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周阳辉

关键词: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综合疗法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47例,疼痛分别位于头面部、胸背部、腹部及下肢.采用神经阻滞、皮损内局部浸润、自控静脉镇痛、神经毁损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8周VAS评分及Q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8周时显效率为78.7%(37/47例),总有效率为93.6%(44/47例).结论神经阻滞、皮损内局部浸润、自控静脉镇痛、神经毁损联合口服药物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
实用疼痛学杂志相关文献
  • 椎间盘内外注射三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目的 观察在椎间盘内、外注射三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3例,均行经皮穿刺椎间盘内、外三氧注射术.盘内注射浓度为40~50 μg/ml三氧4~10 ml,椎旁间隙盘外注射浓度为30 μg/ml三氧4~10 ml.结果 随访3~6个月,平均5.2个月,显效114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119/123例).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内、外三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赖显金;李英博;冯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我们走过的道路(2)——记我国早期现代麻醉学的发展历史

    十一、我国麻醉器械的发展过程1950年我第一次迈进我国高学府,全国有名的北京协和医院的大门,1951年开始从外科工作岗位上转向专门从事麻醉工作.当时外科手术所用的麻醉方法基本上就3种,除了大量地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外,主要是乙醚吸入全身麻醉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它所应用的麻醉器械也非常简单,就以当时大复杂的胸科手术为例,先用金属网面罩蒙上几层纱布,然后用乙醚滴瓶,施行开放点滴诱导麻醉,至一定深度用喉镜(早期用Guedel直喉镜片,以后用Macintosh弯喉镜片),经口腔明视气管内插管.气管导管也只有成人常用的F36、39、40等几个型号.

    作者:赵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针刀疗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9例报告

    目的 评价针刀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9例,采用汉章牌针刀松解,分别于颈部前、中斜角肌间隙锁骨上3~3.5 cm处、前斜角肌锁骨止点及同侧喙突顶点内1/3进针进行疏通剥离.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见意外,术后第2日患者的疼痛、麻木和上肢感觉不适明显好转.半年后随访,7例患者症状基本消失,1例好转,1例无效.结论 针刀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效果可靠.

    作者:张井浪;李昌熙;成信之;吴海生;李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脊椎脆性骨折的疼痛特征与查体定位方法评价

    目的 总结脊椎脆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特征,筛选佳的查体定位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脊椎脆性骨折患者324例疼痛与活动的关系、疼痛的性质、误诊病例和常用查体定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新鲜脊椎脆性骨折患者疼痛的典型特征是在翻身或起床时出现撕裂样剧痛,静止时轻度疼痛或无痛,阳性检出率高的方法为叩击棘突,新鲜的胸椎骨折易于被误诊,主要误诊的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陈旧性脊椎脆性骨折患者翻身或起床时少有疼痛,随起床活动疼痛逐渐加重,脊柱变形重的节段发病率高,阳性检出率高的方法为用拇指滑动按压脊椎小关节.结论 了解疼痛特征和选择恰当的查体方法可提高病变定位的准确性,初步区分脊椎新鲜或陈旧性骨折,并减少误诊.

    作者:黄乐天;杨丽坤;和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三氧对离体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医用三氧对离体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用医用三氧发生器生成3种不同浓度(20,50和80 μg/ml)的三氧,分别将其通入瓶装三蒸水100 ml 10 min,生成不同浓度的三氧水.实验分为5组,A组为0μg/ml O3,B组为20 μg/ml O3,C组为50 μg/ml O3,D组为80 μg/ml O3,E组为对照组.将肝癌细胞SMMC-7721接种于6孔培养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三氧水培养32 h后消化、收集细胞到10 ml的离心管中,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染色,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B、C、D组均出现SMMC-7721细胞凋亡;各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不同浓度三氧化水均可导致SMMC-7721细胞凋亡,以80 μg/ml O3出现的凋亡率高.

