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方华盛

关键词:低场磁共振, Gd-DTPA增强扫描, 脑转移瘤, 磁共振诊断
摘要: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诊断的作用.方法总结32例脑转移瘤病例,分析其平扫及增强扫描的MRI征象.结果幕上双侧大脑半球内,平扫发现40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52个病灶;幕下小脑脑干,平扫发现12个病灶,增强发现22个病灶;硬脑膜,平扫发现2个病灶,增强扫描发现12个病灶.结论Gd-DTPA增强扫描,由于脑转移性肿瘤实体部分出现明显强化,从而能发现平扫不能显示的病灶,故Gd-DTPA增强扫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儿98例临床分析

    早产儿是新生儿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死亡率远高于足月儿.由于早产儿系孕周满28~37周,体重1000~25000g,身长小于45cm,身体各器官组织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完善[1].

    作者:韦翠芬;周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雌激素在绝经后妇女取IUD中的应用

    我院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对72例绝经后取官内节育器(IUD)失败的妇女应用雌激素后再取IUD,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瘦素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瘦素(1eptin,简称LP)是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一种蛋白类激素.1994年由Zhang等人[1]首次用从肥胖小鼠中成功地克隆出肥胖(ob)基因,是其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

    作者:马南花;雷一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全脑照射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转移性脑瘤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性脑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颅内转移性脑瘤患者进行前瞻性治疗研究.先行全脑8mvxDT30Gy/10f@14d照射后,改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给转移性脑瘤再推量DTl5~20Gy/3~5f@3~5d.结果肿瘤消失13例,缩小>50%7例,缩小<50%3例,均无野外新病灶出现,有效率为(CR+PR)86.96%.随访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3%(21/23)、82.6%(19/23)和52.17%(12/23),现仍有10例生存者.结论全脑照射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转移性脑瘤是有效的,同时能控制新病灶的出现.

    作者:何报宁;陈松;朱海生;余新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脉通与西比灵联合治疗眩晕48例疗效观察

    笔者采用脉通与西比灵联合治疗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323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呈直线上升,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由于剖宫产率的增加,手术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加,给患者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作者:廖丹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舱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3例分析

    我院1994年安装使用高压氧舱以来,共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00余例,其中3例重症患者急诊高压氧治疗期间在舱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睿荣;徐曼;李恩仓;李林贵;黄芳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周期性麻痹4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①周期性麻痹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青年居多,与职业无关;②继发性周期性麻痹中甲亢占73%;③低血钾可以出现心脏受抑制表现;④肢体瘫痪程度与血钾下降程度无平衡关系;⑤低血钾可影响平滑肌;⑥周期性麻痹可伴血象升高.结论周期性麻痹有显著的临床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止10~16周妊娠136例报告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8例孕10~16周要求终止妊娠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双米组136例,口服米非司酮100mg,1次/d,连续2d,第3d取米索前列醇0.6mg塞进阴道后穹窿,1次/12h,连用3次.利凡诺组100例,取利凡诺100mg羊膜外注射.结果双米组完全流产率为73.76%,高于利凡诺羊膜组(24.76%),两组比较P<0.01.结论双米终止早孕是一种成功率高,副作用少,应用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春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神经内窥镜的清洁保养和灭菌

    神经内窥镜下手术是神经外科近年来开展的一种微侵袭手术,主要用于脑积水病人的治疗.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改良,神经内窥镜手术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作者:刘新莲;李柳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小于与适于胎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患肺透明膜病差异的探讨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中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患肺透明膜病(HMD)的差异.方法将VLBWI 72例按出生体重与胎龄关系及是否患HMD分组,从围产因素、胎龄、出生体重、患病率、起病时间、病情及3d内病死率等因素分析比较.结果在VLBWI中,围产因素如窒息、剖宫产、前置胎盘等可增加患HMD的危险,尤其在SGA是主要致病因素;AGA胎龄越小,越易患HMD,而SGA此种关系不明显;出生体重近似的SGA与AGA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患病的SGA与AGA病情及3d内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起病时间则SGA较晚.结论VLBWI在胎龄、围产因素等影响下,体重近似的SGA和AGA的HMD患病率、病情等可无明显差异;要降低HMD发病率,除了延长患儿胎龄外,还应尽量减少围产期各危险因素.

    作者:陈志军;黄惠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母乳性黄疸56例临床分析

    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和母乳喂养日益普及,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我院1999年4月~2002年4月诊治母乳性黄疸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86例冠心病病人静息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冠心病(CAD)的一致性.方法所有病人均行CAG及ECG检查.结果286例CAD病人,典型ECG阳性率仅35.66%,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狭窄50%~70%组阳性率12.90%,狭窄70%~90%组阳性率19.26%,狭窄≥90%组阳性率76.40%;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比较,单支病变组阳性率42.10%,双支病变组阳性率14.68%,三支病变组阳性率66.28%.结论部分CAD病人没有典型ECG改变,常常引起漏诊.对有典型病史者,应尽早进行CAG检查.

    作者:邓家强;曾知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入院护理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入院护理评估是整体护理的立足点,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指有组织有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写出护理计划的过程.

    作者:黄秀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东菱迪芙治疗脑梗塞50例疗效观察

    东菱迪芙为新型溶栓制剂,我科自2000~2002年用其治疗脑梗塞50例,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华;刘一尔;伍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T轴扫结合冠扫对发现鼻咽癌颅底受侵的作用

    目的探讨轴扫结合冠扫对发现鼻咽癌(NPC)颅底及颅内早期受侵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5例颅底受侵的NPC轴扫及冠扫的CT表现.结果轴扫可清楚显示NPC颅底破裂孔、卵圆孔、棘孔,枕骨斜坡及颞骨岩尖的结构的破坏情况,对蝶窦底壁、海绵窦及圆孔显示不佳;冠扫能清楚显示蝶窦底壁、海绵窦及圆孔等结构的破坏情况.结论CT轴扫结合冠扫能较全面了解NPC颅底及颅内早期受侵的情况.

    作者:谢东;李强;苏丹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评价

    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是指在肺炎治疗过程中或治愈后发生的非感染性腹泻,我科应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50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勇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检测血清后γ-微球蛋白在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后γ-微球蛋白(Cys-C)在糖尿病肾病(DN)及慢性肾功衰(CR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受试者分为糖尿病(DM)组、慢性肾功衰(CRF)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同时测定血清Cys-C及血清肌酐(CRE),血清Cys-C采用粒子增强的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在BN100特定蛋白分析仪上测定;血清CRE采用苦味酸法在贝克曼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DM组血清Cys-C为(1.005±0.32)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的(0.83±0.14)mg/L(P<0.05),DM组血清CR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RF组血清Cys-C为(3.55±1.27)mg/L,血清CRE为(496.03±426.7)μ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结论血清Cys-C对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功衰的诊断比血清肌酐更灵敏.

    作者:张德文;杨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小剂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观察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一症候群,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症,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作者:甘炳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梅毒实验诊断进展与临床应用

    全国性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991~2000年全国性病呈增长趋势,梅毒年增长51.63%[1].梅毒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P),是一种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的性病.

    作者:莫报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