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建华
笔者自拟益气疏导汤内服,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28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8例中,原发不孕6例,继发不孕22例,26~30岁1 6例,30~35岁9例,35岁以上3例;婚龄长7年,短2年.28例均为婚后2年以上,夫妻同居未避孕,配偶检查正常而未孕者,排除内分泌异常、生殖器官畸形、排卵障碍等其它器质性病变致不孕者.28例均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12例一侧输卵管不通,一侧通而不畅;3例一侧输卵管炎症积水,一侧不通;5例一侧输卯管切除,一侧输卵管通而不畅;8例两侧输卵管不通.
作者:谢琼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在1999年9月~2000年3月间,用维奥欣治疗脑动脉硬化症4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脑动脉硬化症病例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有关诊断标准[1].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0~80岁,平均64.5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1~79岁,平均65.3岁.治疗组中临床表现为头晕36例,头痛15例,记忆力减退35例,情感障碍18例,睡眠障碍20例,四肢麻木15例;对照组中临床表现为头晕31例,头痛14例,记忆力减退33例,情感障碍17例,睡眠障碍22例,四肢麻木1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情况基本相似,经t检验或x2检验,均P>0.05,两组病人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万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戴裕光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对内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受益非浅.现就戴老师论治经验简述如下.1 尊古而有所创新戴师认为方不可不学古方,但应尊古而不泥于古.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不排斥现代药理实验成果.如补中益气汤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对因气虚而致的内科杂症和皮肤病变,有较好疗效.例:王某,男,43岁,于1991年11月16日初诊.腹泻数月,四肢冷,畏寒,神疲懒言,食少,口不渴,大便稀2~3次/日,舌质淡,苔薄腻,脉细.戴老认为此为气虚,脾胃虚寒所致.宜益气健脾,温中散寒.药用黄芪30g,茯苓、白术各15g,当归、柴胡、升麻、肉桂、干姜、砂仁、炙甘草各6g,山楂、党参、大枣各12g,牡蛎18g,陈皮9g.连服5剂,诸症大减.再守上方5剂,病告痊愈,随访未再复发.
作者:范颖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甲状腺瘤张某,女,30岁,1998年3月6日初诊.颈部正中肿物2年,开始如杏核大,近来生长较快.随吞咽上下活动,大小为3.5cm×2.5cm,质中等硬,结合B超诊为甲状腺瘤.遂予姜半夏、云苓各15g,橘红、玄参各12g,昆布、夏枯草各20g,浙贝30g,水煎服,日1剂.同时服消瘿饼(海藻、海带各30g,海粉、海初子、木通各10g,青盐3g,上药共为细末,加面粉300g,拌匀和面,烙饼10个,每日服1个)服中药1剂,消瘿饼2料,3个月后,颈部肿块消失,B超复查:甲状腺正常.按:瘿瘤的发生,多忧思恼怒,气机不畅,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肺气不调,宣降失司;其部位居肺胃升降之要塞.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运用软坚化痰理论,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疗效可靠,经得起临床重复验证.对于初发者,可3~4周内瘤消.对瘤体较大,病程较长者,也能明显减轻对气管、食道的压迫,程度不同的缩小瘤体.本类药主要含碘化合物,能明显促进病理产物和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从而达到消除瘤体的目的.
作者:赵法文;潘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开发经外用途径作用快、药效高的治疗白癜风新药.方法:治疗组用祛白酊外擦,对照组用白癜风溶液外擦,采用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55.9%,对照组36.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祛白酊能有效治疗白癜风.
