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虹云;王振萍;张洁;闵海瑛;陈福珍;严彩英;傅伟忠;张明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合并基础药物(文拉法辛缓释片Venlafaxine XR,舒必利,多塞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基础用药随机对照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难治性复发性发作的104例,随机入组,其中研究组为丁螺环酮合并基础药物治疗共53例,对照组为基础药物治疗共51例;均门诊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总粗分7因子分,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 HAMD 量表总粗分、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绝望感均P<0.001;治疗8周末总体疗效相近,而研究组在总粗分、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减分率偏高.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口干、躯体疲倦、嗜睡,而无显著消化道反应.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依从性好,只要对便秘、口干、无力等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并不影响治疗.
作者:冯尔越;戚建明;戴旭艳;罗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家属的心理状况和对精神卫生知识的需求情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本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121例,采用自制患者家属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与患者关系,所需的精神卫生知识的内容等等.用SPSS17.0系统进行统计.结果:精神病患者家属中,父母子女和配偶面临着较严重的心理压力,尤其是患者父母子女的心理压力大;患者家属在对待如何预防复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简易处理、家庭可行的护理方法、康复指导、相关政策、社会支持的知识需求相对较强些.结论: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应该也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针对性地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必要的.
作者:林展;王文伶;卢健宁;伍雪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竭胶囊配合小剂量阿斯匹林对肿瘤患者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0月入住河南省肿瘤医院的800例深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研究组432例和对照组368例,研究组自置管之日起,给血竭胶囊2粒,1日3次;阿司匹林100 mg,睡前1次口服.同时加用奥美拉唑20 mg,1日2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7.6% VS 0.7%,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竭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肿瘤置管化疗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小,价格便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茂君;张顺英;姜静;高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RT)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2例GAD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助以RT,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后的的焦虑情绪和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综合评定量表(CGI)评定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两组HAMA及CGI评定分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HAMA及CGI评定分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T可明显改善GAD患者的焦虑症状,对提高其疗效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成军;寇振芬;张朝辉;陈佐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因反复疑人害己、自笑等6年,再发2个月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长期饮酒史.患有精神分裂症,曾经使用氯氮平治疗病情好转,因体质量增加、月经失调等而停用氯氮平6月,病情再发入院.入院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诊断精神分裂症,使用利培酮能控制病情(剂量为5 mg/d).治疗第6周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大便呈白陶土色,小便呈浓茶色;一般情况尚可,诉纳差、乏力、尿黄;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黏膜、球结膜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无压痛,肝脾不大.
作者:程琳;周芳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责任护士通过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卡片、墙报、图片、知识讲座、个别宣教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等方法,对患者实施全程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94.62%提升到9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石港;周永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超声仪器诊断输尿管末端囊肿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囊肿的超声表现特点,对其超声表现和手术观察作对照分析.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对30例输尿管囊肿做出正确诊断,其中双侧5例,单侧囊肿25例,囊肿直径为0.4~4.2 cm,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8%(32/35个).单纯型22例,异位型8例,输尿管囊肿的大小与临床症状无明显关系,与肾积水程度无明显关系.结论:超声检查能准确地诊断输尿管囊肿,判断其大小、位置及形态变化,有便捷、快速、重复性好、无创等优点,并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较大的指导价值,可作为输尿管囊肿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孔庆锋;董洋;郭丙成;王东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护理在治疗中风偏瘫中的疗效.方法:对本院康复科2009年1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组,一组常规针灸治疗,一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患者的总有效率能达到95%,并且基本康复的患者达到30%以上.结论:针灸配合康复护理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提倡.
作者:王红;鲁志凌;李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于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Mumps)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近两年来收治的48例产生并发症的Mumps的CRP数值.结果:单纯性流行性腮腺炎CRP平均值8.6 mg/L,发生合并症者CRP 平均值46 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在Mumps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建议将CRP作为Mumps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张凤芝;张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变化与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0例窒息新生儿及同期出生的50例足月顺产儿进行心肌酶HBDH、LDH、CK-MB、CK、AST测定,进行对照.结果: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增高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窒息后检测血清心肌酶能发现心肌损伤,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作者:冯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当前,我国的社会工作正呈加速发展、各领域加快推进的态势.作为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医务社会工作需要优先发展,而加快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培育人才队伍首当其冲.我们应该结合国情, 立足民政、面向社会、融合发展,在民政系统医疗社会福利机构中更应率先通过提升转换现有从业人1, 加快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医疗社会工作服务的作用, 从而全面提高机构服务水平.
