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拯;梁宁;马利;黄中华
目的 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个性特征和防御方式.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1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101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组的E为(8.7±4.3)分、N为(13.8±4.6)分、L为(13.6±2.5)分,均较对照组高(P均=0.000).寻常型银屑病组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F1)得分(4.7±1.2)、中间型防御方式(F3)得分(4.9±1.4)、掩饰因子(F4)得分(5.7±0.8),均高于对照组,成熟防御方式(F2)得分(5.2±1.3)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有情绪不稳定内倾性、不稳定性和掩饰性等人格特征,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
作者:谢海莉;谢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医院肿瘤科人力资源现状,提出合理的配置意见和建议,为各医院进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对区内47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肿瘤科开放床位、医护人员配置、学历、职称等进行调查.结果 区内47家医院肿瘤科共有医生370人,护士665人.有14家医院医生人数配备不足,有28家医院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以30岁以下的女性为主.医生则以男性为主,医师年龄30~40岁为主.二甲医院肿瘤科医生学历以本科为主,大部分为初、中级职称,硕士或高级职称少.三乙医院肿瘤科医生以硕士、本科学历及初、中级职称为主,三甲医院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为45.0%(94/209),高级职称比例达29.2%(61/209).各级医院肿瘤科护士均以大专、中专学历为主,且大部分为初级职称.结论 区内各级医院肿瘤科医护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特别是护理人员,医护人员学历和职称结构欠合理,需进一步优化医护人员学历、职称结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作者:廖小莉;梁远;胡晓桦;李永强;刘志辉;冯国生;谢伟敏;林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孕期接受不同HAART药物方案预防HIV母婴传播对母婴的不良影响.方法 64例HIV/AIDS孕妇,其中观察组32例采用AZT+3TC+LPV/r方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AZT+3TC+NVP/EFV方案治疗,观察两组孕妇抗病毒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孕期贫血、血糖异常、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8.8%(6/32),对照组无毒副反应(P<0.05);两组孕期贫血、血糖异常、高血压、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贫血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ART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在预防HIV母婴传播均安全、可行.
作者:刘冬梅;蒙春莲;庞俊;黄绍标;陈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低压脉冲空气灌肠术整复婴幼儿重型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重型肠套叠患儿93例,均为持续恒压脉冲方式注气.其中A组33例,年龄≤6个月,注气压力4.0~6.0 kPa;B组37例,年龄7~12个月,注气压力6.1~8.0 kPa;C组23例,年龄13~36个月,注气压力8.1~10.0 kPa.整复成功后保留气囊管观察40~60 min,未能整复成功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整复成功率88.2%(82/93),转外科手术治疗11例.A、B、C组整复成功率分别为93.9%(31/33)、89.2%(33/37)、78.3%(18/23).注气过程中控制膈肌上移均≤1个后肋间,结肠横径均≤(30±5)mm;无肠穿孔、呕吐等明显不良反应.93例均随访6个月,其中复发2例,均经再次低压脉冲空气灌肠术治愈.结论 低压脉冲空气灌肠术整复婴幼儿重型肠套叠,对不同年龄患者采用不同注气压力,整复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作者:庞恩文;庞家懿;许华莉;文樟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过程的护理措施及管理效果.方法 对164例羊水胎粪污染的咽下综合征患儿体位、插管经口途经,插入长度为从发际到脐部,洗胃体位依次为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左侧卧位,洗胃中严密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结果 插管成功率100.00%,在洗胃过程中无胃穿孔、误吸、呼吸心搏骤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在洗胃操作时,应密切观察病情、与患儿家属沟通,注意环境管理.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4~10 ng/ml时其相关形式截点值,用于鉴别Ⅲ型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临床意义.方法 前列腺癌69例,前列腺炎110例.采用全自动免疫荧光检测系统检测两组患者tPSA、游离PSA(fPSA),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前列腺体积(PV)、移行区体积(TZV)、外周区体积(PZV),并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TZ-PSAD)、前列腺外周带特异性抗原密度(PZ-PSAD);对两组的PSA及其相关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寻找能够起鉴别作用的截点值.结果 检出血清tPSA 4~10 ng/ml共127例,其中前列腺癌27例占21.3%(27/127);tPSA>10 ng/ml 52例,前列腺癌42例占80.8%(42/52).