作者:谢勇;盛国荣;曹素珍;顾明生;杜桂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采用肾衰冲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评价该方治疗CRF的疗效,并探讨其对细胞免疫作用机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化原则,选择血Scr177~1200μmol/L,Ccr5~60L/24h,临床确诊为CRF患者共90例,分为两组.肾衰冲剂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5~65岁,平均45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5例,慢性肾盂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3例;病程1年以内8例,1~5年35例,5年以上1 7例.包醛氧淀粉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48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1例,多囊肾1例;病程1年以内9例,1~5年11例,5年以上10例.两组化验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王琛;郑平东;何立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痛风病又称痛风性关节炎,是因为血中持续高尿酸水平达饱和状态形成的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腔内沉积所致.笔者用清热燥湿法治疗痛风2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24例,女2例;年龄小12岁,大72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24年,平均12年零8个月.26例患者均是经中西医治疗和民间多种治疗无效者.诊断标准: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突然发生拇指、跖趾、踝、膝关节等处单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日轻夜重.小便黄赤,舌苔黄黑厚而湿润,脉细数.查血尿酸男性高于0.416mmol/L,女性高于0.357mmol/L,关节腔穿刺,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检查,可找到尿酸盐结晶.
作者:程家华;刘绍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6年6月~1 999年12月,笔者采用自拟平疣汤内服加外洗方及苯酚外搽治疗尖锐湿疣42例,并设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2例均符合<性病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中诊断标准[1],其中有不洁性交史者62例,临床以皮损5%醋酸白试验阳性而确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年龄18~46岁,平均26岁;病程16天~6个月,平均2个月;疣体0.1~0.3cm23例,0.3~1.0cm13例,1.0~1.5cm6例.对照组40例,年龄19~48岁,平均27岁;病程15天~6个月,平均2个月;疣体0.1~0.3cm21例,0.3~1.0cm11例,1.0~1.5cm8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皮疹情况治疗前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成慧贞;杨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4~2000年10月共收感染创面合并骨外露28例,经中药外洗配合凿骨植皮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8例中,男21例,女7例;年龄大69岁,小¨岁.致伤原因为烧伤1 6例,挤压撕脱伤8例,褥疮1例,软组织感染3例.部位:胫骨1 7例、指骨6例、跟骨2例、颅骨3例.发病时间长2年,短15天.本组病例均为严重感染创面并伴有骨外露.骨外露面积大21cm×2.5cm,小0.5cm×1cm.创面有脓液、脓苔或脓痂,部分有出血点,肉芽组织暗晦,骨膜坏死,骨质色灰黑,创缘无上层生长,部分创周蜂窝织炎明显.19例行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是金葡菌8例(其中4例为耐药金葡萄)、绿脓杆菌6例、大肠杆菌2例、混合菌3例.
作者:孙建飞;马宽玉;李展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由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近年来本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已居STD发病人数的首位.自1998年7月~2000年10月,笔者采用自拟蒲苓解毒汤治疗本病7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65例患者均为男性门诊病人,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72例中年龄小19岁,大55岁,平均36.76± 6.48岁;病程短12天,长90天,平均47.35±33.45天;衣原体检查单纯CT阳性者16例,UU阳性者12例,MH阳性者5例,CT、UU、MH均阳性者14例,CT、UU阳性者12例,CT、MH阳性者6例,UU、MH阳性者7例.氟嗪酸组40例中年龄小20岁,大56岁,平均35.70±7.02岁;病程短15天,长82天,平均44.64±31.32天;衣原体检查单纯CT阳性者8例,UU阳性者9例,MH阳性者3例,CT、UU、MH均阳性者7例,CT、UU阳性者5例,CT、MH阳性者4例,UU、MH阳性者4例.
作者:李学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应用桂枝汤治疗多种疾病,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坐骨神经痛杨某,男,48岁,1999年12月10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突感左腰臀部疼痛,并呈线条状向下放射至腘窝部;向前弯腰和行走时疼痛加剧,似有挛缩牵扯样痛,伴有麻木、困重感,不能坐,只能站.患者不能作弯腰活动,抬腿、拾物试验阳性,局部无肿胀,左臀部有压痛.X线拍骨盆正位片:双髂骨、耻骨及坐骨结节骨质均无异常.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患者舌尖红,苔薄白,脉滑.方用桂枝汤加附子并加大白芍、炙草药量:桂枝、生姜各9g,白芍、炙草各12g,大枣4枚,附片3g.水煎分2次服,3剂.患者自感服药后疼痛大减,其向下放射范围已缩短而局限于臀部,已不向腘窝放射,局部压痛也已减轻,舌脉同前.继用上方,再服3剂.患者服药后,已能坐,下肢已不痛;但臀部有麻木感,弯腰时腰部仍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滑.再用上方加葛根12g,服3剂.服药后向前弯腰时仍感疼痛,仍有挛缩之感,舌脉同前.仍用上方,加花粉12g服3剂.服药后弯腰时已不疼痛,抬腿、拾物试验转为阴性.舌尖红,苔薄白,脉滑.再服上药以善其后.随访1年未复发.
