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梅;陶春兰;赵红
目的:观察清咽汤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咽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仅用清咽汤,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口服阿莫西林0.5g,每日两次;口含草珊瑚含片,每次一片,每日两次,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P<0.05).结论:清咽汤治疗急性咽炎的起效时间、治愈时间及总有效率均优于阿莫西林,值得临床进一步扩大应用.
作者:尹泉;高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静脉穿刺是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上常用及抢救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但在精神科临床上时有遇到穿刺失败现象.如何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做到一针见血,减少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方案的实施,达到及早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是精神科护士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现将312例精神病人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张红英;易晓蓉;吴伟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提高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之间门诊药房发生患者退换药现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退换药占总处方数的0.2%.其原因分别为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划价错误、不合理用药、拒绝用药、开错医嘱、超范围用药、大处方、病情变化、死亡等.结论:查找退换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督促临床合理用药,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马新;何亚利;李静;王学军;杨静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卫生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作者:周立波;夏海燕;周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22例,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16例,3例行肝动脉结扎加大网膜填塞止血,余13例行肝切除.左肝外叶切除4例,左肝内叶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1例,肝右叶部分切除6例.非手术组生存时间3小时~60天,手术组肝动脉结扎加大网膜填塞1例手术后7天再次出血而致死,余2例分别生存35天及65天.肝切除组生存70天~3年6个月,1、3、5年生存率为55.4%、8.2%、0%.结论:肝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好方法,如有可能时应争取施行,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付义刚;刘杰;于志勇;宋强;王云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分泌及活性缺陷有关,高血糖可加重这些缺陷.本研究试图明确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产生长期的受益.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1.0mmol/L)患者进行短期4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空腹血糖明显下降,且这种改善能维持1年.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为今后长期良好血糖控制奠定基础.
作者:马林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服中药.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积分、心功能、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在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合用真武汤加味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血气分析及血流变有明显的改善使用.结论: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魏淑凤;王红军;王效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老年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86例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A组)136例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150例,分别观察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种并发症中,误穿动脉、皮下气肿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24,0.000).因并发症导致弃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PICC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轻微,可以在老年肿瘤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焦妙蕊;李景花;郭艳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通过几年的临床工作,发现抑郁症即使经过治疗达临床痊愈,但如不再坚持康复治疗,未来5年内复发则占半数以上,所以,做好出院后病人及家属的家庭康复指导,对减少复发次数,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护理工作者的任务之一.
作者:陶春兰;姚国梅;赵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年来,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院内感染的管理已经逐渐规范化,妇科门诊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场所,做好妇科门诊感染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王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后重要的继发病变,主要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如颅内血肿较大,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急救护理要分秒必争,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孙惠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3种,即单纯药物治疗、手术搭桥、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手术方法仍是前列腺增生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微创经尿道手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广大基层医院由于设备所限,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开展尤为普遍.
作者:杨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助产士在产程守护中的角色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传统的产程守护模式是助产士只观察产程进展及产程的病情变化,如胎心、宫缩、宫口大小、先露高低等变化,而很少顾及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不符合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作者:张月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58例高血压患者接受行为干预后测试得分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实施高血压行为干预的重点对象,为今后改进高血压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维艳;杨晓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24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点滴作为治疗组,同期18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给予红霉素30mg/(kg·d)静脉点滴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时间、肺部口罗音消失时间,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咳嗽症状明显轻减时间、肺部口罗音消失时间、X射线吸收消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4/24),对照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9%(7/18).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在儿科应用是安全的.
作者:徐祗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应用使医院业务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本文通过系统监控策略分析,使系统监控工作制度化、文档化、透明化.既能及时发现HIS隐患,又能在出现故障时及早处理,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作者:刘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几年来,文拉法辛(venlafaxine)已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但其消化系统副反应较为突出,我院用中药治疗可明显减轻其消化系统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佐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发病期间均采用经验性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次,每日一次.疗程7~14天,逐日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并记录.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及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改善缺氧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应用丹参注射液静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缺氧症状.
作者:罗利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世界医学领域正倡导一种新的现代医学模式--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循证实践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健康科学领域,我国护理界同仁也正在进行尝试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循证护理学的概念及其意义、我国开展循证护理学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一些困难等内容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揭示循证护理学在我国开展和实施的必要性,以期推动我国循证护理学的开展和实践研究.
作者:王振英;臧艳军;孙玉玺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