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文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病变的发病因素及其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抽取急诊头颅CT扫描且临床资料完整的116例患者,进行年龄分组及病因分类.结果:1~20岁组、21~50岁组以头部外伤为主要发病因素,51岁以上组以脑出血、脑梗死为主要发病因素.结论:急性发病考虑为颅脑疾病患者,应尽早行头颅CT扫描,CT可明确致病因素、病变性质、部位,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卫维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近年来在我国广泛应用.国内护理学者对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此综述如下.
作者:陆美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脊髓损伤致伤瘫率高,其神经功能障碍不单纯是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的直接机械性破坏,更主要的原因是伤后继发损害不断加重,发展成为不可逆损害所致.因此脊髓损伤后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仍存在一定再生能力(1).但脊髓损伤的治疗迄今为止一直没有突破,主要由于下述几方面因素尚未解决:①保护损伤后和残存的神经元免于坏死;②促进神经再生;③神经元损伤的量和质的正确判断.其中重要的是对神经再生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就其本身的再生能力、所处的生长环境及一些促进再生的因素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现就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实验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黄春吉;黄侣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新式剖宫产术48例与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50例作术中、术后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术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及术后胃肠功能、术后病率等均优于传统的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天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谷三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慢性子宫颈炎(宫颈糜烂)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约占已婚妇女的半数以上(1,2),而且和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根据北京市防癌普查报告,子宫颈无糜烂者仅有0.39%患子宫颈癌,而患宫颈糜烂者却有2.5%患子宫颈糜.宫颈糜烂严重地危害着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因此积极防治本病对保证妇女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要意义.宫颈糜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有时为慢性子宫颈糜烂的唯一症状,通常为粘稠的粘液和浓性粘液,有时分泌物中可带有血丝和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由于白带的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下腹部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由于子宫糜烂是一种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如微波、冷冻、局部用药、电灼等,但疗效都不够理想,不易根治.激光技术在医学上为治疗宫颈糜烂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我院1999~2001年使用激光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532例,疗效满意,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维红;王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葛根素组(治疗组)50例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和血液流变学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20例(40%),有效28例(56%),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临床显效13例(26%),有效24例(48%),无效13例(26%),总有效率74%,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在给药前及两组疗程结束后分别于空腹抽血查血液流变学综合指标及相关生化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的硝酸甘油.
作者:刘立新;邓少卿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对常用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向琼脂培养基及配套高低值浓度药敏板,取患者分泌物进行显色培养,测定常用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56例支原体阳性标本中91.7%(143例)和84.62%(132例)分别对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敏感 ;5.77% (9例)和8.97% (14例)中度敏感;2.56% (4例)和6.41% (10例)耐药 .81.41% (127)例和66.67% (104例)分别对克拉霉素和交沙霉素敏感;12.18%(19例)和17.31%(27例)中度敏感;6.41%(10例)和16.02%(25例)耐药.其余如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敏感性也较高,但均小于60%.结论: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等抗生素对支原体感染的药物敏感性较高(P<0.01),提倡临床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时,应首先考虑这几种药物单用或联合用药.
作者:苏国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211株革兰阴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以了解细菌的耐药趋势,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64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211株占57.96%,革兰阳性菌153株占42.04%.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三种优势菌的平均耐药率高的是羧苄青霉素(94.5%)和氨苄青霉素(90.6%),其次是复方新诺明(87.7%);平均耐药率低的是头孢他定(16.4%)和环丙沙星(19.8%).其它抗生素都在50%左右.结论: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发生了变化,过去认为致病性较弱的菌株(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密切注意.
