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93例护理体会

党亚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效果满意, 护理体会, AMI
摘要: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AMI)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人的预防及饮食指导

    高血压是一种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状群,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并发症.高血压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也是脑血管病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故预防高血压很重要.1预防措施1.1广泛宣传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对健康人应教育他们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定期检测血压.对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应注意定期检查.

    作者:王晓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本院急诊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新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MECT治疗抑郁性木僵一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28岁,公务员,少语、少动、情绪低落3个月,闭门不出10余天,近两天不语不动、不吃不喝、平卧床上、被动违拗、肌张力增高、表情淡漠,居家未经治疗急送人院.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发现.血常规、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诊断抑郁性木僵,行MECT治疗1次后,病人症状有缓解,治疗3次后病人能自动穿衣吃饭、入厕.治疗6次后病情明显好转,遂停MECT治疗,继续药物巩固治疗.

    作者:李金福;付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分析与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手段.方法:对116例长期住院精神病人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情感、行为、智能障碍及躯体疾病的发生频度,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及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针对长期住院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建玲;古俊蕊;付文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综合干预措施对住院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且随病情加重而抑郁程度越重[1].抑郁、焦虑情绪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患者胸痛症状再发、再次住院、死亡率增高的危险因素[2].因此,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障碍进行早期诊断、综合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胡艳霞;张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糖调节受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测定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IGR组诊断采用WHO1999年诊断标准,IGR组35例.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体重指数、血压、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bAlc.结果:IGR组HbA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bAlc(P<0.01);IGR组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为62.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HbAkc对判断IGR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向糖尿病的进展趋势有重要指导意义,应该在IGR患者中定期广泛开展HbAlc的检测.

    作者:张颖;李文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伤及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开放性骨盆骨折的病死率近50%,明显高于闭合性骨盆骨折.骨盆骨折由于是高能量损伤,不仅导致骨盆本身的严重损伤,还常伴有复杂的合并伤.开放性骨盆骨折是指与外界相通(包括与直肠、尿道或阴道相通)的骨盆骨折.

    作者:刘瑞华;王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谈门诊护士应具有的素质

    当今社会,医院也面临着竞争.谁拥有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良好的人才素质,谁就拥有患者和市场.门诊是患者诊治疾病的首要场所,更是沟通患者与医院之间的桥梁.

    作者:杜沂岚;陈晓梅;宁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3例,对照组27例,溶栓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治疗,两组均给予脱水、抗凝、脑保护剂等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溶栓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9.39%和87.88%,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是29.63%和70.37%,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作者:吴强;吴东;郝迎军;张皎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夜间护理潜在的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管理中晚间护理是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及时发现夜间护理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提高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安全隐患,是医院护理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作者:于秋辉;张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41例诊治体会

    化脓性胆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半是由于胆总管阻塞引起,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易并发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重者易致死亡.我院自1990~2007年共收治该类疾病41例,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作者:王冰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164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那些高龄或身患各种疾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手段常较难选择.现对2003~2007年我院收治的1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永花;刘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和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58例患者通过急诊PcI术后病变血管再灌通良好,心电图恢复良好,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可及时、有效疏通血管,保证良好心肌供血,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正确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注意事项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

    作者:范颖英;杨玉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运用自理模式理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护理

    目的: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选择更好的护理方式.方法:功能制护理54例作为对照组,自理模式和整体护理82例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心力衰竭、尿毒症脑病、皮肤完整性)、病人对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护理、整体护理可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满意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赵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在降压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都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朱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精神科轮班护士情绪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科轮班护士情绪状况,探讨维护其心理健康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精神科62名轮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轮班护士焦虑、抑郁状况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结论:精神科轮班护士存在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已是当务之急.

    作者:刘玉祥;张腊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护理经验

    2005年6月~2008年2月,我科对66例变应性鼻炎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董彦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肌所引起的炎性过程,除心肌炎外,有的患儿可伴有心内膜炎症改变.临床表现为乏力、气短、心前区不适、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可出现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可危及患儿生命.现将护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尹智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哮喘持续状态29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2004~2007年共收治哮喘持续状态29例,现报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9例哮喘持续状态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定标准.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21~72岁,平均51岁.本次发作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3例,有明确过敏源接触3例,无明确诱因3例.

    作者:王国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补肾安胎治疗习惯性流产

    我科于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采用补肾安胎治疗习惯性流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5例门诊患者,均为肾虚亏损型或屡孕屡堕,甚或如期而堕,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萎靡,夜尿频多,目眶黯黑或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弱.以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流产时间在或不在同一妊娠月份为诊断标准.

    作者:石国令;徐清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