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8例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刘昀

关键词:精神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88例ADR病例,按照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ADR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31~50岁患者发生率较高,有48例(54.55%);以神经系统受累为多见;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多见,有39例,占44.32%.结论:临床应重视精神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胎盘早剥14例临床分析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若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处理,患者很可能在短时间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其围生儿死亡率为20%~35%, 较无胎盘早剥者高15倍[1].本资料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根据症状、体征、B超及肉眼检查证实胎盘早剥14例,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曹成芳;高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胃切除术后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胃切除患者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50例全麻下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25人)和对照组(C组,25人).切皮前,F组静脉注入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C组注入生理盐水1 ml/kg.观察术后患者2 h、8 h、24 h及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F组术后2 h、8 h和24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但术后48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能有效减少胃切除术患者手术后的疼痛.

    作者:吕之勇;李传定;张建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清曲霉菌GM抗原检测不同阳性折点界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ELISA法检测血清中GM抗原对曲霉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研讨临床疑似IA患者的不同阳性折点界定及其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警示实践工作中CORD、DM、肺结核等基础病合并IA的风险概率.方法:对临床疑似IA的患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155例)的曲霉GM抗原,比较分别以检测指数(I)0.8、0.65、0.5作为阳性折点时,曲霉GM抗原检测对IA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的比较.结果:曲霉GM抗原检测方法特异性超过89.5%,因设定的阳性折点不同,敏感性在70.4%~96.3%之间,但阳性预测值(PPV)与阴性预测值(NPV)较低,前者在55.9%~96.3%之间,后者在50%以下.结论:血清中GM抗原检测有助于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且可以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检测血清GM抗原是诊断IA的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与临床诊断较为一致.以检测指数(I)0.5为阳性折点对CORD、DM、肺结核等基础病合并IA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用药治疗,有利于降低其高危病人曲霉菌感染的病死率,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但因假阳性和假阴性两者存在率较高,阳性与阴性预测值较低,实际应用中需慎重.

    作者:潘兆宝;唐媛媛;张波;刘光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黄芪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黄芪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从而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治疗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患儿病例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小、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清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精神病患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的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苯二氮类药物(BZD) 使用情况.方法:以2011年12月1日为调查日,采用一日法调查我院全部住院精神病患者,用自编的调查表登记当日的诊断和使用BZD 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共603例.结果:使用BZD 101例(16.7% ),BZD 使用频率依次为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艾司唑仑.各类精神障碍使用BZD者以精神分裂症为多.使用BZD 的时间:≤180天者35例(34.7% ),≥181天者66例(65.3% ).主要用于镇静催眠.结论:BZD在我院精神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基本规范,但也有不合理处,应尽可能避免长期用药.

    作者:高慧;盛嘉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给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结果:入组时两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研究结束时观察组对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黄碧琴;林雪梅;蔡丽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院内死亡资料的分析,探讨死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的病历.结果:死亡原因为躯体疾病40例(90.91%);意外死亡4例(9.09%).结论:护理人1应加强观察,做好护理防范.

    作者:谢秀钦;李建秀;洪华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及卡尔加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氨磺必利组显效率70.8%,有效率87.5%,利培酮组显效率62.5%,有效率8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ANSS阴性量表及CDSS减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高于利培酮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氨磺必利组37.5%,利培酮组4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泌乳素及体重方面的影响,氨磺必利组影响更小.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似,但氨磺必利组能更好改善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对体重及泌乳素影响更小.

    作者:胡君;卢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6个月的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院内的综合康复治疗,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SANS评分、SSPI评分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

    作者:金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60例新生儿窒息心肌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变化与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对60例窒息新生儿及同期出生的50例足月顺产儿进行心肌酶HBDH、LDH、CK-MB、CK、AST测定,进行对照.结果: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增高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窒息后检测血清心肌酶能发现心肌损伤,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作者:冯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在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早期诊断方面的意义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于并发症流行性腮腺炎(Mumps)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近两年来收治的48例产生并发症的Mumps的CRP数值.结果:单纯性流行性腮腺炎CRP平均值8.6 mg/L,发生合并症者CRP 平均值46 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在Mumps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建议将CRP作为Mumps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张凤芝;张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耳鸣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及抗焦虑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2例耳鸣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症状,依据耳鸣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定分析;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抗焦虑抗抑郁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抗焦虑、抗抑郁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耳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为68.2%.其中焦虑发生率为28.0%,抑郁发生率为22.0%,焦虑抑郁共病发生率18.2%.耳鸣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54.5%)显著低于治疗效果差者(95.5%)(x2=22.63,P<0.01);耳鸣伴发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经抗焦虑抗抑郁及心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达81.1%.结论:耳鸣患者易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抗焦虑抗抑郁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显著改善耳鸣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翟和平;程哲;钱秀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运用IPROS对2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定结果看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程度的缺陷,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比较.结果:康复组患者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其衰退症状,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

