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培勇;李祺熠;苏奕明
目的 通过对物品清洗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保证再生器械的灭菌质量.方法 对再生器械清洗过程中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提高灭菌质量.结果 保证了再生器械灭菌质量.结论 清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灭菌效果,只有彻底清洗干净,才能保证灭菌质量.
作者:刘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即肺透明膜病)是早产儿常见致死原因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促进肺功能成熟.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15例小早产儿采用气管内注入牛肺表面活性剂防治NRDS,通过护理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梅劲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筛选血型抗体的佳方法及意义.方法 11例阳性标本分别用盐水法、凝聚胺法(Polybrene)、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免疫法进行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结果 除盐水法外,其它三种方法均能检测出IgG型抗体,阳性符合率为100%.但灵敏度有所差异.结论 各种血型血清学试验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适用于不同范围及不同情况.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微柱凝胶是抗人球蛋白法很好的替代方法.
作者:李炜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A)-G308A多态性与风湿热(RF)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RFLP技术对112例RF患者和112例对照人群的TNFA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①TNFA三种基因型(TNFA-308GG、TNFA-308GA、TNFA-308AA)中带有等位基因A者与RF的易感性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与A数量呈正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1.93和11.73);②带有TNFA-308A等位基因的女性患RF风险较男性更为明显(OR分别为3.83和1.41);③带有TNFA-308A等位基因的基因型与RF临床表型的发病风险亦相关(P<0.05).结论 TNFA-G308A多态性与RF易感性相关,且该多态性可调节RF临床表型的发病风险.
作者:谌焕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急性肠梗阻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1例病人中,粘连性肠梗阻31例(43.66%),肠扭转20例(28.17%),肠道肿瘤16例(22.54%),嵌顿疝3例(4.23%),肠套叠1例(1.41%).分别施行肠粘连松解术、肠部分切除吻合术、肠扭转复位术、肠造瘘术、疝修补和肿瘤根治术等.术后自动出院4例,切口感染11例(15.44%),死亡2例(2.82%).结论 腹腔粘连是急性肠梗阻的常见病因;腹痛情况、X线腹部平片检查、肠道造影、白细胞计数、呕吐物或排泄物是否有血性液体、血磷检查等有助于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唐继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临床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超声的表现.结果 56例患儿均可探及多个肿大肠系膜淋巴结,18例分布于脐右侧,11例分布于脐周,15例分布于右下腹,12例分布于右下腹及脐右侧.4例可见下腹部肠间隙少量积液.结论 腹部高频超声检查,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徐丽芳;廖新红;杜阳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6例健康孕妇随机分为≤7周和8~12周两组,于流产前2天口服米非司酮片,后一次服用米非司酮12h后空腹服米索前列醇,观察两组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以及流产失败的情况.结果 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后对≤7周组和8~12周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流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终止早期妊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玉梅;黄燕奎;邬丽华;陈业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心室颤动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本组1 216例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7例,立即给予电击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正常血压及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 7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6例获得成功、死亡1例.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时观察冠脉压的变化,一旦发生心室颤动,及时准确地采取抢救措施,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管置入灌洗引流治疗以累积腹膜腔为主要表现的重症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以累积腹膜腔为主要表现的重症胰腺炎病例,治疗以腹膜透析管置入灌洗引流为主.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渡过急性炎症反应期,出现重症胰腺炎后期并发症共38例,经后续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腹膜透析管置入行腹腔灌洗引流能在创伤更小的基础上治疗重症胰腺炎,能够顺利地帮助病人渡过急性炎症反应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韦邦宁;浦涧;汪建初;马日海;陆涛;吴贤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膈疝诊治方法及预防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26例外伤性膈疝患者,将其分为CT组和X线组两组,CT组患者通过CT进行诊断,X线组通过X线进行诊断.两组患者在诊断后将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X线组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的准确率为84.62%,4例出现误诊.CT组诊断结果和手术结果的准确率为88.46%,3例误诊.两组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X线和CT能对外伤性膈疝及时进行诊断,在对外伤性膈疝患者进行诊断时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盛熙;覃启高;李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学生利用见习及课余时间收集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在实践课教学前发给学生,让其熟悉病例内容.课堂上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情景,各组分领任务并进行讨论,然后得出结论.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总结教学.结果 课堂气氛活跃,角色扮演到位,讨论热烈,收到满意的效果.结论 本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并分析的综合能力和树立良好的职业情感.
