提取物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用高速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龙眼参提取物中的氨基酸成分,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微量元素.结果:龙眼参提取物中含有18种氨基酸和21种微量元素.结论:龙眼参提取物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较高.
作者:黄雪梅;范吕林;蒋伟哲;孔晓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普乐林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是从豆科植物野葛中提取的有效单体葛根素制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治疗[1],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其与抗菌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未见报道.我们观察了葛根素注射液与氧氟沙星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柳州市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208例静脉吸毒者的抗HIV.结果:静脉吸毒者的HIV感染阳性率为4.8%.结论:在柳州市静脉吸毒者中,HIV低感染流行传播,并呈增长趋势.
作者:梁玉君;陈彦华;韦启援;杨霞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临床意义及纠正方法.方法:对在Coulter JT血细胞分析仪报告单上打出“SUSPECT PLT CLUMPS”字样的患者重新抽血用仪器再次检测,同时取患者手指血做手工计数.结果:仪器计数的结果明显少于手工计数;血小板血管外聚集占25.7%,血管内聚集占74.3%.结论:仪器提示血小板聚集除可表明血小板计数偏低外,还可能提示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作者:谭春艳;覃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血气胸在胸部创伤中极为常见,1989年1月至1996年1月我院共收治外伤性血气胸20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和年龄:本组203例中,男186例,女17例.年龄10~80岁,平均28岁.
作者:王奇;侯培勇;何兆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倍美力(CE)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86例患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B组39例,A组0.3 mg/d,B组0.625 mg/d,治疗6个月.结果:A组1例、B组5例退出.两组比较: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更年期症状均缓解,血雌二醇(E2)均达到有效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组副反应高于A组.两组治疗后无1例出现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结论:低剂量CE在激素补充疗法中具有安全、有效、副反应少、易依从等优点.
作者:王慕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肥胖(超重)和正常体质量者脂肪中心型分布对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多因素影响及防治.方法:882例参试者根据BMI和WHR分成4组,1组:20≤BMI<25并且WHR≥0.9(男)或0.85(女);2组:20≤BMI< 25并且WHR<0.9(男)或0.85(女);3组:BMI≥25并且WHR≥0.9(男)或0.85(女);4组:BMI≥25并且WHR<0.9(男)或0.85(女).结果:1组和2组之间,IR、IAI、PINS、血糖曲线下面积有显著性差异,3组和4组之间,IR、IAI、FINS、血糖曲线下面积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TG、BMI、UAER三个变量进入IR和IAI的回归方程,TG、TCH两个变量能进入IS、FINS/FBG的回归方程.结论:①影响胰岛细胞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的因素中重要的两个因素是BMI和TG;②BMI和WHR对胰岛素抵抗都有影响,在肥胖人群中BMI和WHR对IR的影响有双重作用,中心型肥胖较之周围型肥胖的IR更加明显,而在正常体质量人群中WHR的影响占主导地位;③正常体质量伴有脂肪中心型分布(MONW)的人群中,可出现类似肥胖人群的代谢变化.
作者:邓宏明;于志清;肖常青;潘海林;黎英荣;李世生;王柳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亢左室肥大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对206例甲亢患者QT离散度(QTd)进行分析.结果:左室肥大组、左室正常组QTd分别为61.36±22.08 ms和40.18±9.68 ms(P<0.01),室性心律失常(VA)检出率为35.92%;VA、复杂VA及室速(VT)患者的QTd显著高于无VA者(P均<0.01);LVA者QTd显著高于无LVA者(P<0.01);并检出LVH又QTd>60 ms者VA、复杂VA及V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LVH,但QTd<60 ms者(均P<0.01).结论:QTd对预测甲亢LVH者发生VA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龙艳;苏珂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随着CT的普及,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本文收集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广松;罗贵武;何真;冯金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参数在预测及判断妊高征病程的价值.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F-820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44例正常妊娠,23例轻度,19例中度及22例重度妊高征妇女进行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数测定.结果:妊高征HCT值比正常孕妇明显升高,且随着妊高征病情的加重而增高.重度妊高征PLT值比正常孕妇明显减小,MPV、PDW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中度妊高征病例PLT减少不明显,但是MPV、PDW明显升高(P<0.01).结论: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参数是预测及判断妊高征病情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赖菊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用酶联免疫的方法(EIA)替代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总甲状腺素(T4)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美国DRG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定量分析试剂盒,(T3双抗体夹心法,T4抗原竞争法).使用美国STAT FAX2100酶标仪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对20份病人的血清标本进行放免及酶免检测.两种方法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酶免法样品重复性试验显示,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通过健康组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的血清标本检测及结果分析,甲亢病人的血清T3、T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酶免法检测T3、T4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准确、重复性好、无放射性污染,能替代放免法应用于临床.
作者:房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无害性杂音发生原因.方法:对无害性杂音100例,器质性杂音76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摄心脏三位片、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无害性杂音100例彩超检查58例为左室假腱索(58%),15例为心内血流速度增快和生理性返流(15%);其余检查无异常;器质性杂音76例中各项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是鉴别二者和明确无害性杂音原因的佳手段;左室假腱索是无害性杂音的主要原因.
作者:楚白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在接受γ射线照射后多核细胞的形成与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定时显微摄影装置对人膀胱癌细胞株RT112和人胚胎肠上皮细胞株I407在8 Gy γ射线照射后的细胞改变进行240 h连续观察.结果:两个细胞株受γ射线照射后不仅出现细胞的凋亡和坏死,还有双核或多核细胞的形成.两个细胞株的双核或多核细胞的形成方式各不相同,I407主要是细胞融合,RT112则基本上是由于细胞分裂失败而形成,其双核或多核细胞的形成指数分别为42.9和54.7,除少数终凋亡和坏死外,大部分持续生存直至观察结束,但由于未能进行有效的分裂,可视为增殖性死亡.而对照组细胞未发现双核或多核细胞的形成.结论:实验结果证明不仅细胞凋亡和坏死影响着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多核细胞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肖强;Hilmar M.Warenius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以色列Stark教授创立的新式剖宫产术,于1996年传入我国.即采用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术式.我院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应用此新型术式行改良式剖宫产术16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丹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为电子计算机扫描(CT扫描),通常情况下以显示出血灶为诊断依据,我院从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螺旋CT Prospeed Advantage SX及Lcv++DSA造影系统,对86例病情稳定的病例进行增强CT血管成像技术处理和全脑血管DSA造影,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志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鼻出血系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判明出血部位,采取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是治疗的关键.我科1997年始应用鼻内窥镜和微波技术治疗鼻出血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蓓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