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碧洋;黄绍华;叶海洪;罗强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48例)、轻度窒息组(37例)和重度窒息组(33例)新生儿血中NSE活性,以<12ng/ml为正常标准,评价新生儿窒息与NSE含量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窒息组血清NSE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以重度窒息组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新生儿窒息存在着神经元的损害,NES可作为判断神经元损害的指标.
作者:周微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保证危重病患者气道通畅及行机械辅助呼吸治疗,常需建立人工气道.经鼻气管插管既方便术者操作,又有助于气管导管固定,已成为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我院ICU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危重病伴有呼吸功能不全患者62例,现将经鼻气插管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覃芳红;韦柳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方法.多项研究表明,肝移植患者70%以上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1],这不但加重了肝功能损害,而且影响疾病的预后.肝脏是人体内各种营养代谢和储存的总枢纽[2],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器官,是机体代谢的中心器官,几乎所有营养物质都需在肝脏代谢,肝移植病人术前肝脏功能损害严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机体处于应激和高分解状态,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营养支持更具有其特殊性.
作者:黄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眼外伤作为眼科的急症.由于眼球的位置暴露,结构精细、脆弱,即使轻微的损伤也会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眼外伤对于保护眼球和挽救视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社会心理和医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了273例眼外伤患者的心理并进行相应的护理,现介绍如下.
作者:宁文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用药情况,规范医生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度36天共计19 086人次门诊自费处方,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品种数及给药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6%,单用、二联、多联构成比分别为68.5%、28.8%、2.7%.单人次用药品种数≤3的超过65%.注射给药占36.7%.结论我院门诊用药总体较合理,但儿科抗菌药使用率、用药品种数及注射给药比例偏高.
作者:宁霞;赵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案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对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是医院各级医务人员劳动的结晶.病案的内容系统地、完整地、真实地记录了医务人员为病人所做的一切工作.一份完整的病案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病人甚至社会各界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现代大卫生环境下,病案已不再局限于为医院管理及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社会需求--如医保(公费医疗、医疗统筹)、商业保险、公安司法机关、劳动鉴定、病残鉴定、医疗费用核查等等也越来越多地需要从病案中寻求依据.现代医院的管理要求,病案信息应成为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病案信息流需要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
作者:甘勇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抢救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题之一,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使患者血液动力学进一步恶化,危及病人生命.VT和VF对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往往无效,利多卡因的负性肌力作用较大,使用受到限制.合理用药及时控制心律失常对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1998~2004年应用胺碘酮治疗和预防CHF伴VT和/或VF患者2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远文;梁寿灼;杨红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因妊娠40+4周,阴道流液伴阵发性腹痛6 h入院.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时查体无特殊.产检:宫高34 cm,腹围97 cm,胎方位LOA,胎心音144次/min,宫缩规律、弱,宫口未开,阴道流液使pH试纸变蓝,骨盆外测量在正常范围.入院后宫缩逐渐增强,第一产程约4 h,宫口开全,上产床后患者情绪紧张、发冷、全身肌肉抖动,要求盖棉被.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呼吸稍急促,无紫绀,心肺未见异常,予以盖棉被后发冷、全身肌肉抖动缓解.
作者:龙海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学生健康状况,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9 923名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内科疾病、血红蛋白、HBsAg等项目的检查.结果生长发育迟缓、肥胖、营养不良平均发生率分别为7.41%、1.02%、6.55%,HBsAg检出率为4.19%,贫血、砂眼、龋齿患病率分别为16.25%、15.97%、32.56%.结论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儿童的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本地儿童的健康水平,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其中以营养供应不足、卫生保健意识和生活务件差为主要原因.
作者:罗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垂体前叶功能失常性疾病,可以表现为单一的(部分性)或所有的(完全性)靶器官机能减退,以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多样,起病隐匿,临床上可表现为轻微的疲乏无力到严重的危象,甚至垂体功能危象出现,常被误诊为某种肿瘤所致的恶液质,而使患者失去被救治的机会.我院1999年12月至2003年2月误诊老年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凤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急性冠周炎在临床是常见病,主要以冠周冲洗上药及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多年来笔者使用樟脑酚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访观察是肿瘤治疗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随访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医疗指导,以巩固疗效,使患者完全康复.我科自1979年建立随访室,但由于各种原因,随访率一直很低.2004年以来通过改进随访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作者:周富玲;张金桃;邓卓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射频消融术(RFCA)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已成为根治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1].我科1999年4月至2004年12月对74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施行了射频消融术,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作者:金献萍;覃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上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以西方国家发病率为高,而东南亚国家的发病率较低.乳腺癌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为10%,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有40万人死于该病,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谢筱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重症呼吸衰竭病死率很高,近年来多主张机械通气[2].机械通气对改善呼衰病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纠正缺氧、减少呼吸功消耗有肯定的效果[3].我科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对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病人采用美国产FOME-CUF低压气囊气管导管经鼻插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燕梅;姜振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荣康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止咳、平喘、镇静、吸氧、病毒唑等治疗,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荣康注射液.结果用药1~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退热、咳喘、呼吸困难改善、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荣康注射液对毛细支气管炎有明显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陈宇明;何晓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无瘤操作是为了防止肿瘤细胞扩散而在术前和术中所采取的措施,是继无菌操作之后对手术室工作质量的另一要求,在国内国外正日益受到重视.无瘤操作技术的目的一是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二是防止癌细胞的创面种植[1].我科医护人员在施行恶性肿瘤手术中经过不断实践,使无瘤操作技术的护理配合逐步走向成熟,并归纳总结了一系列施行措施和操作规范,为提高恶性肿瘤手术根治率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廖琦;郑玉萍;陈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新生儿低血糖是常见病,若诊治不及时可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由于大多数新生儿低血糖没有症状,不易被发现,故重视新生儿低血糖的监测与护理成为避免神经系统受损的关键.我们对63例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无1例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现将我们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李日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2003年2月至2004年5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5例,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作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光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新生儿胃肠穿孔的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病死率极高.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新生儿胃肠穿孔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珊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