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陈立霜
目的 评价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 接受手术切除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温热组及常温组,每组25例.温热组在手术结束后用含氟尿嘧啶(5-FU)0.5 g/L、丝裂霉素(MMC)8 mg/L、奥沙利铂25 mg/L的温热(43℃~45℃)蒸馏水4000 mL在腹腔灌洗1h.常温组灌洗药物与温热组相同,灌洗液温度控制在25℃~30℃,给予腹腔灌洗1h.两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再次腹腔灌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术中、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应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2、TNF-α水平.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腹腔内复发率及肝转移发生率.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温热组IL-2、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生存率升高12.0%,而腹腔内转移率和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下降12.0%和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可促进免疫指标(IL-2、TNF-α)水平升高,提高抗肿瘤免疫功能,对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内复发的治疗或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庞黎明;吴卫;李德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电钩联合超声刀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6例胆囊结石患者,均采用电钩联合超声刀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 73例患者顺利完成LC手术.其中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联合阑尾切除(LA)6例,2例因Mirizzi综合征粘连严重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例因胆囊坏死,三管结构无法辨别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5~ 96 min,平均49.5 min,术中出血量约6~70 mL,平均19.5 mL.术中未出现胆管损伤.5例需放置橡胶引流管引流.住院时间4~7d,平均4.5d.术后76例患者随访3~9个月,平均7.6个月,均无胆瘘、胆管狭窄、肠粘连及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电钩联合超声刀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准确辨清胆囊区域特别是胆囊三角区域的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管局部解剖关系的前提下切除胆囊,创伤小,可有效预防胆道损伤,安全可行,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价格.
作者:张荣斌;傅得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前庭神经炎(VN)为临床中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突发持续的重度旋转性眩晕,头动或体位改变时眩晕症状加重,伴有平衡障碍、自发性眼震等,无听力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较长的时间里,V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相对滞后,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整理近年对VN的研究,重点在诊断新方法、治疗新方案等方面.
作者:唐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6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导航方法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胶质瘤的边界和所影响的功能区的空间关系进行研究,根据影像资料的信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36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肿瘤在切除手术前,准确获取神经导航影像资料,根据影像资料的信息进行肿瘤切除,其中全部切除25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24例,无改变者8例,病情加重者4例.结论 神经导航技术应用于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手术,能提高肿瘤和脑功能区定位的准确性,提高功能区胶质瘤的全切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李永生;田飞;杨少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采用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每侧置管2次,并有计划地选择穿刺点;对照组采用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4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情况;置管后1d、2d、3d、5d,于穿刺口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及拔管前导管血、拔管后导管头端细菌培养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和术后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锁骨下静脉交替置管术在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
作者:利庆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5例患者中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TH)127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11例,中转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3例,4例(2.76%)因盆腔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结论 如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适于基层医院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李祖萍;隆亚明;程仁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型举官器在妇科良性病变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妇科良性病变患者597例,其中子宫肌瘤480例,卵巢内膜样囊肿1 17例.4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282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出术(LM),198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中使用YSZ-1型举宫器,试验组术中使用微创型举宫器.比较两组举宫器安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子宫活动度、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试验组举宫器安装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型举官器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在临床上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雯华;王小婕;张秀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镜取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地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结果 经过积极的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所有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均治愈出院.结论 尿源性脓毒血症是上尿路腔内取石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预防、诊断及适当的干预可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关晓峰;黎承杨;邓耀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DSA引导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6例,采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下肢曲张静脉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18条患肢,采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显效156条,有效62条,总有效率100.0%.治疗前218条患肢82条属于C1级,136条属于C2级,治疗后CO级172条,C1级46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6例患者出现静脉炎4例(2.56%),局部红肿3例(1.92%),发热1例(0.64%),头痛1例(0.64%),胸闷、咳嗽4例(2.56%),色素沉着5例(3.21%).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采用DSA引导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的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经济负担小、微创化、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钟醒怀;黄黎彦;张自旺;韦彩群;唐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尺偏屈腕复位法与牵抖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 Colle's骨折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行尺偏屈腕复位法治疗,对照组行牵抖复位法治疗.结果 两组随访8~12个月(平均10.5月),采用Sarmiento改良评分进行影像学评估,治疗组优良率87.5%,对照组优良率70.0%;按Gar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治疗组优良率85.0%,对照组优良率70.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牵抖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能够获得优良的解剖复位效果,同时亦能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
作者:黄昆;覃植荣;詹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芦荟外敷配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仅治疗初产妇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哺乳期单纯乳房胀痛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心理疏导、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按摩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芦荟外敷治疗.结果 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乳房肿胀程度、硬度及乳腺管通畅情况均明显好转,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48 h后总有效率达98.0%,高于对照组的6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芦荟外敷配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能有效减轻乳房胀痛及乳房硬度等症状,为初产妇提供更有效的乳房护理.