作者:张新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及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显效率70.8%,有效率87.5%,利培酮组显效率62.5%,有效率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ANSS阴性量表及CDSS减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高于利培酮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氨磺必利组37.5%,利培酮组4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泌乳素及体重方面的影响,氨磺必利组影响更小.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似,但氨磺必利组能更好改善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对体重及泌乳素影响更小.
作者:胡君;卢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0.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硬膜外注射0.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ug/ml),B组注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ug/ml)进行分娩镇痛;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给药,采用首量+持续背景量+PCA模式,宫口开全时停药.C组自然分娩做为对照组.观察三组产痛情况、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痛觉明显减弱(P<0.05),生命体征更趋平稳,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第二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0.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可行经济适用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贺兴义;刘辉;宣慧仁;封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ELISA法检测血清中GM抗原对曲霉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研讨临床疑似IA患者的不同阳性折点界定及其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警示实践工作中CORD、DM、肺结核等基础病合并IA的风险概率.方法:对临床疑似IA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155例)的曲霉GM抗原,比较分别以检测指数(I)0.8、0.65、0.5作为阳性折点时,曲霉GM抗原检测对I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的比较.结果:曲霉GM抗原检测方法特异性超过89.5%,因设定的阳性折点不同,敏感性在70.4%~96.3%之间,但阳性预测值(PPV)与阴性预测值(NPV)较低,前者在55.9%~96.3%之间,后者在50%以下.结论:血清中GM抗原检测有助于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且可以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检测血清GM抗原是诊断IA的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与临床诊断较为一致.以检测指数(I)0.5为阳性折点对CORD、DM、肺结核等基础病合并IA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用药治疗,有利于降低其高危病人曲霉菌感染的病死率,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但因假阳性和假阴性两者存在率较高,阳性与阴性预测值较低,实际应用中需慎重.
作者:潘兆宝;唐媛媛;张波;刘光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福利机构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的成年孤残人1发生骨折的原因,以寻求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提高成年孤残人1的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本院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28例成年孤残人1发生骨折的病例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福利机构的成年孤残人1发生的骨折中以股骨颈和肱骨骨折多见,其发生率与年龄、躯体状况、住院时间、服用药物、环境和风险防范等因素有关.结论:为了在减少福利机构成年孤残人1骨折的发生率.积极寻找成年孤残人1引发骨折的各种因素,寻找有效干预对策,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春花;刘惠珍;顾瑜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惠州市杨侨镇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2010年8月20日至9月20日整群抽样杨侨镇5个办事处400户(其中200户为越南归国华侨,200户为非华侨)为调查对象.由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采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编写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进行逐户筛选,以CCMD-3对可疑精神障碍者进行诊断与分类.结果:1 420人完成筛选,83人完成诊断,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57.75‰,终生患病率58.45‰,15岁以上人口时点患病率为65.92‰,终生患病率为66.72‰.精神分裂症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3.67倍(P<0.05),≥55岁以上人群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所有人群的10倍,排在前三位的是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抑郁症.结论:与1982年全国流调数据相比,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各类精神障碍有其相应的年龄分布特点.
作者:周映平;何坤中;陈映妹;刘文先;林勇强;贾福军;欧阳景威;刘华;周东胜;颜良东;王兆平;陈蓝宝;陈虹;朱建婷;陈嘉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盐酸丁螺环酮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70例焦虑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丁螺环酮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丁螺环酮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症疗效可靠.
作者:王金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大理州近年来精神和智力残疾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残疾鉴定病例资料653例,进行回顾统计分析.结果:精神残疾 342例,占52.4%;智力残疾298例,占45.6%;多重残疾13例,占2%.精神分裂症285例,占43.6%;精神发育迟滞237例,占36.3%;其他131例,占20.1%.结论: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是残疾鉴定中的主要病种,是精神疾病中致残率高的病种.
作者:张迎锋;杨跃涛;马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肠内营养剂佳维体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8月间,我院病房80例需要肠内营养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每日胃管滴入佳维体1 500 ml,对照组鼻饲院内自制营养剂计算每日热卡1 500千卡.治疗3个月,观察生化血清白蛋白、感染次数以及每日大便次数.结果:两组经肠内营养治疗皆有效果,佳维体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生化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并发感染患者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大便次数增多人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佳维体适合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使用方便,效果满意.
作者:仲伟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法对老年痴呆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老年痴呆合并高血压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施行综合护理法护理患者(在施行一般内科护理同时加强病房管理,并结合图片、实物、多媒体、健康教育等方法指导患者服药,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及强化记忆);对照组采用老年内科患者常规护理.以上2组患者,均记录护理干预前后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患者的精神状态、遵护嘱行为等进行评定,以确定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干预后 MMSE及ADL评分、遵护嘱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日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 (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护理方法的综合性、个体化,对AD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失衡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能明显提高A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糜盘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