    作者:符强;蒋宗滨;窦智;何睿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TRPM8离子通道在偏头痛发生中的作用

    瞬时电位受体(TRP)蛋白家族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由跨膜蛋白构成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冷刺激瞬时电位受体第8亚型(TRPM8)是TRP离子通道的一种亚型,可诱导躯体感知疼痛,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偏头痛是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之一.本文就TRPM8离子通道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其导致偏头痛的机理,特别是基因变异对偏头痛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秦冬梅;李晶;欧阳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综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47例,疼痛分别位于头面部、胸背部、腹部及下肢.采用神经阻滞、皮损内局部浸润、自控静脉镇痛、神经毁损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睡眠质量评分(QS)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8周VAS评分及Q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8周时显效率为78.7%(37/47例),总有效率为93.6%(44/47例).结论神经阻滞、皮损内局部浸润、自控静脉镇痛、神经毁损联合口服药物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迅速缓解疼痛.

    作者:周阳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电针联合热奄包外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热奄包外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KOA 患者1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电针组、热奄包组.研究组采用膝关节周围穴位或压痛点电针治疗与热奄包外敷治疗,其他两组分别采用电针治疗或热奄包外敷,3个月后以VAS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法.结果 治疗后VAS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Lysholm总评分分别为研究组(86.34±1.89)、电针组(60.88±2.60)、热奄包组(61.8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热奄包外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明显提高疗效并改善关节活动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方卫东;吕群山;韩雄波;刘胜伟;代志军;张晋芬;程红梅;柳亮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再论将本刊办成精品杂志

    明年本刊将迈进到第21年!本刊自1993年在河北医科大学期刊社领导下以内刊《疼痛学杂志》名称创刊,1999年因内刊不能称杂志而临时更名为《疼痛》,2000年搬迁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继续出刊,至2005年获得批准成为国家正式出版物,改名为《实用疼痛学杂志》继续出版,至今已20年.在本刊的不同阶段,我们都得到了知名专家、众多作者与读者的支持,对此都十分感谢.

    作者:《实用疼痛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关注肉毒素在疼痛治疗上的应用

    美国Pain Medicine杂志2011年第12期刊出了3篇肉毒素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3篇文章从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等不同角度论证了肉毒素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结果不一,或证明有效或显示效果不明显.在此之前,本刊于2008年在综述文章中介绍过肉毒素在疼痛治疗与美容,以及痉挛性疾病的治疗经验,但缺乏国内实用性的临床报告.

    作者:宛春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国内第一本疼痛学杂志创刊记

    《疼痛学杂志》于1993年创刊,如果连同随后的《疼痛》杂志与现在的《实用疼痛学杂志》阶段,现已经历了19年!这本杂志从1991年底开始筹备,得到了谢荣教授、吴珏教授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众多作者和读者的响应,经过1年多的筹备终于在1993年7月出版.这本杂志在河北医学院(现称河北医科大学)编辑出版,说来也是一件巧事.当时河北医学院期刊杂志社有一本译文性质的杂志要停刊,该社编辑冯素雯老师知道我多年在搞疼痛治疗业务,于是建议我利用此刊号编辑出版疼痛学杂志.因为此刊号虽属内刊,但在当时得来也很不容易.经杂志社领导、河北医学院和附属第四医院院长以及河北省科委和新闻出版局同意后便开始运作.那时疼痛治疗业务正在全国各地兴起,征稿通知发向全国各地后来稿很多,所以第1期便顺利编辑出版了.

    作者:张立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T引导和盲探穿刺下腰椎间孔甾体激素注射治疗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CT引导和盲探穿刺下腰段椎间孔神经阻滞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2 787例腰背痛患者合计3 129次腰椎间孔甾体激素注射治疗(其中CT引导1 625次,盲探穿刺1 504次)操作期间、住院期间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CT组3例,盲探穿刺组10例)、硬脊膜刺破(CT组0例,盲探穿刺组4例)及疼痛症状加重(CT组2例,盲探穿刺组9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面部潮红(CT组25例,盲探穿刺组3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盲探穿刺较CT引导下的穿刺风险明显增加,在无影像学引导下行腰椎间孔甾体激素注射治疗时,减少穿刺次数、适当镇静、避免高节段穿刺、局麻药试验等可能降低盲探穿刺时的风险.