作者:王世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与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胞二磷胆碱与三磷酸胞苷二钠(CTP)治疗,并进行了随机对比观察.结果: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价格较CTP低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信成;冯刚民;杨晓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应用蝮蛇抗栓酶(蛇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蛇毒组)加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疗程结束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分别与相应对照组(非蛇毒组)32例作比较.结果:血液流变学变化和临床疗效比较,蛇毒组均优于非蛇毒组(P<0.05或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存在血循环障碍,使用蝮蛇抗栓酶可改善其血循环障碍,并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培宁;农正祥;韦代林;陆美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工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业,高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外伤及多发伤病人发病率显著增加,而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则占相当的比例.有文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颅脑损伤10多万人,其中约有6万人死亡(1).因此,如何加强急性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做好呼吸道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急诊科自1999年5月至2002年5月共抢救急性颅脑损伤昏迷病人185例.现将如何做好院前呼吸道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邓爱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32例毒鼠强中毒引起多器官损伤的特点,寻找防治多器官损害的措施.方法:对住院的68例资料完整的毒鼠强中毒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中32例并有多器官损害,以神经系统损害重,其次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32例中10例并有高血糖,8例并有低血钙.结论:监测血糖、血生化,纠正高血糖、低血钙是防治毒鼠强中毒引起多器官损害重要的治疗措施.
作者:谢术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脾保留手术在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手术入腹后探明脾损伤情况,分别采用凝固止血、脾破裂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和自体脾组织移植术等术式.结果:全部治愈.27例随访3月~4年,免疫球蛋白和脾脏B超检测指标满意.结论:掌握好保脾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手术方法,保脾手术在脾损伤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刘凯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多发病,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1),为满足患者对切口美观的需求,从现代医学外科的一个发展方向微创的角度,我院从1993年7月~2002年7月对300例急性阑尾炎实行了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华;陶霞;汪令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第1、2、5天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水平,同时测定第2天血糖水平.结果:发病后24小时内患者血清中sICAM-1 、sVCAM-1水平即开始升高 ,分别为266.28±62.16ng/ml 、687.19± 356.76ng/ml;第2天明显升高285.77±68.43ng/ml、990.79±368.36ng/ml;第5天又有所下降,分别为263.60±87.82ng/ml、977.70±384.16ng/ml,但仍高于对照组.发病后第2天血糖水平与sICAM-1水平升高呈线性正相关.结论:脑缺血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升高,表明ICAM-1和VCAM-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损伤过程.
作者:佘正明;朱庆海;吕天河;刘仕鹏;吴静飞;李云;鲍艳梅;李作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褥疮对医患双方都是一个严重的和花费昂贵的护理问题.我们采用多爱肤无菌、不透气亲水性敷料治疗26例28处褥疮,结果表明多爱肤敷料治疗褥疮疗效好,为病人减轻痛苦和花费,同时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将笔者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冯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一年级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理学对以后其他临床学科的学习乃至毕业后的临床工作,都有重要意义.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理实验一般以活体动物为研究对象,人为地创造一定条件,从而观察隐蔽或微细的生理活动或认识某种生理过程的因果关系.通过微观的内在联系和生动形象的直观效果,揭示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并能帮助学生形成和建立正常的生理学概念,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然而,中专生理实验课的学时很紧,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如何根据上述特点确保生理实验的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作者:文凤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24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5F胃左导管进行胃左动脉插管的介入灌注化疗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全部病例吞咽困难或梗阻感得到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提高了生命质量,延长了生命.认为介入疗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插管位置准确安全、并发症少和疗效高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介入灌注化疗的存活率与癌肿的早晚、症状的轻重有密切关系,应尽早采用介入疗法.
作者:全海峰;段伯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探讨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2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31例,发生率为14.6%,其中死亡8例,病死率为25.8%.结论:正确的防治方法能减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吴浩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复律及其时间、临床疗效及副作用,以指导临床室上速的药物复律,提高复律成功率,减少副作用发生.方法:总结6年来采用ATP、心律平、异搏定和西地兰治疗室上速患者95例,比较其复律时间、成功率及副作用,以评价各种复律的效果.结果:ATP复律时间3~30s,成功率为95.5%;异搏定复律时间3~10min,成功率86.7%;心律平复律时间5~10min,成功率85.7%;西地兰复律时间30~120min,成功率66.7%.结论:对不伴有并发症的室上速,复律应首选心律平和异搏定,其复律比较平稳、迅速、有效、副作用少;合并预激综合征者首选心律平,合并心力衰竭者首选西地兰.
作者:张岐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