作者:陈海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血府逐淤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治疗胸中血府血淤之方.此方活血化淤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柴胡、桔梗、牛膝、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淤,行气止痛,通经活络之效,用于淤血内阻、头痛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之证.笔者用此方治疗一些顽难之证,常获良效,现简介如下.1 慢性泌尿系感染赵某,女,27岁.反复发作尿频、尿急、尿痛3年余,每遇受凉劳累而发作.本次就诊时,尿频、尿急、尿痛发作1周,伴腰酸痛,少腹坠胀,神疲,白带色黄量多,舌质黯,脉沉涩.尿常规镜检:高倍视野可见15~20个白细胞,2~4个红细胞,血尿素氮、肌酐均正常.久病络阻,遂用活血祛淤,通经活络,辅以清利湿热之法.方用血府逐淤汤化裁: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枳壳各15g,牛膝、柴胡、桔梗、黄柏、苍术各10g,连服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上方去黄柏、苍术,续服1月,余症消失,小便化验数值正常,后随访1年未发.
作者:陈庭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刺与隔姜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大65岁,小22岁;病程6个月~2年.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大70岁,小25岁;病程5个月~6年.诊断标准为长期腹泻,带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每日3~4次,并伴腹痛.大便WBC(++)、RBC(+)、脓球.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取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天枢(双)、上巨虚(双)、合谷(双).肝郁脾虚加肝俞、脾俞,脾胃虚弱加胃俞、公孙,脓血加隐白.针刺,然后取生姜1块,切成五分钱厚薄片按取穴数分切成块,放在取针后的穴位上,将艾条切成高2cm,重约2g.脾胃虚弱者主配穴各灸2~3壮,肝郁脾虚者灸4~6壮,脓血者灸4~8壮,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作者:孙功海;汪宣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对曾使用促排卵药物克罗米酚(CC)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而形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患者,用自拟化淤汤并重用穿山甲进行治疗,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门诊收治OHSS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年龄23~38岁,平均29岁.B组25例,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岁. 诊断标准:按WHO分轻、中、重三度.A组中度17例,重度3例.B组中度22例,重度3例.轻度一般无症状及体征,仅根据实验室检查,尿雌激素>150mg/24h,尿孕二醇>10mg/24h.中度:腹部胀满不适,或伴恶心、腹泻,B超下卵巢可增大直径<12cm,妇查时有时可触及小囊肿.重度,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少量腹水,卵巢增大直径>12cm,血液浓缩,血粘度增加及血凝异常,若重度较重者需住院治疗.
作者:谢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自拟肩痛灵治疗肩周炎9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6例中,男66例,女30例;40~45岁12例,46~55岁63例,56岁以上21例;有关节炎病史者23例,有颈椎病史者35例;患病时间短为1个月,长为5年,多数患者为1~3年.诊断标准为肩关节周围肌肉较僵硬强板样硬结,关节运动功能明显减弱,活动范围受限,活动时剧痛,静止时酸痛,甚至夜不能眠.化验和拍X光片排除风湿病、颈椎病及其他疾病损伤所引起的肩关节痛.
