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昆成
我院自1999年11月~2004年12月,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高频电灼,射频电切等手段治疗消化道息肉20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易;苏荣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2001年7月我科收治首例毒蜘蛛咬伤的病例以来,毒蜘蛛咬伤的事件逐年增加,至2005年8月已有108例事件发生,笔者在诊治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印卫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各种交通工具增加,致使醉酒后发生颅脑损伤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做好醉酒后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2年9月至2005年5月救治的62例醉酒后致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黎曼;潘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于外伤或龋病及慢性根尖周病导致的前牙残根残冠临床上常见,当残根位于龈下0.3 mm左右时,常规作法是将残根、残冠拔除进行义齿修复.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处牙槽骨萎缩,可造成局部塌陷而影响面容.我们通过完善根管治疗后,利用断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残冠进行铸造桩冠加金属烤瓷冠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前牙龈下残根预测修复效果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治国;焦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壮族居民胃癌流行病学特征,并找出可以干预的一些发病因素.方法以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经胃镜检出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胃癌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胃幽门螺杆菌(Hp),进行问卷调查,按1:2配对抽查健康体检262例做对照组,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胃癌胃镜检出率1.38%(131/9485);男:女为2.85:1,年龄17~83岁,平均67.45岁,50~70岁为胃癌高发年龄段;癌变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窦、胃体、贲门、胃底,病理学分型以腺癌为主.胃癌组Hp检出率为58.78%.胃癌相关的几个主要因素是:Hp感染、饮用井水/池塘/蓄存雨水、水源缺乏居住地、常食用高盐腌制腊肉、常食用蔬菜果品等(OR分别等于 29.184、18.307、5.443、5.438、0.628,P<0.05).结论本地壮族居民具有其独特流行病学特征.改善生活居住条件特别是饮用水状况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可能是降低胃癌发病的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岑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会厌囊肿由于位置深在,间接和直接喉镜下术野狭小,不易固定和操作,手术彻底切除较难,因而术后复发率较高,甚至引起严重术后出血.我们自1998年8月以来改进了手术方法,采用经支撑喉镜直视下结合射频凝固止血进行会厌囊肿造袋术18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兆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监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观察其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35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及35例对照组CK-MB、Mb、cTnI进行测定,同时对其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Mb、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相关检查项目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Mb、cTnI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引起心肌损伤时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指导临床诊断和用药.
作者:廖书鸿;唐任光;黄伟;黄江义;谭斯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新生儿低血糖是围产期窒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感染、溶血、母患糖尿病新生儿、喂养不当等的常见并发症,其症状常被原发病掩盖,且易与新生儿其他疾病相混淆,如不及时纠正,可致永久性脑损伤.我科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364人进行监测,共检出低血糖10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在腹部外科手术并发症中并不常见.它常常是因为短期内反复多次手术,术中广泛分离粘连等原因,造成小肠壁广泛炎症、水肿和粘连而引起的一种机械和动力相结合的肠梗阻.我院于1998年元月至2004年12月间采用以营养支持+激素为主的方案共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成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宫颈癌的主要诱因之一.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少量阴道出血,腰酸腰痛和不孕,病理表现以宫颈糜烂为常见,并可表现为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粘膜炎.目前治疗宫颈炎的方法很多,我院采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庆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特发性心动过速又称不适宜性窦速(Inapproplat sinus tachycardia)、非阵发性窦速(Nonparoxysmal sinus tachycardia),非阵发性慢性窦速(Nonparoxysmal chronic sinus tachycardia)等,特发性窦速临床少见,近年来报道发病率有增多趋势,现将本人所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饶大勇;许贤德;祖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胃肠道动力推进低下或亢进,胃肠道痉挛和呕吐等.近年来研究报道这些症状的产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肠肌间神经丛(ENS)、胃肠道平滑肌等系统本身的病变有关,或继发于胃肠道和全身性疾病,其治疗的目的是改善临床症状,当前国内外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药物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治疗内脏感觉异常和动力异常两个方面,而治疗药物的靶点的选择则越来越广泛,如5-HT受体,胆囊收缩素(CCK)、阿片肽等,现就临床应用的胃肠促进动力药作如下综述[1~3].
作者:农汉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2002年4月~2005年7月本院传染科住院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41例,经积极治疗后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新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极大危害了人民的健康.虽然胃癌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对于多数中、晚期患者来说,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胃癌的治疗也已进入了基因水平.胃癌的基因治疗虽然目前多数仍处于体内研究的动物实验阶段,但取得的一些结果却是令人鼓舞的,本文对近年来胃癌的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守搞;王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并分析其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1例心绞痛患者及140 例对照者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绞痛和对照者血清IL-6水平.结果心绞痛组IL-6血清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心绞痛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65倍(OR=1.665,95%CI:1.089~2.544),携带G等位基因的心绞痛患者IL-6血清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 IL-6基因启动子-572 C/G多态性与心绞痛的发病具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心绞痛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6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心绞痛的发病风险.
作者:韦叶生;蓝艳;唐任光;蓝景生;李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甲亢是引起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的常见原因,但是甲亢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Thyrotoxic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THypoKPP)的发生机制至今仍然未完全明了,我们结合本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24例THypoKP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杨京平;孙雅静;袁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75例良性卵巢肿瘤的手术疗效,其中腹腔镜组142例,开腹组133例,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出血少、恢复快,为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作者:唐舒梅;邓美燕;何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科学技术期刊报道的内容主要是科技信息,专业性极强,作者大部分都缺乏深厚的文学功底,撰写论文中往往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稿件退修是提高稿件质量一项重要的编辑程序,它是加强编辑部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沟通、交流信息、互相商讨,共同提高稿件质量的重要措施[1].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因此,编辑部更应注重稿件退修工作.
作者:潘明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肺叶切除术是一种破坏性大,对机体损伤严重,对心肺功能造成较大影响的手术.如果术后患者不能有效的配合咳嗽排痰,进行功能锻炼,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2000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对206例肺叶切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陶翠菊;蒋琛;吕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症的情况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并设对照组30例,检测比较其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心力衰竭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3、FT3、T4、FT4及TSH均有所降低(P<0.01或<0.05),且心力衰竭越重,降低越明显,T3、FT3在心功能Ⅱ级就开始明显下降,而T4、FT4及TSH只有达Ⅲ级才明显下降.心功能Ⅳ级与Ⅱ级比较,T3、T4和FT3均下降明显(P<0.01).T4、FT4降低或合并TSH降低者,病死率高.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症,其中低T3低T4综合症可视为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高明献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