前列腺癌组tPSA、PV、PZV、PSAD、PZ-PSAD明显高于前列腺炎组(P<0.05);两组fPSA、TZV、TZ-PS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D为0.20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8.4%,特异性为63.6%;PZ-PSAD为0.40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5.5%,特异性为72.7%.结论 在 tPSA 4~10 ng/ml区域,利用f/tPSA和TZ-PSAD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意义不大,而PSAD、PZ-PSAD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毕革文;周元明;覃智标;闭克明;李坚;凌辉;李晓峰;蕾蓓;以敏;吕琨;潘元平;黄瑞旭;黄新;陈莉;钟新兰;梁秀月;郑仿;杜娟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改进的方法.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麻醉后行L3~4间隙切开,钝性分离棘突周围肌肉,暴露L3~4棘突间隙.20 G静脉留置针探查并刺破硬脊膜,以鼠尾出现侧摆或后腿抽动为成功标志,经硬脊膜破口向头侧将20 G静脉留置针的外套管全部置入.逐层缝合,固定导管.术后每天观察大鼠有无脊神经损伤表现.术后第2天鞘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5 μl,观察阻滞效果.术后第4天,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后打开椎管及椎间孔,观察导管位置.结果 术后30只大鼠均未出现明显的脊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神经并发症及感染.术后第2天,鞘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30只大鼠均出现双下肢瘫痪症状.术后第4天,解剖大鼠椎管证实导管位置正确.结论 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的方法 改进后,对大鼠损伤小,成功率高.
作者:张磊;张阳;罗超;蓝雨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来曲唑(LE)不同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 PCOS不孕患者63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于月经第3~7天口服LE 5.0 mg/d,B组31例于月经第3天单次口服LE 20 mg,B超监测卵泡发育,当大优势卵泡的平均直径≥18 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10 000 IU诱发排卵.分别于月经第5天、肌注HCG日取静脉血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睾酮;比较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的个数、排卵率、妊娠率及FSH、LH、雌二醇、睾酮水平.结果 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异(P>0.05).B组成熟卵泡的数量明显多于A组(P<0.05).A组排卵率及妊娠率分别为81.25%(26/32)、6.25%(2/32),B组为93.55%(29/31)、22.58%(7/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于月经第5天雌二醇的血浓度明显较A组低(P<0.05).两组肌注HCG日生殖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高剂量LE可在月经早期大限度地抑制雌二醇的浓度,刺激卵泡发育,对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更有帮助.
作者:谭毅;关海天;李雪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急诊危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抢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 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对比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出院时的疗效.结果 住院时间对照组为(11.0±8.0)d,治疗组为(9.0±7.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入院后死亡率为4.0%(2/50),低于对照组的16.0%(8/50)(P<0.05).结论 纳洛酮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应用能有效降低病人的病死率.
作者:冯国智;钱虹;陈旭高;李挺鸿;伍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小儿烧伤的临床特点及家庭早期处理.方法 分析急诊小儿烧伤6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烧伤患儿男女之比为1.77 ∶1;小儿家庭烧伤的主要原因为热液,烧伤部位以四肢常见,以轻、中度烧伤为主.家长对早期正确处理方法 掌握较差.结论 普及烧伤急救常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减少小儿烧伤的发生.
作者:周建仪;黄少娟;覃丽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喉部点滴配合中频理疗治疗慢性喉炎的效果.方法 将158例慢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喉部点滴配合中频理疗,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治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喉部点滴联合中频理疗治疗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喉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艳秋;孔佳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对神经鞘黏液瘤(NSM)的认识,减少误诊和误治.方法 通过对1例足底神经鞘黏液瘤病例及相关文献复习,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2年前发现右足底肿物,期间肿物逐渐增大,为进一步诊治入院.予手术切除右足底肿物,术后病理示神经鞘黏液瘤,免疫组化S-100蛋白(+),desmin(-),CD34(-),SMA(-).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 神经鞘黏液瘤是一种良性的周围神经鞘肿瘤,确诊有赖于病理活检,手术切除近期效果好.