作者:蔡人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二至丸出自<医方集解>,由女贞子、旱莲草二味药物组成,具有补腰膝、壮筋骨、强肾阴、乌须发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肝肾阴虚、口苦咽干、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腰膝疲软、遗精、早年发白等症.笔者用本方加黑芝麻、何首乌等治疗斑秃,疗效较好,介绍如下.例1:王某,男,27岁,1990年8月6日诊.因工作紧张而失眠多梦,2个月前头顶部毛发呈片状脱落,直径约5cm左右,逐渐加重,1个月内头发全部脱光,伴头皮搔痒,曾在几个医院检查均诊为斑秃,先后用谷维素、胱胺酸、斑秃丸、维生素B12等治疗,均无疗效.
作者:罗春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运用子午流注取穴法,用针和灸熨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较好,介绍如下.王某,女,9岁,1983年3月11日诊.从小每晚遗尿,虽屡经中西医药治疗未获效.诊其患者面色萎黄无华,个子瘦小,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患儿系家中小之子,其父母年老体弱,先天不足,肾气不足,下元不能固摄,致膀胱约束无权.治疗应温补肾气,固摄下元.为了提高针灸疗效,采用子午流注取穴法,定时针刺,配合灸法以增强温肾之力.取穴以纳干法选穴和定时针刺,即在乙日上午11时取委中、通谷两穴;丙日上午9时取阴谷、然谷两穴;戊日下午9时取涌泉穴;庚日上午11时取委中、通谷两穴;辛日上午9时取阴谷、然谷两穴.每次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钟,再用食盐炒热后用布包温熨神阙、关元、中极等穴20分钟.治疗11天,不再遗尿,后随访未曾复发.体会:子午流注取穴针刺法是天人合一,以气血流注全身周天按时开穴、阖穴的一种针刺取穴方法,是古代运气学说在针灸中的具体运用,如果运用得当,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李正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慢性萎缩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症病变,且已累及胃粘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萎缩,甚至伴有局部增生,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在我国主要是以胃体为主的萎缩性胃炎多,以胃窦为主的较少.笔者为探讨中医治疗新的思路,采用分组中医治疗及西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和评定,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门诊病人,随机取60例进行研究,全部病例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3~72岁,平均58.2岁;病情轻度者11例,中度者12例,重度者7例;其中萎缩性胃炎以胃体为主者27例,以胃窦为主者3例;病程2~8年,平均4年.
作者:邓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三仁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由杏仁15g,生苡仁、滑石各18g,自通草、厚朴、白蔻仁、竹叶各6g,半夏10g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是治疗湿温病,湿重于热的代表方.笔者临床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多种小儿病症,收效甚佳.兹举典型案例如下.1 顽固性咳嗽 侯某,男,4岁,2000年8月12日初诊.咳嗽半年余.半年前因受凉而咳,西医曾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物,中医用清热化痰止咳方药,收效甚微.现咳嗽时轻时重,多伴痰涎,活动量大时有痰壅现象.咳嗽多发于晨起、睡前或哭闹之后,甚则连咳不已.伴纳谷不香,夜睡不宁,手足心热,舌苔黄腻,脉濡.询问病史,患儿出生后人工喂养,平素喜进甜食及肥腻厚味,饮食稍有不慎即发生腹泻.脉证合参,辨为湿蕴化热,阻滞气机,肺失宣肃.治当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拟三仁汤化裁,药用生苡仁、杏仁、黄芩、大贝母、研牛子、僵虫各10g,白蔻仁6g,半夏5g,厚朴4g,芦根30g,蝉衣3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6剂,咳嗽大减,食纳知香,舌苔转薄.效不更方,原方继进5剂,诸症皆除.
作者:侯苏谊;张梅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3年以来,我们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耳源性眩晕病28例,取得较大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其中20~30岁7例,31~40岁10例,41~50岁8例,51~60岁3例;病程短者6个月,长者14年,多为反复发作.诊断标准为:突发眩晕,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并有波动性听力减退及耳鸣,耳聋为感音性,发作时伴暂时性水平眼球震颤,排除其它颅神经体征,MRI、CT等检查无阳性发现.
作者:仲维霞;丛秀彩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