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索茶碱对支气管炎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刘丽菲

关键词:多索茶碱, 支气管炎,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索茶碱对支气管炎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支气管炎患者(入院时间2016.01~2016.12),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2组/28例,对照组接受氨茶碱治疗,实验组接受多索茶碱治疗,观察2组支气管炎患者的住院时间、咳痰减少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鸣哮音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支气管炎患者住院时间(5.7±0.8天)、咳痰减少时间(2.2±0.3天)、喘息消失时间(3.3±0.6天)、肺部鸣哮音消失时间(3.1±1.1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7.14%)相较对照组均更具优势(P<0.05).结论:多索茶碱对支气管炎治疗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 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法选择105例ICU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实验组在临床护理中应用ICNSS,对各班护理工作量进行统计,然后对护理小组内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按常规分配护理需求及病人.对比两组患者于ICU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住院时间,护理资源分配以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在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病人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资源分配的满意度较高,P<0.05,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ICNSS配置护理,既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又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崔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析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总结患者诊治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3例,好转35例,无效2例,死因为心源性休克致死1例,心律失常致死1例.结论: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临床治疗比较麻烦,必须加强心功能保护与护理干预,以此减少恶性心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自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98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接受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接受PFNA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后对两组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和参照组经比对后未产生统计学意义,比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地负重时间,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予以上述两种手术效果类似,但是PFNA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较小的创伤.

    作者:张君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DC-CIK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DC-CIK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式治疗,观察组采取DC-CIK细胞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DC-CIK细胞联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降低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杨怡;吴海霞;王瑞芳;卢志顺;曾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分析

    目的: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我院妇产科2014~2015年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取普通缝线进行伤口的缝合处理,研究组患者选择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缝合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伤口感染情况以及瘢痕形成率等.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产科临床治疗中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减少患者临床痛苦,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丰淑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眼底病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眼底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140眼)眼底病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70眼).参照组35例(70眼)给予维生素联合复方血塞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35例(70眼)给予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眼底病患者应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可取得确切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吴含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调查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影响

    生产性噪声作为环境污染源的一种同样不可忽视,因其具有危害性大、覆盖区域广等特点,能够直接对相关作业工人的听力产生影响.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职业健康查体人群,目的主要是通过分析长期接触生产性噪声对人体听觉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文中将会列举相关信息和数据,以此来论证所分析的观点,本次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能够通过调查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作者:张基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原因及处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96例PICC导管肿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296例PICC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分析结果,26例患者发生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对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原因进行分析及处理,分析296例PICC导管肿瘤患者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情况.结果:296例PICC导管肿瘤患者发生导管异位为26例,占比8.78,原因为年龄、疾病类型、并发症、操作经验,其中,年龄>60岁与≤60岁的异位分别为18例、8例;肺癌患者异位22例,非胃癌患者异位4例;腹腔积液患者异位16例,剧烈咳嗽患者异位6例,恶心患者异位4例;操作≥2年异位为12例,<2年异位为14例,疾病类型、操作经验内部异位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肿瘤患者PICC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对于的处理措施和预防对策,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作者:陈雪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刘强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孕妇,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参照组100例孕妇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100例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护理.对两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及不良结局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孕妇应用孕期营养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进行降低,对其并发症发生几率进行降低,对其分娩结局进行改善,有效且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朱玉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努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造福人类健康.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着中医药人才匮乏、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缓慢、相关医疗设施仍较落后等问题.

    作者:张景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人文护理在疼痛病房中的应用

    在疼痛病房,通过将人文关怀与日常护理工作相结合,能够提高疼痛患者的疼痛阈值,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增加治疗的效果,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江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进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9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采用干扰素α(IFN-α)、伊马替尼、羟基脲药物进行治疗,选取同期的健康人12例为对照组,对四组受检者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比较四组外周血树突细胞(DC)含量情况.结果:C组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与C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对照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得知,患者体内的DC含量与抗肿瘤作用存在密切的联系,成正比,临床药物IFN-α与伊马替尼均能增加DC的含量,值得应用.

    作者:范金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铜仁:织牢医疗扶贫保障网

    今年1-6月,贵州省铜仁市共筹集到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基金15102万元,有165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生医疗费用8433.12万元,得到合医、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等补偿7400.24万元,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专项救助1489.39万元(其中:医疗费用兜底655.55万元、交通费176.43万元、生活费657.41万元),实际补偿比105.41%.个人获得高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专项救助10.99万元.

    作者:黄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及预防

    目的:减少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降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早期骨质疏松筛查,对阳性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加上药物治疗减少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结果:通过几年的努力发现,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可明显减低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结论:在社区对老年人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万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金属接骨板固定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金属接骨板固定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后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且随访成功的8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金属接骨板固定治疗,且在术后接受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影响其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发现,80例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6.25%,其腕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对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骨折分型是导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主要原因.结论 金属接骨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较好,但在手术后还需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完善,以促进其腕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闫永家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研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合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选取120例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同时按随机非盲法标准进行组别划分,Ⅰ组60例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Ⅱ组60例接受吲达帕胺加氨氯地平片用药,观察该两种临床用药方案对患者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接受方案治疗前,两组的SBP、DBP、TC及TG等指标值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接受治疗后,Ⅱ组上述血压及血脂等指标值均显著改善,优于Ⅰ组,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在药物副反应上,两组数据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对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运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片两种药物共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的改善,且基本无严重药物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王光志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致病微生物新型检测方法预防体系研究

    近年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对于食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在食品卫生安全中,致病微生物是一种主要的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常规方法对于致病微生物的研究检测比较耗时,因此寻找一种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式成为当前科研工作的重点.本文对于当前常用的微生物新型检测方法预防体系进行了论述.

    作者:吴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6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湿润烧伤膏治疗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34例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清创、外用莫匹罗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以湿润烧伤膏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为85.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治疗中应用湿润烧伤膏的效果更好,创面愈合率更高,疼痛程度更轻,是一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的治疗药物.

    作者:毕所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护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情况下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药使用量、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镇痛药物用量和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李英;刘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