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

桂蕊

关键词:住院患者, 感染, 微生物检验技术, 控制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42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71例.乙组患者进行经验用药,甲组患者使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轻度感染率、中度感染率、重度感染率以及感染的总发生率均少于乙组患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的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技术可减轻感染程度,并降低感染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干预对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中西药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收治的5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实施中西药联合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8例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86%,明显要比对照组的67.86%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8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础上,所有患者接受冠心病常规性方法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方法控制血糖.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3.5%,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0.2%,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前两组患者TG、TC、LDL-C、HDL-C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降低幅度和HDL-C升高幅度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使用胰岛素效果更佳,降低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孙晋山;狄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的效果评价

    心衰主要是指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产生一定的障碍,进而导致血液流通性较低,淤积在静脉血管内,终引发的一系列障碍疾病群[1].呋塞米主要用于治疗心脏性水肿、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机能障碍或血管障碍所引起的周围性水肿[2].本次研究中就不同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的效果评价进行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作者:孙学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焦虑、抑郁评分,心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指标明显优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非常理想,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了疾病症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立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五官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五官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五官科住院的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患者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满意程度,将其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分析.结果:实验组25例患者中对治疗及护理十分满意的患者人数为23例(92.00%),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89±1.96)d;而对照组25例患者中对治疗及护理十分满意的患者人数为16例(64.00%),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98±3.05)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两项指标上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效果明显高于的对照组,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王艺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临床分析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164例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82例/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并且,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经实验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也低于研究组,对比的数据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在治疗老年重症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过程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够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宝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320例,选取时间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性随机分为A组(160例)和B组(160例),A组患者为常规护理,B组患者为全面手术室护理管理,评估两种方案的干预效果.结果:相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B组发生率5%明显低于A组的发生率10.6%(P<0.05);相较两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B组患者满意度98.8%明显高于A组患者满意度74.4%(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期间,全面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可大大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可能性,缩短住院时间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得到很大提升.

    作者:姜亚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中医结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在治疗子宫肌瘤时采用中医联合米非司酮方法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病例依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3.3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采用中医药自拟化积汤联合西药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三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痔疮套扎吻合器(连发式痔疮套扎器)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痔疮套扎吻合器(连发式痔疮套扎器)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传统痔核切除术,研究组给予连发式痔疮套扎器(RPH)手术,观察两组总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参照组(86.0%),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RPH手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效果突出,对肛周组织损伤性小,患者疼痛轻,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永升;李雪辉;陈科;方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法分成两个组,一组行常规护理(常规组,35例),一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康复组,35例),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康复组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是96.7%,相较于常规组的77.1%明显较高,且护理后康复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有效改善,进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作者:李洪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及降低差错率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及降低差错率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的10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未实施品管圈活动的1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护理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差错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为(94.50%)高于对照组的(82.57%);实验组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95.41%)高于对照组患者(83.18%);实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1.83%)以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4.59%)也低于对照组的(11.21%)、(12.1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差错率,大程度保障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价值显著.

    作者:袁晓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关于细胞病理刮片学在诊断皮肤及黏膜病变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对皮肤及黏膜病变行细胞病理刮片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皮肤和黏膜病变患者74例,对其行刮片检查,并同手术切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载玻片刮片法所获取恶性细胞数量满意率高,明显高于压舌板刮片法、针吸涂片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74例皮肤及粘膜病变患者其细胞病理刮片诊断准确率为94.59%(70/74),诊断错误率为5.41%(4/74),其中刮片中恶性细胞数量及细胞分化程度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结论:细胞病理刮片学是一种有效的皮肤及黏膜病变检查方法,其中采用载玻片刮片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可有效获得充足细胞数量,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可对病变性质做出准确评估.

    作者:杨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C类课程开发研究?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根据医院检验科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等行业工作流程提炼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开发深度院校合作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性课程(C类课程).

    作者:江凌静;黄萱;倪文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分析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病例资料的采集时间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将纳入研究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评估,并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和组间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有效和好转以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13例、15例、2例,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在有效和好转以及无效的患者分别有4例、17例、9例,治疗总有效率70.00%(21/30),存在明显统计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艳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冠心病PCI术后近期胸痛原因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减轻或消除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改善心肌缺血,缓解临床症状.但临床中,有不少患者成功实现了冠状动脉血管的血运重建后,近期仍有胸痛症状发生.现就我院2016.05-2017.05期间行PCI术145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胸痛,进行分析.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近期胸痛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过去1年145例PCI术患者近期发生胸痛情况.结果:术后发生胸痛18例,发生率12.4%,其中缺血性胸痛7例,占38.89%,非缺血性胸痛11例,占61.11%.结论:PCI术后胸痛原因较多,要及早分辨,积极干预.

    作者:赵春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均39例.常规组给予坦索罗辛治疗,研究组给予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更优(94.87%VS 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利那新联合坦索罗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廖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胫腓骨骨折3种手术固定方法疗效比较(对外固定支架、加压钢板固定及交锁髓内钉)

    目的:对胫腓骨骨折的三种手术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不同的固定方法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对外固定支架20例,B组加压钢板固定20例,C组交锁髓内钉20例,从而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进行完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可以发现C组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其他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降到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在三种固定方法中是显著的,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汪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学龄期儿童补充锌剂和叶酸,对促进食欲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学龄期儿童补充锌剂和叶酸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儿科门诊收治的以厌食、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的患儿148例,每入选1例患儿,便采用抽签法分组,抽到1号签70例纳入对照组,抽到2号签78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充锌剂、叶酸,持续3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厌食/食欲不振、易疲乏、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睡眠不安、面部花斑、地图舌、头发枯黄、夜间磨牙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厌食/食欲不振、易疲乏、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安发生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厌食/食欲不振、易疲乏、记忆力减退、面部花斑、地图舌、头发枯黄、夜间磨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6%(2/78),低于对照组20.0%(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补充锌剂和叶酸可改善食欲,减轻症状.

    作者:刘晓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盆腔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分析

    目的:分析盆腔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的70例盆腔炎患者,按照护理干预方法的差异把他们分成常规组与优质组各3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依次是8.6%、11.4%、88.6%,优质组依次是2.9%、2.9%、97.1%,优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盆腔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满意,可较大程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建议推行.

    作者:孙芳晓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析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各类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外伤患者200例参与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有否继发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结果:高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低、短期内接受多次手术治疗、切口脑脊液漏、开放性脑损伤、手术进行时间较长、连续进行两侧开颅手术治疗、术后蛋白水平低、接受急诊手术治疗是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多种,临床必须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密切监护,加强防范,尽可能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海龙;麻晓融;董宇峰;赵晓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