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性腹泻临床治疗方法的探讨

刘慧

关键词:急性感染性腹泻, 胃复安,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胃复安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3月-2014.3月收治的轻、中度急性感染性腹泻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讨组和对照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复安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研讨组总有效率为9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复安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成分制备的质量控制

    科学合理安全输血,输血风险的不断降低以及输血疗效的不断提高等特征是现代输血医学的重要标志[1]。成分输血则是当前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血液成分制备是影响成分血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树立全面质量管理观念,加强对血液成分制备质量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制备质量,才能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作者:易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的148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予以 MSCT扫描,并使用多平面后处理技术,将病灶肿瘤血管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直接证据,并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精准度.结果:研究中,有106例患者被确诊为肺癌,CT表明有肿瘤血管征患者为46例,显示率达到了43.40%,统计显示肿瘤血管成像的敏感性为43.30%,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41.18%,准确率为100%.结论:将肿瘤血管征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直接证据切实、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德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根治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根治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59例,根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对照组(n=29)及观察组(n=30)均采取手术治疗,且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卵巢移位,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激素水平及卵巢功能衰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SH及LH均低于对照组水平,E2较对照组水平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卵巢功能衰竭率为6.67%(2/30),较对照组的27.59%(8/29)有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根治术有利于卵巢功能的提高,避免术后放疗所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需引起重视.

    作者:赵宏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79例老年人严重胸部外伤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严重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采取一站式-全方位模式救治的79例老年胸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老年患者的急诊救治经验.结果:经急诊抢救后,79例患者当中治愈75例,占94.94%.死亡4例,死亡率为5.1%.结论:对严重胸部损伤患者采取一站式-全方位救治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书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90例体会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障碍患者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接收的2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32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通过测定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甲状腺障碍的发病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很多,而且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病率也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中亚甲减发病率明显高于甲减、亚甲亢、甲亢的发病率(P<0.05).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也和糖尿病无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障碍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其中高的一项为亚甲减,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

    作者:杨云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双管喉罩与普通喉罩用于不同体质指数成人患者麻醉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比较

    目的::讨论对不同体质指数成人患者进行麻醉后使用双管喉罩及普通喉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应用全麻方式进行手术患者150例.根据患者体质指数由低到高顺序分为A、B、C三组.再将三组患者组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于手术麻醉后使用双管喉罩及普通喉罩.比较每组患者不同喉罩置入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患者喉罩置入时间且体质指数较弱及体质指数一般两组患者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未有显著差异(P>0.05);体质指数较高患者一次性喉罩置入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余组患者(P<0.05).各组患者应用双管喉罩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使用普通喉罩患者(P<0.05);体质指数较高组患者使用双管喉罩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其余两组患者(P<0.05).结论:双管喉罩对于高体质指数患者来说麻醉安全性较高且一次性置入成功率高.可有效降低会厌下折发生率.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服务方法对妊高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的护理服务方法对妊高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6例妊高症的孕妇,采用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进行有效的护理,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通过实施临床及心理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综合的护理服务可有效的降低其病死率,改善母婴生存质量。

    作者:王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疤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疤痕妊娠(CSP)的有效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诊治的20例实施剖宫产手术患者,回顾分析其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阴道彩超进行诊断,确诊后采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皆治愈出院,无发生不良并发症情况与严重不良预后情况。结论:对CSP患者再次妊娠时,定期采用阴道彩超进行检查,在确诊后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对策对挽救患者生命,恢复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作者:刘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减少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儿的痛苦,保护血管,便于操作,是儿科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输液、采血、换血)迅速而有效的途径。但小儿血管较成人分布浅且细,穿刺位置选择不当或技术好,容易破坏好的血管,现总结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和体会。

    作者:单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不同类型外科病人的心理和情绪特征,探讨针对外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以便更好地提升外科护理质量。方法:采取总结分析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外科患者的心理表现特征探讨研究针对性的护理举措。结果:通过有效地护理举措的实施,可以有效稳定患者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论:随着整体护理程度不断得到推广与应用,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重要作用,应当在外科护理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荆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脊髓病16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究糖尿病性脑髓病的临床特征、诊治分型、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接诊的患有糖尿病性脊髓病的16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脑脊液检查,分析患者病症。结果:糖尿病性脊髓病患者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均正常,糖尿病性脊髓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的部位脊髓受损的症状。结论:糖尿病性脊髓损害并不少见,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性脊髓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中应给予重视。

    作者:刘平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头面部烧伤后需要瘢痕修复的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软化乳膏涂抹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面部烧伤后瘢痕修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70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70例(观察组),18岁-59岁中青年肺结核患者70例(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症状较对照组多见,观察组发热、盗汗、咯血症状较对照组少见,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PD阳性率、T-SPOT﹒TB阳性率、痰结核菌涂片/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 PPD阳性率、T-SPOT﹒TB阳性率、痰结核菌涂片/培养阳性率均低,缺少特异性诊断指标,易造成误诊漏诊,应早诊断、早防治.

    作者:陈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预后良好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保守治疗而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和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重度贫血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的判断基本正确,实验室符合率达到97.94%.结论: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诊断精密度非常高,但对环境条件具有很高的要求.

    作者:王晓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肺栓塞误漏诊原因分析及诊断分析

    目的::对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探索,分析该病症的漏诊原因,寻找提高肺栓塞早期诊断率的方法,以减少误诊现象的发生。方法:研究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于我院就诊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由于该病症病症多样,缺乏特异性,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心、肺慢性疾病,肺栓塞的症状很容易被掩盖,所以医生对肺栓塞缺乏重视是导致患者被误漏诊的主要原因。结论:增强医生对肺栓塞的重视,对疑似患者和高危因素人群予以高度重视、尽早检查,在提高肺栓塞确诊率以及早期抢救成功率等方面将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闫文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疗法在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旨在通过对照治疗,对腹腔镜微创手术在胃溃疡患者临床应用的治疗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中,抽取12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进行对照探究,以奇偶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则予以腹腔镜微创手术,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情况,结合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顺利结束手术治疗,治疗组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1.7%,P<0.05;此外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统计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属于新型微创手术治疗模式,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具有极高的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孙洋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误诊42例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急性腹痛误诊原因和对策。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发生急性腹痛误诊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误诊原因。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的误诊原因为:有28名患者是由于临床症状以及体态特征相似而发生误诊,6例由于医生自身的经验以及专业知识不足,8例由于患者病史收集不全。结论: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会因为症状不典型、医师专业技术水平水平、患者病史陈述不清而发生误诊,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朝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艾灸仪辅助治疗肺结核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艾灸仪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艾灸仪辅助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病灶吸收>45%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痰菌降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肺结核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艾灸仪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郝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保守疗法和钉棒系统内固定(IFNSS)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TB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经X线、MRI和CT检查确诊的TBF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保守组(48例)和IFNSS组(76例),分析组间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IFNSS手术效果.结果:治疗后,IFNSS组患者的折椎的前后缘高度与治疗前比明显增高(P<0.05),功能康复方面,IFNSS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5.3%,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IFNSS能够明显提高折椎的高度,减小其对于组织神经的压迫,更利于患者在椎功能在术后的恢复,同时IFNSS也便于操作、安全性高,值得在TBF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赫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