    作者:丁得方;李荣春;郭晴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外伤性颈部综合征诊治进展

    汽车突发事故、体育运动外伤或劳动灾害而引起的外伤性颈部综合征在疼痛临床工作中呈逐年增加趋势,在诊疗工作中也带来不少麻烦.外伤性颈部综合征多是自觉症状,缺乏客观所见.本文详述其临床表现、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及其治疗的各种方法.

    作者:严相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地佐辛与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比较

    目的 比较地佐辛与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剖宫产孕妇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吗啡组(M组),各30例.手术结束时行PCEA,D组用地佐辛5 mg,M组用吗啡5 mg,均配以左旋布比卡因112.5 mg,并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后疼痛评分、镇静评分、PCEA平均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EA平均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P<0.05),且D组孕妇的满意度高于M组.结论 地佐辛应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较吗啡少.

    作者:谢永香;刘永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直线偏振光照射与注射法治疗原发性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直线偏振光照射与注射法治疗原发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原发性枕大神经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组(L组)与注射治疗组(B组),每组20例.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3d、1周时的VAS评分,治疗后1周、1个月时行疗效评定,并记录补救治疗例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即刻,L组VAS<4的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AS <4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两组疗效、补救治疗例数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与注射法治疗效果相似,可有效治疗原发性枕大神经痛.

    作者:蔡明珍;徐华琴;朱新杰;王建光;徐振兴;翁浩;何亮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近3年《Pain》杂志发表论文概况

    《Pain》杂志创刊于1975年,该杂志是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的官方刊物.该杂志主要刊登有关疼痛的性质、机理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内容涉及与疼痛相关的生理学、解剖学、药理学、麻醉学、内科、心理学、精神病学、普通外科学、牙科等方面.该杂志为月刊,ISSN号为0304-3959,近5年内平均影响因子为6.428,网址为http:∥www.journals.elsevier.com/pain.为了充分了解疼痛新研究进展及其发展情况,现将《Pain》杂志2010年至2012年发表的文章进行统计整理,提供给我刊作者与读者做研究的参考,现介绍如下.

    作者:柴叶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颈脊神经后根阻滞治愈颈源性头痛1例报告

    近年,颈源性疼痛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本文报道1例经骨科传统的保守治疗无效,后经神经阻滞治疗成功的顽固性颈源性头痛患者.患者,女,43岁,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胀满感、行动不稳.虽经药物治疗后明显好转,但半年后因症状加重,右侧耳鸣、耳胀、耳后灼热感、颈僵、盗汗、头晕不敢睁眼、食入即吐,遂以颈椎病,梅尼埃综合征收入我院脊柱骨科.既往无头部外伤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

    作者:王成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阿片肽在外周内源性镇痛中的迁徙粘附机理研究

    外周阿片疗法的研究促进了在受伤害组织局部用药的发展,避免有效药物浓度应用于全身所产生的系统性副作用,维持有效的镇痛作用避免药物耐受.利用阿片类药物治疗各种疼痛已被广泛研究,尤其在炎性疼痛中为成熟,如何将阿片类药物应用到各种临床疼痛,并阐明其机理依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总结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主要对阿片肽在内源性镇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免疫细胞在炎性组织局部迁徙粘附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詹玲;王晶;艾婷;万信念;陈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关注头痛症

    全球成人头痛症的年患率约为47%,且仅有少数患者得到适当诊治.头痛症的个人和社会负担与疼痛、能力丧失、生活质量降低及财务费用相关.世界各地对头痛问题均存有低估、认识不足和治疗不够.

    作者:刘肖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与用法.方法 择期老年腹部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成4组,B、C、D组于切皮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00 mg,A、B、C、D组PCIA配方分别是舒芬太尼0.5、1、1.5、2μg·kg-1,加入氟比洛芬酯2 mg· kg-1、托烷司琼5 mg,记录各时间点VAS、Ramsay评分和按压次数.结果 B、C、D组VAS评分较A组低,C、D组VAS评分较B组低.A组Ramsay评分较C、D组高,B组Ramsay镇静评分较C、D组升高.A、B组按压次数较C、D组增多,B、C组满意率较A、D组高.结论 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具有预先镇痛效果,PCIA配方以C组为宜.

    作者:王秋兰;林财珠;蔡宏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用疼痛学杂志

实用疼痛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