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泉;高岩
目的:探讨阿奇霉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24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点滴作为治疗组,同期18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给予红霉素30mg/(kg·d)静脉点滴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症状明显减轻时间、肺部口罗音消失时间,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咳嗽症状明显轻减时间、肺部口罗音消失时间、X射线吸收消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4/24),对照组有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9%(7/18).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结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在儿科应用是安全的.
作者:徐祗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998~2004年我科共行胃大部切除术282例,发生胃瘫13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48~76岁,平均61岁.胃癌根治术后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4例.毕Ⅰ式3例,毕Ⅱ式10例.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在护理工作实践中,语言是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若运用不当,语言又可成为导致心因性疾病的因素.因此,护士必须重视语言学的学习与修养,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作者:姚国梅;陶春兰;赵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注射用头孢匹胺,商品名为迅尔奇,本品为白色和类白色结晶性粉未,其作用是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烧伤、手术切口等继发感染.将本药物加入0.9%氯化钠注射250m、50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l后放置0~8小时后无浑浊、无沉淀.
作者:梁泽凡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病例简介患者,男,20岁,初中文化,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于2001年夏季初次离家远行,一路劳顿,回家后突然发病,脸色发黄,问话不答,周身无力,到锦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
作者:赵宝岐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58例高血压患者接受行为干预后测试得分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实施高血压行为干预的重点对象,为今后改进高血压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王维艳;杨晓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以马尾神经综合征为首诊,且均进行了外科治疗.结果:有4例诊断和治疗均在马尾综合征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其中3例手术在24小时内进行.另3例手术在症状出现48小时后进行,延误时间分别为5天、8天和25天.随访6个月~6年,平均3.5年.正常4例,有慢性疼痛和麻木1例.有持久的大小便失禁、肌力减退2例.所有病人均能够下床.结论:应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综合征的病人作为外科急诊处理.
作者:熊明月;王坤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小儿腹泻是夏秋季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低,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腹泻.
作者:朱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准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杨春莲;张瑞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后重要的继发病变,主要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如颅内血肿较大,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急救护理要分秒必争,严密观察病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作者:孙惠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三台红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正三十烷醇(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Ⅱ),5,6,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Ⅲ).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作者:范菊娣;龙庆德;杨军;罗喜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38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分析其特点,并给予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痊愈10例(占26.3%),总有效33例(占86.8%).结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何建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新生儿抚触是通过双手对新生儿全身各部位皮肤和肌肉进行科学、有规则、有次序、有手法、有技巧的轻柔爱抚与温和的按摩,让皮肤通过温和的刺激在感觉、触觉上得到满足,心理得到安慰.
作者:樊晶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近年来,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院内感染的管理已经逐渐规范化,妇科门诊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场所,做好妇科门诊感染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王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通过对50例脑梗死患者从卧床期到步行期的康复训练指导证明,只有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康复知识教育,少量多次、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杜绝过用或误用综合征的发生,减少致残率.
作者:秦钢花;郭兆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分泌及活性缺陷有关,高血糖可加重这些缺陷.本研究试图明确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产生长期的受益.方法: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1.0mmol/L)患者进行短期4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空腹血糖明显下降,且这种改善能维持1年.结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4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为今后长期良好血糖控制奠定基础.
作者:马林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眼化学烧伤逐年增多.近年来我院对急性眼碱烧伤应用人新鲜羊膜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荆献华;陈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胃癌往往以上腹饱胀疼痛、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但也有因首发症状特殊,细胞学检查易忽视而误诊、误治.现报告3例临床表现特殊而经胃镜证实为胃癌的病例.
作者:王兴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气性坏疽临床已少见,因轻度烫伤继发气性坏疽者实为罕见.笔者曾诊治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卢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小剂量(50±25)mg/d,中剂量(300±25)mg/d,大剂量(375±75)mg/d氯氮平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末、4个月末、6个月末、1年末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浓度,比较前后的变化,并对空腹血糖>5.6mmol/L的患者进行OGTT检测.结果:各种剂量氯氮平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浓度都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大剂量和中剂量氯氮平治疗时,在治疗的第4个月末空腹血糖比治疗前有差异(P<0.05),在治疗1年末时,差异显著(P<0.01),而低剂量氯氮平在治疗1年末时比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氯氮平治疗后各时间点糖耐量减退的发生率均上升,在观察的81例患者中,12例(13.8%)出现糖耐量异常.结论:氯氮平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的异常,表现为空腹血糖的升高和糖耐量异常,而血糖升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作者:张喜花;李秋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