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伟爱
目的:本次研究探讨以应用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起搏器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起搏器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5月~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疾病医院(研究所)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40名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手术日的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以应用自我效能理论的健康教育.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起搏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两组起搏器患者进行教育前、教育3个月后评分.两组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用x2 检验.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分值、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教育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分值、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值上均较健康教育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分值、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值较健康教育前的提高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起搏器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文;郜玉珍;韩娜;景月娟;王淑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程度的缺陷,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比较.结果:康复组患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其衰退症状,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
作者:全英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患者女,61岁,因面部红斑丘疹伴痒6天加重2天,于2011年5月28日来我院就诊.6天前患者因面部红斑丘疹于外院就诊,诊断为湿疹,予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皮疹无明显好转,2天前皮疹突然加重,来诊入院.既往史:50年前患肺结核,已愈;支气管哮喘病史20年;高血压病史17年,未治疗;糖尿病史的7年,口服二甲双胍、格华止降糖,未定期监测血糖;心绞痛病史3年,长期服用拜新同;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年,近4个月患者时有咳嗽、咳痰,间断不规律应用抗生素.患者否认有单纯疱疹病史及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有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皮肤检查:面部见片状红斑、肿胀,上见粟粒至米粒大丘疹、水疱、脓疱、糜烂面及黄痂,水疱、脓疱上见脐凹(图1).
作者: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盐酸丁螺环酮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70例焦虑症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丁螺环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丁螺环酮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盐酸丁螺环酮片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焦虑症疗效可靠.
作者:王金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后代糖代谢相关指标变化.方法:42名满足ICD-10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健康子女后代(平均年龄31.3岁)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6名健康对照后代,空腹抽血后,同一时间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瘦素等指标测定;并测量身高(kg)、体重(m)、腰围(cm)、臀围(cm)(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结果:精神分裂症健康后代与对照组糖代谢相关指标相比,有较低胰岛素生长因子-I水平,较高血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同时,空腹葡萄糖水平、瘦素及生长激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健康后代存在糖代谢相关指标异常,这间接支持糖代谢相关指标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中.
作者:王育红;杨建立;杨坤;成爽;谢玲银;张智勇;林永雄;黄伟华;吴雪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责任护士通过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卡片、墙报、图片、知识讲座、个别宣教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等方法,对患者实施全程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原来的94.62%提升到9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石港;周永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实验室各诊断指标的相关性,甲亢及甲低各诊断指标的平行性和其他甲状腺疾病各诊断指标的不平行性.方法:观察组为225例已确诊的甲状腺疾病的患者,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促甲状腺素(s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指标差异显著,50.6%的诊断指标具有平行性,49.4%的诊断指标不具有平行性.结论:血清甲状腺各指标的检测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类型、病情评估、疗效检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对那些指标不平行的非典型的甲状腺疾病的鉴别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丽华;杜双迎;许秉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院内死亡资料的分析,探讨死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的病历.结果:死亡原因为躯体疾病40例(90.91%);意外死亡4例(9.09%).结论:护理人1应加强观察,做好护理防范.
作者:谢秀钦;李建秀;洪华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抗焦虑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耳鸣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症状,依据耳鸣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定分析;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抗焦虑、抗抑郁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为68.2%.其中焦虑发生率为28.0%,抑郁发生率为22.0%,焦虑抑郁共病发生率18.2%.耳鸣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54.5%)显著低于治疗效果差者(95.5%)(x2=22.63,P<0.01);耳鸣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经抗焦虑抗抑郁及心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达81.1%.结论:耳鸣患者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抗焦虑抗抑郁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耳鸣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和平;程哲;钱秀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方法:对近10年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者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以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为多见,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暴力行为的发生主要与精神症状相关.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或避免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
作者:刘竹芹;张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注射0.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硬膜外注射0.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ug/ml),B组注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 ug/ml)进行分娩镇痛;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给药,采用首量+持续背景量+PCA模式,宫口开全时停药.C组自然分娩做为对照组.观察三组产痛情况、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痛觉明显减弱(P<0.05),生命体征更趋平稳,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第二产程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0.119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是一种安全可行经济适用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贺兴义;刘辉;宣慧仁;封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对应用黄芪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从而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治疗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患儿病例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小、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清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合并基础药物(文拉法辛缓释片Venlafaxine XR,舒必利,多塞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基础用药随机对照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难治性复发性发作的104例,随机入组,其中研究组为丁螺环酮合并基础药物治疗共53例,对照组为基础药物治疗共51例;均门诊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总粗分7因子分,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 HAMD 量表总粗分、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绝望感均P<0.001;治疗8周末总体疗效相近,而研究组在总粗分、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减分率偏高.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口干、躯体疲倦、嗜睡,而无显著消化道反应.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依从性好,只要对便秘、口干、无力等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并不影响治疗.
作者:冯尔越;戚建明;戴旭艳;罗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组,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组ET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NO水平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组FMD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刘静;王桂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苯二氮类药物(BZD) 使用情况.方法:以2011年12月1日为调查日,采用一日法调查我院全部住院精神病患者,用自编的调查表登记当日的诊断和使用BZD 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共603例.结果:使用BZD 101例(16.7% ),BZD 使用频率依次为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艾司唑仑.各类精神障碍使用BZD者以精神分裂症为多.使用BZD 的时间:≤180天者35例(34.7% ),≥181天者66例(65.3% ).主要用于镇静催眠.结论:BZD在我院精神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基本规范,但也有不合理处,应尽可能避免长期用药.
作者:高慧;盛嘉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锦州市妇婴医院临床诊断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儿36例.结果:36例患儿均以发热咳嗽起病,病程≥5天,CRP升高,MP-Ab滴度≥1:160,影象学显示大叶性肺炎或并发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症状,所有患儿均予三代头孢菌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抗感染治疗,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21例治愈出院,11例好转后签字出院,4例转往上级医院行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结论: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病情重、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多,胸片改变明显,吸收慢.早期正确的联合抗感染、静注免疫球蛋白等抗炎症反应治疗和适时予以支气管镜灌洗有助于改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6岁,因反复疑人害己、自笑等6年,再发2个月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及长期饮酒史.患有精神分裂症,曾经使用氯氮平治疗病情好转,因体质量增加、月经失调等而停用氯氮平6月,病情再发入院.入院体检未发现阳性体征.诊断精神分裂症,使用利培酮能控制病情(剂量为5 mg/d).治疗第6周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大便呈白陶土色,小便呈浓茶色;一般情况尚可,诉纳差、乏力、尿黄;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黏膜、球结膜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无压痛,肝脾不大.
作者:程琳;周芳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88例ADR病例,按照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ADR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31~50岁患者发生率较高,有48例(54.55%);以神经系统受累为多见;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见,有39例,占44.32%.结论:临床应重视精神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临床、镜下、病理特点及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246例临床资料,分析大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检出率、病变部位、息肉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等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人大肠息肉13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结肠息肉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结肠息肉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老年组多发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恶变率高;中青年组以单发性息肉、炎性息肉为主,恶变率低.息肉越大、基底部越宽及腺瘤性息肉易恶变.结论:需加强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尽量行全结肠检查,以早期发现结肠息肉及息肉恶变,改善预后.
作者:曲淑华;朴海超;于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深入了解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评价治疗效果.方法: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住院临床特征、治疗用药物等,对入组对象逐项填写并统计分析,并以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在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评定.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者除智能损害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外还存在精神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合并癫痫等,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ADL量表治疗前后评定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者的精神行为障碍主要是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有助于病情改善.
作者:朴轶峰;谢志海;欧阳少维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