作者:籍春燕;龚嫜;龚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6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进行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比较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肿块符合率分别为96.47%和87.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6%、80.95%、89.62%;乳腺良恶性肿块在边界、形态、内部回声、纵横比、细点状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供、PSV及RI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诊断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在乳腺良恶性诊断鉴别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黄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测定左室高电压患者血浆脑尿钠肽(BNP)及心脏彩超测量室间隔(IVS)变化,探讨左室高电压的病因及其预后.方法 选取经心电图诊断为左室电压正常者68例为对照组;心电图诊断为左室高电压的患者65例为左室高电压组,根据患者伴发疾病情况将左心室高电压组进一步分为合并高血压组(35例)和正常血压组(30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BNP和IVS数值.结果 对照组BNP和IVS分别为(23.48±7.15) pg/mL和(9.0 ±0.8)mm,左室高电压组BNP和IVS分别为(65.00±9.80) pg/mL和(11.0±0.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组BNP和IVS分别为(95.39±22.81) pg/mL和(12.01±0.90) mm,无合并高血压组BNP和IVS分别为(50.11±15.01)pg/mL和(10.23±0.60)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室高电压患者的BNP及IVS较正常者有明显升高,可能影响其预后.
作者:李文启;钟锋;花秀英;胡忠金;陆忠红;黄敏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初产妇中的应用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初产妇根据孕妇意愿并结合临床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分娩,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为产妇及时地提供指导、帮助和鼓励.观察组行无痛分娩,在第2~3腰椎椎间隙部位实施联合麻醉,同时应用分娩镇痛.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0.0% (4/40),镇痛效果优良率为92.5%(37/40),第一产程时间为(9.6±2.2)h;对照组剖官产率为32.5% (13/40),镇痛效果优良率为77.5% (31/40),第一产程时间为(13.6 ±2.4)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初产妇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分娩,可推广应用.
作者:苏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有效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不可缺少的交流,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提高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认识,采用以PBL教学法、模拟遗传咨询教学,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旨在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发生.
作者:庞丽红;陈军莹;杨文梅;王晨光;徐红;李柳铭;庞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绿激光汽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绿激光汽化术的BPH患者为对照组,护士在工作中随机不定时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院,年龄、病程、病情等与对照组患者相匹配且接受绿激光汽化术的BPH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和具体化,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作者:李丽;庞兰;梁伟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关节镜治疗的ACL断裂患者,对治疗后膝关节的一般情况并进行判定.结果 总有效率为90.0%,40例患者中造成ACL断裂的主要原因是运动损伤、摔倒和高处坠落,分别占37.5%、27.5%、20.0%;1例因处理不当造成感染、滑膜炎,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再次断裂风险.结论 多数患者经关节镜治疗得到了康复痊愈的机会,安全有效.
作者:李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脑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脓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脓肿清除治疗,比较两组脓肿清除率及并发症情况,分析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脓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冲洗引流能有效提高脓肿清除率,减少创伤和并发症,对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广果;高立志;高永军;王明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31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疗的20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204例患者中,术中诊断率为96.22%,成功行腹腔镜手术186例,18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15例,感染率7.35%,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14.55%.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诊断和治疗急腹症中确诊率高,术后切口感染率低,创伤小,具有较高的诊疗价值.
作者:谢德金;王小忠;彭云恒;孙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官腔镜手术中使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接受官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注射2 μg/kg芬太尼后,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异丙酚2 mg/kg后以80~ 150 μg/kg·min静脉恒速输注维持麻醉;观察组进行靶控输注(TCI)系统给药,初以2 μg/mL作为标准浓度,行宫颈扩张时增加到4.7 μg/mL,然后将靶浓度设置在3.3 μg/mL至手术结束.结果 两组异丙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异丙酚TCI进行官腔手术麻醉比静脉恒速输注具有意识消失时间短、苏醒快、生命征更平稳等优点.
作者:范卫英;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