作者:郭先文;雷荣娥;张法灿;梁列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先期研究确定相对合理的两个b值组合(0、300)s/mm2和(0、800)s/mm2,对经病理或临床随访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112例共145个肝脏占位性病灶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值=(0、300、800)s/mm2 DWI扫描,分别比较各种病变的ADC值.结果 恶性、良性组的平均ADC值,b=300 s/mm2时分别为(1.15±0.20)×10-3 mm2/s、(2.13±0.53)×10-3 mm2/s;b=800 s/mm2时分别为(0.98±0.19)×10-3 mm2/s、(1.81±0.42)×10-3 mm2/s;两者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300 s/mm2,以ADC值≤1.40×10-3 mm2/s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0.0%;b=800 s/mm2时,以ADC值≤1.14×10-3 mm2/s为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5.0%.结论 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陈泉桦;黎军强;刘彪;王丽娜;韦进军;罗汉传;郑菲;魏景欣;陈小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前次剖宫产不同腹壁手术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 再次剖宫产产妇146例,根据前次腹壁切口不同分为纵切口组70例和横切口组7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前次手术后盆腔腹壁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横切口组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长于纵切口组(P<0.05),出血量多于纵切口组(P<0.05),再次剖宫产时盆腹腔严重粘连明显多于纵切口组(P<0.05).结论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较为美观,但粘连更严重、对再次剖宫产手术负面影响更大,对可能需行再次剖宫产术者选择腹壁纵切口更为适宜.
作者:蒋馥霞;马九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氩离子/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对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6例(94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47眼),行氩离子/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对照组43例(47眼),行传统虹膜周边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氩离子/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与传统周边虹膜切除术均能显著降低眼压,将其控制在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周边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均无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相比有轻微降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氩离子/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杨胜信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脂肪肝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肌苷、维生素C等一般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静滴和护理干预.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及肝脏B超.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明显,ALT、AST、γ-GT、TC、TG水平明显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6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安全、有效.
作者:黄海燕;李孟英;陈宝玉;覃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氯胺酮基础麻醉对小儿腹腔镜斜疝内环口缝扎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斜疝内环口缝扎术的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注射氯胺酮基础麻醉组(Ⅰ组)和静脉注射丙泊酚基础麻醉对照组(Ⅱ组).无创监测小儿血压、心电图、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术后两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和嗜睡发生率.结果 Ⅰ组、Ⅱ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5.4±8.6)min 、(8.3±3.8)min,苏醒时间分别为(24.5±7.3)min、(12.8±4.7)min,拔管时间分别为(26.3±6.2)min、(13.6±5.2)min,复苏室停留时间分别为(67.7±12.2)min、(38.8±10.3)min,Ⅰ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长于Ⅱ组(P<0.01);Ⅰ组患儿嗜睡发生率为80.0%(24/30),高于Ⅱ组的23.3%(7/30)(P<0.05).结论 氯胺酮可使小儿在腹腔镜斜疝内环口缝扎术后苏醒延迟,使用短效的丙泊酚更合适.
作者:徐月秀;唐培佳;梁勇升;谭冠先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神经阻滞丛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及其在快通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组(快通道组)和常规静吸复合全麻组(常规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围麻醉期全麻维持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后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至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后SpO2降低(SpO2<90%)发生率、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快通道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甲状腺手术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各类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拯;梁宁;马利;黄中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产妇300例(观察组),同期未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3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血压、心率、产程、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副作用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母体的无创血压、心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母体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胎儿心率、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67%(11/300),对照组为4.67%(14/3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7.67%(23/300),低于对照组的13.67%(41/300)(P<0.05).观察组皮肤瘙痒发生率为15.00%(45/300),高于对照组的1.33%(4/300)(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可以缓解产妇情绪、加快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宁;傅秋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重型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胎儿的二维超声表现,探讨胎儿二维超声检查预测重型α地贫的价值.方法 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血穿刺术、绒毛穿刺术后确诊重型α地贫且二维超声中有异常表现的胎儿139例(中晚孕胎儿108例,早孕胎儿31例),分析其二维超声的表现,并与正常对照组52例比较.结果 108例重型α地贫中晚期胎儿异常声像表现:胎儿心胸面积比值增大73.1%,胎儿宫内发育迟缓42.6%,胎儿浆膜腔积液36.1%,胎盘增厚35.2%,肠管回声增强29.6%,肝脾肿大17.6%,羊水量异常15.7%,胎儿水肿11.1%,脉络丛囊肿8.3%.31例早孕胎儿胎盘厚度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二维超声检查是预测重型α地贫胎儿的无创、有效筛查方法,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卢婷婷;李智贤;马燕;丁雪明;梁洁梅;马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