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

陈佩明

关键词:中药, 内服, 灌肠治疗, 输卵管, 慢性盆腔炎, 子宫后位, 诊断标准, 月经不调, 炎性包块, 盆腔积液, 门诊患者, 疗效满意, 活动受限, 月经前, 腰骶部, 慢盆汤, 灌肠方, 超检查, 资料, 症状
摘要:笔者从2000年2月~2004年1月自拟慢盆汤配合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2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2~35岁35例,36~45岁20例,46~52岁7例;病程3~6个月32例,7~12个月22例,1~3年8例.诊断标准为下腹胀坠、疼痛,腰骶部酸痛,月经前后症状加重.可出现白带增多、经量增多或月经不调等.妇检子宫后位,活动受限或固定,或可于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索状增粗输卵管,伴有压痛,或可扪及包块.B超检查显示炎性包块,或输卵管水肿、增粗,或盆腔积液等.
实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热病未已,寒病复起

    近治一男学生,16岁,半月前鼻衄,医生用凉血清热方,鼻衄止,隔一日又有少量出血;另一医以黄连解毒汤治之,3剂.当服至第2剂的下午突然间急性腹痛,痛不可忍,经外科急诊,除外急腹症,遂来中医科诊治.诊舌淡,苔腻,脉沉紧稍数,此寒犯中州,脾阳受遏,投理中汤1剂,第2天疼痛全失.此例使我想起罗天益所治泻火伤胃一案,深得教益.

    作者:戴裕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述外观相似中药的区别

    1续断与百部科属不同,续断属川续断科植物的根.百部属百部科植物的块根.药材的干燥根颜色相近,续断断面颜色略深于百部,表面均有不规则纵纹.质地相同,质硬易折断.性味相似,均微温,续断味苦辛,百部味甘苦.功效各异,续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百部温润肺气,止咳杀虫.

    作者:李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

    笔者从2000年2月~2004年1月自拟慢盆汤配合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62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2~35岁35例,36~45岁20例,46~52岁7例;病程3~6个月32例,7~12个月22例,1~3年8例.诊断标准为下腹胀坠、疼痛,腰骶部酸痛,月经前后症状加重.可出现白带增多、经量增多或月经不调等.妇检子宫后位,活动受限或固定,或可于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索状增粗输卵管,伴有压痛,或可扪及包块.B超检查显示炎性包块,或输卵管水肿、增粗,或盆腔积液等.

    作者:陈佩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医证型反证探讨

    目的:以失笑散、瓜蒌薤白白酒汤、参附汤和生脉散反证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缺血模型的中医证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相应复方制剂及生理盐水灌服后,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每日2次,共2天,制作心肌缺血模型,并检测心电图、lvsp、±dp/dtmax、血清CK-MB等指标.结果:生理盐水组大鼠与正常组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以生脉散显著.结论:实验提示异丙肾上腺素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型可能为气阴两虚证型.

    作者:叶耘;陈世宏;尚正录;尚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

    几年来,我们自拟健消开胃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00例均为儿门诊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12岁,病程短2个月、长3年.均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消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臌,有喂养不当史(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及偏食等).排除各种急慢性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厌食等.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小儿厌食症诊断标准.

    作者:朱云群;王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度颅脑损伤腹泻护理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机体能量急剧消耗,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及愈合能力受到影响,易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尽早给予胃肠内营养(EN),可防止或减轻高分解代谢,保护肠粘膜结构功能完整性,减少肠源性感染.然而,EN易发生并发症,腹泻便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62%[1].我院2001年1月~2003年7月对5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给予胃肠内营养治疗,其中并发腹泻16例,发生率为27.6%.现将腹泻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王锡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阳和汤加味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

    笔者用阳和汤加味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31~35岁3例,35~45岁18例,45~55岁13例,55~58岁2例;病程1~4年;症状为髋部疼痛,呈隐性钝痛或急性剧痛,多数先一侧,后累及对侧,逐渐出现跛行,甚至行走困难,伴随扶蹲、盘腿等动作的明显功能障碍.均属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Ⅲ期.

