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萍
目的: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在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输血量≥2000ml的产后大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将冰冻单采血小板或冷沉淀单独输注者与联合输注者作了对比观察。观察指标输注前及输入后1-2h患者:(1)凝血酶时间(T T );凝血酶原时间(PT);(3)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4)纤维蛋白原(Fbg);(5)血小板计数PLT ;(6)24h小时内有效止血率;(7)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患者输注后1-2h比输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ALT显著增加(p<0.01),平均止血时间为2.35±1.21h ,24小时止血有效率为97.09%.结论:在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应用冰冻单采血小板组及冷沉淀联合输注有着显著的止血效果。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104例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卡提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之后,所有病人的临床症状均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予以实施卡提素治疗,治疗疗效相对较高,能提升病人整体治愈率,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美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方法:将92例人工流产患者按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人工流产后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避孕率为95.74%,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的再次人工流产率为4.25%,对照组为24.44%,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不但可显著提升妇女流产后的主动避孕率,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使用避孕方式的有效性,对降低再次人工流产率有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廷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研究结肠息肉摘除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将69例行结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以实施术前术后综合护理。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8.57%、对照组29.41%)、护理满意度(研究组94.29%、对照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结肠息肉摘除术的术前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杨雷;潘先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2013年5月21日,泰山区邱家店发生一起集体就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学检验,证明是由餐馆从业人员正常携带沙门氏菌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本次中毒症状以消化道表现为主。从餐馆的生墩、熟墩,从业人员大便和患者大便中均检出革兰氏阴性菌小杆菌,经检验鉴定为C2群纽波特沙门氏菌。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治疗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并确诊的老年CAP患者临床资料68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序贯治疗组3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平喘、祛痰、退热),序贯组在常规治疗3-5d ,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控制后,采用同类抗生素口服给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应用抗生素序贯治疗安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洪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采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40例距骨骨折病患临床资料。结果:利用Mlaryland评分系统来实施功能评分,其中有28病患为优,有9例病患为良,有3例病患为差,全部病患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或者伤口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其优良率为92.5%。结论:从治疗结果来看,在距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上,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所产生的创伤比较小,方法安全且可靠,操作简单且快捷,可确保骨折很好地复位,且固定也比较牢固,能够有效避免在固定过程中可能对骨折附近血供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破坏,有效避免各种后遗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凌峰;李莉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中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西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给予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中重度酒精昏迷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急救方法的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救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西药给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重度酒精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西药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给予临床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加快患者疾病康复速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宋晓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儿采用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即抽取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250例重症肺炎患儿,采用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分析患儿的效果。结果:重症肺炎患儿通过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没有发生死亡以及严重并发症,分别对比患儿急救前后的肺功能相关指标,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在进行抢救时采用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促进急救成功率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邹湖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门诊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试验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发生率及症状消失时间等。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44%,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要短(P<0.05),试验组的副作用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结论: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要优于红霉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秀桩;廖嫦玉;李敏薇;姚秋燕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II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治疗观察指标〔包括FBG ,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疗效探究。方法:选择467例均来自本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临床治疗的 T2DM患者,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为治疗组(238例)和对照组(2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及饮食疗法,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及饮食治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运动干预管理,管理疗程为6个月。结果:实施干预管理前,两组患者的FBG、2hPBG、HbA1c、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管理后,治疗组T2DM患者的FBG、2hPBG、HbA1c、BMI水平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2DM患者在药物治疗及饮食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更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作者:吴国龙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阿奇霉素对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只利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3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除了采取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外,同时还兼用阿奇霉素进行联合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一周和三个月的哮喘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在一周和三个月的哮喘症状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但是1s用力呼气容秽用力肺活量明显低于治疗组,同时两组患者的1s用力呼气容秽用力肺活量明显高于治疗前两组肺活量大小,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阿奇霉素在治疗患者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上临床效果非常好,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很低,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耀冰 刊期: 2014年第z2期
输血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技术无疑起了一定的帮助,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在输血的同时,对人类本身也带来一定的危害,特别是现代已确认的丙肝、乙肝、HIV等传染病,使人们惊恐不安。所以,输血的弊端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审慎和关注。为防止输全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保障受血者的安全,输血前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是血液质量全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起血站和医院每位输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尽管生物技术的发展能够生产更多、更安全的血液成分,但目前所能提供的品种仍然有限,临床用血应尽量采取成分输血或自身输血。
作者:邓杰梅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抗生素使用状况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依照感染的情况把早产儿分成64例感染组和236例未感染组两组,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结果:通过调查研究,有64例早产儿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3%。其中发生率高的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78.4例次/千日,其次为住院日相关感染和中心置管败血症,分别为18.0例次/千日和2.5例次/千日;在使用抗生素的级别上,感染组要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胎儿胎龄<32周、长时间机械通气和胃肠外营养等均会引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临床上要针对性对待,以此使感染发生率得到减少,使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陈淑敏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手足口病是危及5岁以下儿童生命安全的一种传染病,近期流行疫情较为严重,为探索该疾病更好的预防和护理,更好地为儿童的健康服务,特纂写此文章。
作者:庞光莲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对儿科NCU压疮高危病人预防性应用贴膜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06例NCU压疮高危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应用贴膜护理,对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发生的时间以及压疮的严重程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103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压疮,占5.83%,对照组103例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患者有19例,占18.45%,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压疮的时间为15.225.94天,明显晚于对照组患者的7.484.66天,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压疮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贴膜对于改善NCU压疮高危病人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以及压疮危害的严重程度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紫钰;卢芳芳;程雪燕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45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7例,健康对照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纯高血压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又显著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hs-CRP水平在单纯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712,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的检测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晓慧;张虎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针对2013年在我院治疗和随访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选取50例,对其进行3个月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教育,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对管理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比较评价,并且测定患者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结果:教育后较之教育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血糖有明显的下降,血糖控制率得到提高。结论:慢性病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
作者:周新荣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心脏科室,承担着医院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和发放工作。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否密切相关。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持续质量管理,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的发生,确保各类物品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作者:范轶钊;杨秀珍;于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究介入影像医学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简述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诊治和随访过程中介入影像医学发挥的重要作用。结果: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置管引流、穿刺抽吸能够有效减少炎性介质、降低腹腔内压力,同时还能够避免借助开服来清除脓肿。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疾病需要介入影像科、胰腺专科、IC U及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合作,以患者为中心,相互交流信息,为胰腺专科医师的治疗提供佳方案。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