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梅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与盐酸阿米替林片两种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患者心功能恢复到Ⅰ级和Ⅱ级共60例,Ⅲ级0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3%,患者心功能恢复到Ⅰ级和Ⅱ级共47例,Ⅲ级13例,不良反应患者11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总有效率、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永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十分关键.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而且还能让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逐渐地规范化.本文主要针对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的实践与体会进行分析
作者:朱永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比激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紫癜性肾炎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采用激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血流变化学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78%,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全血和血浆的粘度均小于对照组,对比后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而且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扬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本文从档案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笔者所在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工作,列举了档案安全工作建设中一些有效措施,并以此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张洁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60例患者(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和研究组各80例(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院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可在很到程度上改善医患关系,降低纠纷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辛丽平;孙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锻炼、体力活动的减少,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护理干预,让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从而调整患者的不良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整体护理向更高层次发展.故本文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相对应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作者:徐清华;赵丽华;孙淑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JOA评分较之护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较之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腰椎功能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臧迪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对比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及单独采用心电图和B超的诊断结果.结果: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独采用心电图及心脏B超阳性检出率(P<0.05).但心电图和心脏B超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在左室肥厚和左室扩大方面显著优于单独采用心电图及心脏B超的检出率(P<0.05).但心电图和心脏B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心脏B超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率高于单独采用心电图或心脏B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相丽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关于开胸非食管术后并发乳糜胸诊疗研究.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开胸非食管手术患者中,选择术后并发乳糜胸的10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本次研究的10例开胸非食管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乳糜试验结果均显示为阳性,通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并且术后无任何复发现象.结论:对于开胸非食管手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全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奥洛他定和依美斯汀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6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分为奥洛他定组和依美斯汀组各103例,分别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和依美斯汀滴眼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5d、10d时的临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5d后,奥洛他定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5.4%,依美斯汀组的临床有效性率为7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时,奥洛他定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4.2%,依美斯汀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2%,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奥洛他定组3例轻微烧灼感,依美斯汀组3例自觉异物感、1例烧灼感,停药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奥洛他定和依美斯汀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且奥洛他定在治疗初期起效更快.
作者:邹庆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儿,其中7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25例非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凝集法对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75例中,(1~2)岁4例为阳性,阳性率为5.33%;(3~6)岁中2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0.67%,共有27例阳性,总阳性率为36.00%;对照组25例中,(1~2)岁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4.00%;(3~6)岁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12.00%,共有4例阳性,总阳性率16.00%.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岁阳性率明显高于(1~2)岁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孙启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根据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方式)和研究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各30例.分析对比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之后,研究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听从指令恢复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行手术老年患者采用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治方法,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孙健;辛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肺癌患者14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通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癌性疼痛得分(3.551.7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33.05)分,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70例中经护理后生活质量总优良率87.14%(61/70)显现低于对照组的48.57%(34/70),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与健康宣教能够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其疼痛程度.
作者:朱相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类型水样中的总镉含量.方法:对样品采取微波消解前处理,并灰化温度1000℃与原子化温度1850℃的情况下对总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灰化温度在700℃时,吸光度大,并稳定.原子化温度升高,吸光度也随之升高,温度在2000℃时,吸光度大.工作曲线在0-100μg/L之间,线性比较良好.精密度为0.9%-1.3%左右,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7.8%-104.7%.结论: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能够对地表水、地下水与污染中的总镉含量进行准确测定,该测定方法具有重复性好、操作方便简单等效果,能够取得较好的测定结果.
作者:高秀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临床化疗之后,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出现缺乏,并伴有医院里细菌感染,对此进行分析.方法:通过依照高效、量足、广谱的这种降阶梯式的疗法,并根据我院随机选取的2010年3月至2014年4月75例在医院化疗的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白血病患者资料分析,从而采取恰当的抗菌药物治疗.结果:75例在医院化疗的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白血病患者,达到有效治疗的患者70例.结论:通过临床化疗之后,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出现缺乏,并伴有医院里细菌感染,这种感染发生率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及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是可以缓解并控制医院内细菌感染的.
作者:姚晓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接受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患者复发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对1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了探讨分析,使用保守手术治疗,根据随访情况分组为复发和无复发两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总结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患者的术前CA125水平≥35 U/L、术后克罗米酚治疗的比例为复发组较高(P<0.05);患者的病变部位、有无该疾病手术史、术后克罗米芬治疗情况、GnRH-a治疗情况等是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复发因素主要是因为手术史、克罗米芬治疗以及GnR H-a治疗等,临床中应该要对这些因素引起重视,积极避免和预防患者的复发.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展开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经护理服务干预后,所有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虽有上升,但对照组上升幅度显著于观察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措施,给予其手术室护理干预模式,将能够显著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手术顺利实施,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马艳红;杨祯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2016年8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护理方案不同分2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于其基础行安全管理,对比组间护理不良事件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率3.70%比对照组22.73%低(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实行安全管理,可显著减小手术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董秋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1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15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7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孙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本文通过采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也即LC/MS/MS)来检测荔枝中萘乙酸这种农药的残余情况,结果显示,采用乙腈来提取荔枝中的萘乙酸,并展开LC/MS/MS检测,萘乙酸回收率高达86.2%至95.8%,相对标准偏差在0.8%至2.9%的范围内,说明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以及重现性良好等优势,可作为萘乙酸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作者:孙明博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