    作者:全英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法对老年痴呆患者动态血压节律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法对老年痴呆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老年痴呆合并高血压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施行综合护理法护理患者(在施行一般内科护理同时加强病房管理,并结合图片、实物、多媒体、健康教育等方法指导患者服药,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及强化记忆);对照组采用老年内科患者常规护理.以上2组患者,均记录护理干预前后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对患者的精神状态、遵护嘱行为等进行评定,以确定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干预后 MMSE及ADL评分、遵护嘱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日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 (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护理方法的综合性、个体化,对AD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失衡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能明显提高A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糜盘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尽管疗效和安全性仍存争论,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目前仍然是精神科领域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其中,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临床有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简称MECT)作为电痉挛治疗方法之一,正在被我国精神科医疗领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电痉挛治疗抑郁症患者可达到80%~90%的有效率[1,2].下面就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在临床实践和作用机制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知源;刘克祥;陈峰;谭晓蕾;杨立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放松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放松治疗(RT)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2例GAD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助以RT,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后的的焦虑情绪和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综合评定量表(CGI)评定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两组HAMA及CGI评定分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HAMA及CGI评定分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T可明显改善GAD患者的焦虑症状,对提高其疗效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成军;寇振芬;张朝辉;陈佐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惠州市杨侨镇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惠州市杨侨镇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2010年8月20日至9月20日整群抽样杨侨镇5个办事处400户(其中200户为越南归国华侨,200户为非华侨)为调查对象.由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采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编写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进行逐户筛选,以CCMD-3对可疑精神障碍者进行诊断与分类.结果:1 420人完成筛选,83人完成诊断,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57.75‰,终生患病率58.45‰,15岁以上人口时点患病率为65.92‰,终生患病率为66.72‰.精神分裂症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3.67倍(P<0.05),≥55岁以上人群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所有人群的10倍,排在前三位的是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抑郁症.结论:与1982年全国流调数据相比,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各类精神障碍有其相应的年龄分布特点.

    作者:周映平;何坤中;陈映妹;刘文先;林勇强;贾福军;欧阳景威;刘华;周东胜;颜良东;王兆平;陈蓝宝;陈虹;朱建婷;陈嘉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丁螺环酮合并基础药物(文拉法辛缓释片Venlafaxine XR,舒必利,多塞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基础用药随机对照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难治性复发性发作的104例,随机入组,其中研究组为丁螺环酮合并基础药物治疗共53例,对照组为基础药物治疗共51例;均门诊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总粗分7因子分,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 HAMD 量表总粗分、焦虑/躯体化、日夜变化、绝望感均P<0.001;治疗8周末总体疗效相近,而研究组在总粗分、焦虑/躯体化、认识障碍减分率偏高.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口干、躯体疲倦、嗜睡,而无显著消化道反应.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丁螺环酮治疗抑郁症起效快,依从性好,只要对便秘、口干、无力等不良反应进行对症处理并不影响治疗.

    作者:冯尔越;戚建明;戴旭艳;罗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I型神经纤维瘤病并巨肢畸形1例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又称为Von Recklinghauson病,由德国医生Von Recklinghauson首先提出并详细阐述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外胚层及中胚层发育障碍所致,主要表现为神经嵴细胞的异常增生[1],可分为NF1和NF2型[2]两种.我们收治1例I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右前臂右手巨肢畸形,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林;李海波;欧阳亮;付柏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富马酸喹硫平致乳头区疼痛伴外耳道出血1例

    患者男,18岁,诊断:精神分裂症,既往史无异常,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于2011年4月22日入本院治疗.入院后给予富马酸喹硫平50~400 mg/日(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启维)治疗.用药后病情逐渐稳定,于2011年6月25日出现右耳乳头区疼痛,疼痛性质为钝痛,局部压痛明显,查体见外耳道有少量鲜红色血液流出,但无发热、无红肿、无脓性或水样分泌物,近期无外伤史.遂停用富马酸喹硫平,2天后右耳乳突区疼痛消除,未再出现外耳道流血.于2011年7月5日再次加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加至300 mg/日治疗时再次出现乳突区疼痛,停用富马酸喹硫平后乳突区疼痛消除,换为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后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作者:胡义思;邵宗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