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梁盛华

关键词:脑出血, 胰岛素,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伴有高血糖急性期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胰岛素治疗伴有高血糖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进行血糖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高血糖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并且治愈率高,死亡率低.结论胰岛素治疗伴有高血糖的急性期脑出血具有积极的意义.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放疗并医院真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易感因素的不断增加,医院感染问题日趋突出,且医院真菌感染的比例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及放疗时间延长而增加.为了解放疗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状况,对住院放疗患者395例进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现将结果报告报下.

    作者:李晖;陈艳华;陆一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之我见

    20世纪70年代末,为遏制当时人口的急剧膨胀,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伴随着计划生育事业的兴起应运而生,经广大计生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欧乃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治疗性沟通技巧在肿瘤患者和家属中的应用

    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及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的原因不仅是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当机体受到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时,同样可以致病[1].

    作者:周翠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血糖测定并将测定,并分别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越低血糖升高越明显;血糖增高越明显预后越差.结论血糖的变化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估计其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赵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玻璃体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眼内感染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不仅导致失明,甚至无法保留眼球.我科于是1998年1月至2001年8月采用玻璃体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22例,疗效满意.现将治疗效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薛燕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胆管结石合并感染误诊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反复发热、寒颤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受凉后反复发热(39℃~40.5℃)、寒颤、乏力,无腹痛,食欲及大小便正常.

    作者:梁福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

    对病人实施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病人健康意识,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复发、提高生命质量的举措,是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江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995~2002年广西农村儿童肺炎死亡变化趋势

    目的了解广西30个卫Ⅵ项目县儿童肺炎死亡变化趋势及特点.方法对1995~2001年广西30个卫Ⅵ项目县66个监测乡18.84万5岁以下儿童进行肺炎死亡监测.结果肺炎仍是广西农村0~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占同龄儿童总死亡的25.12%.1995年0~4岁儿童肺炎死亡率为2404/10万,是全国农村肺炎死亡率的1.5倍,城市的9倍.7年来,0~4岁儿童肺炎死亡率降低73.7%(x2=295.22,P<0.001),但仍是广东农村儿童肺炎死亡率的2.6倍.肺炎死亡占0~4岁儿童总死亡比减少6.4%(x2=12.953,P<0.001);婴儿肺炎死亡占0~4岁儿童肺炎死亡的87.3%,构成比7年增加了27.3%(X2=45.237,P<0.001),其中新生儿肺炎死亡构成比增加16.7%(x2=20.128,P<0.001).结论增加贫困农村儿童保健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农村新生儿保健和提高农村婴儿肺炎医疗技术水平,是今后降低农村儿童肺炎死亡率的切入点.

    作者:梁继华;魏桐;赵尔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规范管理,加强婚前保健服务工作

    我院是全区第一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承担着柳州市主要的婚前医学检查(婚检)工作.由于院长意识到位,实行规范化管理,我院婚检人数一直名列前茅,疾病检出率由规范前(1999年)的14.14%提高到规范后的28.2%,在全区婚检工作检查评比名列第一,成为全区婚检工作示范单位.

    作者:刘青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预防心血管病事件的调脂外作用

    近年来,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都证实,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statins,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严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浅谈门诊预防非典型肺炎的健康指导

    自2002年年底以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疫情,这是一种新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一定条件下传染性极强,目前尚无疫苗预防和特效药治疗.

    作者:金彩梅;江道桂;李鹰;赵洪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30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又称重症胰腺炎,属高危急腹症.早期诊断易被忽略而延误,又因胰液的渗出损害邻近器官和造成微血管的栓塞,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可导致多器官衰竭,死亡率极高.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5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6例,无1例死亡.外科手术治疗30例,均为重症胰腺炎,死亡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正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痰液常见病原菌培养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呼吸道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肉汤稀释法测MIC,通过Sceptor数码分析系统完成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在1260份痰标本中,培养出444株致病菌,其中G-杆菌160株,G+球菌196株,真菌88株.G-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6.3%;G+球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71.4%;金葡萄球占总检出率的31.5%.由此推测下呼吸道感染以感染葡萄球菌为主.结论抗生素敏感率下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该引起医药学界重视.

    作者:李国豪;雷秀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48例新生儿高胆素血症的血清胆红素值及B/A比值的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间接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水平.方法测定新生儿高胆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计算B/A比值.将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组和无胆红素脑病组,并将其测定结果作比较.无胆红素脑病组又按病因分为溶血、感染、母乳、围产因素组.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男性为68.9%、女性为31.1%,男性高于女性(P<0.01);胆红素脑病组与无胆红素脑病组比较中,血清胆红素值和B/A比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无胆红素脑病的各组结果显示: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高的为溶血组(40.9%),血清胆红素值高的为溶血组[(291.1±120.6)μmol/L].结论检测血清胆红素、B/A,可为早期诊断和合理防治新生儿胆红素血症,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提供数据信息.

    作者:符宝铭;周春浪;欧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血栓通、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塞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纳洛酮、血栓通、高压氧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治疗,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及意识障碍转醒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显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为4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意识障碍转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作者:吴晓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护士对继续教育认识的调查

    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护理专业单靠一次性的传统教育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继续教育(CNE)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了解年轻护士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探索年轻护士在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方法,对我院220名年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为年轻护士继续教育的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卢云娟;陆丹;苏哓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超短波并感应电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我科1997年8月至2002年10月采用超短波合并感应电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碧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芬太尼伍用普鲁卡因用于PCIA疗效观察

    目前,吗啡和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主要药物,无论是经静脉或硬膜外给药,在剂量足够的条件下,可使90%左右的病人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1].硬膜外给药,用药相对少而镇痛完善,但尿潴留机会增多;静脉给药,常伍用一些镇静药以加强芬太尼的作用,减少用药量,但随之而来的中枢副作用增加.我院在不改变芬太尼浓度情况下配伍应用0.25%普鲁卡因应用于PCIA,效果满意,减少了并发病症和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何雪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运用综合法教学提高病理教学质量的探讨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和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改变以及机能和代谢等方面改变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1].

    作者:陈作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幼儿川崎病冠状动脉改变的临床价值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6均符合1988年婴幼儿川崎病(KD)16例,本文着重观测其冠状动脉改变情况,探讨其诊断及治疗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王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