作者:吴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及手术疗效,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0例患者的诊治,22例经X 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均符合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诊断标准.术后定期随访,包括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双手握力及X 线片检查.腕关节总体功能评价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结果 随访1~6年,平均3.5年.采用Cooney评分法评价治疗结果,优9例,良9例,满意2例.结论 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早期切开复位,修复损伤韧带,是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诊疗的关键.
作者:蒙世远;韦向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从校园行政的角度,提出衡量辅导员执行力强弱的四个维度,围绕这四个维度对当前影响高校辅导员执行力弱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如何提升辅导员执行力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作者:黄乙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鞘膜积液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1岁以内的患儿常可自行消退,超过1岁自行愈合的可能性很少,若张力较高,可能影响睾丸血液运行,导致睾丸萎缩,应及早行手术治疗[1].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50例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内环结扎术,经过我们精心观察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春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Ⅱ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43例Ⅱ期压疮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诺氟沙星胶囊粉末外敷于创面上,观察组2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创面均匀涂抹湿润烧伤膏.结果 观察组1周治愈率(90.91%)和终治愈率(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62%和80.95%,P<0.05或P<0.01).结论 湿润烧伤膏治疗Ⅱ期压疮效果明显.
作者:农小群;屈坤敏;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40 279例病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结果分析,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病人血清进行筛查,阳性者用胶体金法进行复查,标本送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结果 共对40 279例病人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59例,阳性率0.15%,其中男42例,女17例.年龄段以21~50岁居多,职业以农民为主.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减少高危性行为,以达到控制艾滋病的目的.
作者:梁廷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观察并提出对策.方法 选取9例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且对其进行观察,同时对其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护理技术、未按规章操作、缺乏法律知识及行为态度较差和责任心缺失.结论 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观察与统计且提出相应对策才能降低风险系数,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罗俊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LH 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术式的选择、并发症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手术成功率为92.50%,3例中转开腹;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SH)手术成功率为95.56%,2例中转开腹.并发症发生率为5.88%.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微创、效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术者的手术技巧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冯以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全凭吸入七氟烷麻醉和异丙酚麻醉在无痛人流术后苏醒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进行无痛人流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麻醉组(Sev组)和异丙酚麻醉组(Pro组),每组共20例.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期前即刻、麻醉后5min、麻醉后10min以及麻醉苏醒即刻4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SpO2的变化,记录苏醒的时间、下手术床活动时间、离医院时间,患者术后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在苏醒即刻Sev组的MAP和HR明显高于Pro组(P<0.05),其它3个时点MAP、HR以及SpO2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ro组和Sev组的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65%,Pro组明显低于Sev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0和35%,Sev组明显高于Pro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80%和45%,Sev组明显低于Pro组(P<0.05).Sev组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ro组(P<0.05).而下手术床活动时间、离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全凭吸入七氟烷麻醉用于人流的麻醉与静脉异丙酚麻醉的效果相当,但术后患者出现躁动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因此,异丙酚麻醉在无痛人流术后复苏的效果较全凭吸入七氟烷麻醉更好.
作者:吴惊雷;王凤祥;陈蕙;曾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民族医学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祖国传统医学遗产中的宝贵财富.根据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对民族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所进行改革,以形成一套适合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为民族医学教学课程体系的继续深入改革奠定基础.
作者:马卓飞;林艳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