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点刺试验在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应用(附76例报告)

陈惠文;陈新华;吴曙粤;钟薇

关键词:皮肤点刺试验, 过敏性疾病, 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皮炎, 儿童慢性病, 眼结膜炎, 外源性, 皮肤科, 发病率, 多发病, 常见病, 鼻炎
摘要: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鼻炎、眼结膜炎及外源性支气管哮喘,前三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后者是儿童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10例诊治体会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不良,甚至引起死亡.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10例,现结合临床资料谈诊治体会如下:

    作者:刘森林;顾明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肠道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作者:莫思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动脉留置套管针在危重早产儿的应用与护理

    动脉留置套管针用于反复采血,方便、安全、快捷,避免了反复穿刺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以及穿刺失败的血肿发生.我科于2002年8月至今对危重早产儿采用24GBD套管针动脉留置间断多次采血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晓燕;胡琼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夜间哮喘病人的护理

    夜间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特征,哮喘猝死大多发生在夜间.为此,做好夜间哮喘病例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简介如下.

    作者:黄雨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研究

    静脉输液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而且是对各类危重病人的生命支持手段.为此,有必要对静脉输液新技术进行研究探索,以逐步完善我国静脉治疗的护理管理,提高静脉输液的专业水平.现结合临床实践从以下四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邢淑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缺血亚低温脑保护研究的进展与临床应用

    自1938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Fay等首先将亚低温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有关亚低温的临床研究结果相继见诸文献报道.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复方二黄油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观察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往往影响放疗的进程及疗效.本科2001年3月至2003年1月使用复方二黄油中药制剂治疗鼻咽癌、乳腺癌根治术后、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小萍;何报宁;陈新;霍伟棠;朱海生;陈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补肺胶囊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补肺胶囊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口服氨茶碱片,气喘加重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肺胶囊治疗,每次5粒,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后观察1年.观察指标有:年复发次数,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C3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57.14%(P<0.01),治疗组在减少年复发次数,改善肺通气功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补肺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爱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测定血小板指数对小儿川畸病急性期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小儿川畸病发病第1周、第2周血小板指数变化及意义.方法用SF-3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5例川畸病患儿的血小板指数,并与25例健康小儿进行比较.结果川畸病第1周PLT开始升高,第2周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高度显著性(P分别为<0.01和<0.001),MPV在第1周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第2周虽有增大,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PDW在发病的第1周至第2周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P均<0.001).结论川畸病早期即存在血液的高凝性,抗凝治疗越早对改善预后会越好.

    作者:孟粤茂;苏忠英;陈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在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以双歧杆菌活菌制剂350mg/次,配以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3例单纯以蓝光照射,总疗程5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7.6%)高于对照组(44.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剂联合蓝光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优于单蓝光治疗.

    作者:周宇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一种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磷脂衍生物,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呼吸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凡能使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原因均可致PS分泌减少.

    作者:李柳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妇科微波仪治疗宫颈糜烂158例临床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生育期年龄妇女的常见病.慢性宫颈炎的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病率有一定关系.因此,积极防治宫颈糜烂,对保护妇女健康及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才英;盘兰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5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对妊娠、分娩均有影响.本文对我院近6年的10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韦秋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等.2000年10月至2003年4月,我科收治12例髋关节疾患及股骨颈骨折病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腹小切口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68例分析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的术式.我院1999年元月开始用经腹小切口改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切口长度在6cm以内,为传统手术长度的1/2,且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取普通子宫全切(即筋膜外子宫全切)和子宫次全切之优点,达到防止宫颈残端癌,保持盆底、阴道完整性和部分子宫颈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广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笑气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作用好,操作简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的镇痛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面罩吸入笑气后进行人流.对照组30例,用传统人流术.结果笑气自动扩宫总有效率达90%,镇痛总有效率达97.7%,均比对照组高.笑气还能明显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P<0.01),术中出血量不增加,且操作简单、方便.结论面罩吸入笑气是人工流产术中较好的镇痛方法.

    作者:黎鼎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干细胞治疗心肌损伤临床进展

    干细胞研究是当今世界各国细胞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对干细胞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项技术将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引发医学领域的重大变革,它对医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为人类战胜各种疾病,特别是肿瘤、自身免役性疾病、以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概念.

    作者:段小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治疗复治痰阳肺结核50例疗效观察

    本院于1995年起在抗痨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氧氟沙星治疗菌阳性肺结核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又宁;黄卫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8例疗效观察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NS)患者常存在高凝状态,其程度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平衡.抗凝是治疗NS的一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李万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集体急性萘中毒45例的救治体会

    2002年9月2日,梧州市发生集体性萘中毒共45例,现将其救治经过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雄文;董承武;曾业和;钱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