    作者:孔祥青;屈红;孙世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银质针疗法治疗顽固性软组织损伤226例

    软组织损伤是人体骨髂肌、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以及脂肪组织等运动系统的软组织损伤性病变的简称.笔者师从北京301医院王福根教授学习银质针疗法,自2001年起共收治顽固性软组织损伤226例,疗效显著,报告于下.

    作者:孙西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体会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主要给药途径,但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自2000~2003年,我们对868例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进行输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体会如下.

    作者:贾长荣;晁永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气囊导尿管留置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措施

    气囊导尿管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同时水囊固定导尿管免除了普通导尿管用胶布固定给病人带来的不便,但由于操作护理不当也可给病人带来痛苦,现将留置导尿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时腹水引流不畅分析

    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腹水是临床上难症之一,单纯放腹水易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而应用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难治性腹水有效率可达70%[1].我院于2000年8月~2004年7月,对85例患者进行了179次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特别是腹水引流不畅情况尤其突出,24例次出现腹水引流不畅,占总例次的13.4%.现将腹水引流不畅原因分析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朱爱芬;陈红;叶俊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药治疗脑梗死38例

    近年来,笔者用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创补阳还五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味治疗脑梗死38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大76岁,小57岁,平均66.5岁;病程7~90天.睡眠或安静状态下发病30例,活动中发病8例,发病前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者15例.

    作者:李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应用

    时辰药理学的研究为临床用药提出了与传统用药方法完全不同的新概念,根据药物疗效、毒性及其代谢的时间节律性来选择佳的用药时间,可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以实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洪月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40例

    笔者根据元气亏虚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因,大补元气可治疗恶性肿瘤这一理论,近年来用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文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崩漏体会

    笔者以逍遥散加减治疗崩漏疗效颇佳,现介绍于下.1方药组成当归、白术、白芍、阿胶各12g,茯苓10g,益母草、茜根炭各15g,柴胡、炙甘草6g.肝郁化热加丹皮10g,栀子12g;血热去白术,加地骨皮、地榆各12g;血淤去阿胶,加蒲黄、五灵脂各10g;气虚加人参12g,茯苓10g,黄芪20g;血虚加熟地12g;肾虚加山茱萸、枸杞子各12g.

    作者:蔡金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发热临床体会

    阴虚发热属内伤发热,常表现为低热,或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而体温不升高,亦有表现为高热者.笔者运用青蒿鳖甲汤治疗不同疾病的阴虚发热,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学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心理药效学临床意义初探

    心理药效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临床药学概念,是一门集医学、心理学和药理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笔者就中医心理学和心理药效学有机地结合,提出中医心理药效学,现将中医心理药效学在中药药学服务中的应用论述如下.

    作者:陈业欢;周志锦;于恩彦;许雅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看中药的不良反应

    关木通性寒味苦,具有清心火、利尿、通乳之功效,在我国作为一种常用中药被药典收载.但因为关木通含有损害人体肾脏的马兜铃酸,2003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取消其药用标准,这意味着关木通从此不能作为一种合法中药使用.

    作者:程一帆;苟虹;刘道刚;王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189例

    自1998年以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黄褐斑189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89例均为女,年龄28~45岁.病程短2个月,长5年.临床表现为黄袍色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颜面部呈蝴蝶形,亦有累及前额、颧部、口周或头部,表面光滑无鳞屑,亦无自觉症状,或在月经前加重.

    作者:王玲;张洪;陈群英;俞蓉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乳头炎85例

    我院自2002~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视神经乳头炎8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5例中,男41例,女44例;年龄30~76岁,平均48岁;病程短6天,长120天,平均45天;右眼22例,左眼18例,双眼45例.均按<眼科全书>中关于视神经乳头炎的诊断标准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突然下降,眼底视乳头充血、水肿,视乳头隆起约2~3D,视乳头表面及周围有散在的点片状出血.视野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心暗点,半周围视野向心性缩窄12例.

    作者:肖前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实用中医药杂志

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