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良
目的:对比分析乳癖散结胶囊与他莫昔芬片用于乳腺增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乳癖散结胶囊组(30例),均给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一组为他莫昔芬片组(30例),均给予他莫昔芬片治疗;对两组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乳癖散结胶囊组中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96.7%;他莫昔芬片组中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80.0%;比较而言乳癖散结胶囊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乳癖散结胶囊组中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6.7%;他莫昔芬片组中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23.3%;比较而言乳癖散结胶囊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比他莫昔芬片效果更好,且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心衰主要是指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产生一定的障碍,进而导致血液流通性较低,淤积在静脉血管内,终引发的一系列障碍疾病群[1].呋塞米主要用于治疗心脏性水肿、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机能障碍或血管障碍所引起的周围性水肿[2].本次研究中就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的效果评价进行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作者:孙学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分析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的采集时间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评估,并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和组间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有效和好转以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3例、15例、2例,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在有效和好转以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4例、17例、9例,治疗总有效率70.00%(21/30),存在明显统计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艳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胆结石手术患者62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分组依据手术方法不同为基准.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前者优于后者,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优,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胆结石患者实施微创保胆取石术,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生活质量也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张亮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输卵管堵塞再通中行针对性护理对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83例输卵管堵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治疗输卵管堵塞再通中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建彩;于新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各类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外伤患者200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有否继发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结果:高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短期内接受多次手术治疗、切口脑脊液漏、开放性脑损伤、手术进行时间较长、连续进行两侧开颅手术治疗、术后蛋白水平低、接受急诊手术治疗是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临床必须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密切监护,加强防范,尽可能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海龙;麻晓融;董宇峰;赵晓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治疗子宫肌瘤时采用中医联合米非司酮方法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依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3.3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采用中医药自拟化积汤联合西药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三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一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病情变化.结果:8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及整体护理,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痊愈患者42例(62.6%),好转患者38例(47.6%),总有效率100%.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作者:厉飞飞;王凡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2年4月-2017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260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手术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患者的治疗效果为100.0%;患者手术的时间为40到8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56.58±3.46)min;全部患者中,有4例患者术后发生腹股沟疼痛,6例患者阴囊积液,尿潴留患者5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7%(15/260),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10天,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75±2.43)天.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取得了良好地效果,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地以及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作者:郭先锋;王淑芸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以本院40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20例/组.一组实施自然分娩助产护理(对照组),一组采取徒手旋转助产护理(观察组).将2组的自然分娩率及第二产程用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70.00%)及第二产程用时(23.15±2.46min)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徒手旋转应用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效果颇为理想.
作者:郑凤;董书芳;丁兆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时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中晚期胃癌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观察组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将两组近期疗效、消化道毒性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在消化道毒性反应情况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中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化疗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使化疗的毒副作用显著减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月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不同放疗剂量治疗后对喉癌患者生存率、复发率的影响,探讨喉癌术式和放疗剂量波动与患者术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47例喉癌手术后放疗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喉癌各种切除术辅以不同放疗剂量,患者预后情况分析,探讨以后临床放疗时如何制定佳的剂量奠定科学依据.结果:低剂量(50-65Gy)放疗时,5年复发率喉裂开切除术1/4(25.0%)、喉垂直部分切除术12/23(52.1%)、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14/25(56.0%)、喉全切除术14/23(60.8%);5年生存率喉裂开切除术3/4(75.0%)、喉垂直部分切除术14/23(60.8%)、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14/25(56.0%)、喉全切除术11/23(47.8%).高剂量(65-80Gy)放疗时,5年复发率喉裂开切除术0/1(0)、喉垂直部分切除术6/27(22.2%)、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5/20(25.0%)、喉全切除术6/24(25.0%);5年生存率喉裂开切除术1/1(100.0%)、喉垂直部分切除术25/27(92.5%)、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12/20(48.0%)、喉全切除术19/24(79.1%).结论:高剂量放疗对行喉全切除术的患者可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对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可降低复发率,但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乔友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肺炎的患儿中选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其进行编号,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7.37%)明显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21%)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护理,可促进护理满意度提高,缩短住院时间,对患儿尽快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罗明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4年8月~2016年2月4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护理人员常规护理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2.78±6.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8±2.35)分.结论: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辛丽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析肥胖率、肺功能和BMI与患儿支气管哮喘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肥胖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BMI超标患儿哮喘症状比体重正常患儿严重,实验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对照组低,BMI超标患儿肺功能下降程度也比体重正常患儿高.结论:体重指数和儿童支气管哮喘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孙永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学龄期儿童补充锌剂和叶酸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儿科门诊收治的以厌食、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的患儿148例,每入选1例患儿,便采用抽签法分组,抽到1号签70例纳入对照组,抽到2号签78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充锌剂、叶酸,持续3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厌食/食欲不振、易疲乏、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睡眠不安、面部花斑、地图舌、头发枯黄、夜间磨牙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厌食/食欲不振、易疲乏、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安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厌食/食欲不振、易疲乏、记忆力减退、面部花斑、地图舌、头发枯黄、夜间磨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6%(2/78),低于对照组20.0%(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补充锌剂和叶酸可改善食欲,减轻症状.
作者:刘晓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患者心理状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106例患者的精神病性、偏执、惊恐、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躯体化评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宣教和行为指导,发挥心理护理的重要作用,可显著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岩华;于云霞;王珍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收治的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实施中西药联合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8例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86%,明显要比对照组的67.86%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患儿8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保暖、呼吸道护理,对出现低氧血症的患儿使用氧疗,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志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亚低温疗法用于急诊心脏骤停复苏后优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4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头部降温法,实验组患者予以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IH-TT时间,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CPC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后予以亚低温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降温技术,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李桂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