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78例报告

邹颖;彭勇;顾松;陈洪雷

关键词:体部恶性肿瘤, X-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X-刀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78例体部恶性肿瘤(原发癌61例,转移癌17例),先给予常规外照射DT40~50Gy/20~25F/4~5W,体息7~10天后行体部X-刀补量治疗,分次治疗方法为DT4~8Gy/F,隔日1次,4~6次为1个疗程,平均治疗剂量为DT30Gy(24~40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示:61例原发癌中,53例肿瘤缩小或消失,8例无明显变化;17例转移癌中有14例肿块明显缩小.全部病例中治疗后12个月死亡14例.71例病人KPS评分有提高,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 X-刀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X-刀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病人预后是有益的.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普瑞博思治疗26例早产儿溢乳的疗效观察

    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溢乳、呕吐或胃食道返流等,并可引起某些严重并发症,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我院用普瑞博思治疗26例早产溢乳,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必须规范高血压病的治疗

    1概述上世纪60年代初,高血压病仍是脑力者易患的、发病率并不太高的疾病。1959年我国13 个省739204人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平均为5.11%,其中农民患病率为3.27%,由于我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上,从而认为此次高血压普查结果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应比5.11%低;20年后的1979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4012128人血压普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7.73%,其中郊区农民患病率达8.9%;1991年全国高血压病平均患病率升至11.8%,至1997年底我国高血压患者已有1.1亿人。

    作者:刘唐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巡回重点

    我院于2001年5月成功地为1例冠心病患者在心脏停跳下行主动脉--冠状动脉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术中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将巡回护士的配合重点报告如下.

    作者:李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研究近况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71%~90%可治愈,10%~25%左右预后不良.部分面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可残留联带运动和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痛苦.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改善微循环治疗、神经封闭、手术治疗等.美国医学会主编的<通用医疗程序编码>自1998年1月1日正式把针灸疗法纳入,认为是一种正式有效的方法.国内中医界长期使用针灸作为治疗面瘫的方法,并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做综述.

    作者:邱辉;张志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危急重症救治中的应用

    我院近年来应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于1360例危急重症的救治中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安生;陈录平;阳帆;王剑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神经心理障碍健康教育与脑损伤康复的探讨

    1998年以来,我们对颅脑损伤后伴有神经心理障碍的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指导与脑损伤康复的研究,观察其ADL功能恢复的影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淑金;磨飞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紫外线负离子综合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我科于1995年5月~2000年5月,应用3G-901型紫外线负离子治疗仪(常州武进医疗用品厂)配合药物综合治疗痤疮,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韦又铭;许志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片引产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简介女性,26岁,汉族,农场农民,以孕3产2孕24周,于2001年12月20日以中期引产收住本院产科.入院后经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B超、肾功、生化、心电图、X光盆腔摄片均无异常提示,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于当日由产科医生实施米索前列醇片引产术,于18.00时第一次阴道放入0.6毫克米索列醇片,半小时后孕妇出现不规律宫缩,两小时后无宫缩,复用0.6毫克米索前列醇片放入阴道内,半小时出现规律宫缩,自觉全身发冷,心悸、胸闷、气短,大汗,面色苍白,颈以下皮肤呈弥漫性花紫斑块,突然晕厥,测血压3.5/2.2kPa,脉细数、心率增快、呼吸困难,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毫克、中流量吸氧,肌注异丙嗪注射液50毫克,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静推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地塞米松10毫克分别+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20分钟后患者神志恢复清醒,孕妇面色红润,大腿以下皮肤仍呈花紫斑,血压回升为8/5.3kPa,脉博仍快,呼吸困难减轻.

    作者:张久红;邵春华;丁江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为于仲嘉教授于1990年研制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力学稳定、功能较全、配套完善等优点,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已被广泛认可并迅速发展[1].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我院施行单侧面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20例,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黄华夏;黄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疟疾伴血小板减少7例临床分析

    疟疾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传统认为疟疾破坏血液成分主要是溶血反应,破坏红细胞.我们在临床上发现疟疾常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我院近5年收治的疟疾病例中,伴有血小板减少者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凌;张新华;周天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刺四神聪联合脑多肽穴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四神聪联合脑多肽穴注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机制.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四神聪组、脑多肽穴注组及联合组各15例,分别统计治疗前后简易智力状态速检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并检测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值的变化.结果 MMSE积分及SOD值显著增加,ADL积分及NO值显著降低.结论针刺四神聪联合脑多肽治疗VD疗效肯定,其机理与改善氧自由基代谢,调节NO功能并减轻其兴奋性神经毒性有关.

    作者:唐胜修;唐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白介素15对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白细胞介素-15(IL-15)对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纯化的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PMN)与一定浓度的IL-15共育一定时间后,检测其吞噬热灭活白念珠菌和杀伤酵母型白念珠菌的能力.结果未受IL-15活化的PMN也可吞噬和杀伤白念珠菌,但IL-15可明显增强PMN的吞噬和杀伤白念珠菌活性,且这种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呈IL-15浓度依赖性.结论 IL-15可明显增强PMN的吞噬和杀伤白念珠菌活性,为IL-15用于治疗念珠菌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闻平;郭月芳;张建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乳腺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45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分成单发性骨转移受体阳性者为放+内分泌组,单发性骨转移受体阴性者为放+化疗组,多发性骨转移或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的患者为化疗+内分泌治疗组.结果止痛有效率放+内、化+放、化+内分别为100.0%、83.33%、96.55%,总有效率为95.34%;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放+内、放+化、化+内分别为100%、100.0%、85.0%,总有效率为86.95%.结论乳腺癌骨转移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用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对解除疼痛,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启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自1998年以来,我院先后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其中26例行动力加压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曹怀明;安瓦尔;叶强;唐岚;买合木提;吾买尔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遗传性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irway Hyperreactivity,以下简称BHR)和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至今仍未阐明,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在很多国家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1].目前对哮喘的研究已进入分子研究阶段水平,在已证实哮喘是一种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倾向的多基因遗传病基础上,确定哮喘易感性的相关基因成了目前国内外病因学研究热点之一.通过连锁分析,同胞配对分析等已筛选出一些与哮喘有关的特应性基因及其染色体侯选区域[2~4],现就目前BHR的遗传性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彭少杰;金永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脐血IgE与特应性疾病的关系

    IgE介导的特异性疾病早已被人们认识,血IgE检测也广泛应用于特应性疾病的诊断.新近有人提出,通过监测脐血IgE水平的变化,探索在婴儿期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早期的防治.本文就脐血IgE与特应性疾病的关系作简要介绍.

    作者:于波;吴曙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病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的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它手术[1].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现就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李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昆山市九十年代婴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为落实与完成<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降低婴儿死亡率的要求,我市建立并完善了婴儿死亡监测制度.现对我市1990年至2000年婴儿死亡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罗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吻合器痔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运用吻合器痔切除术对10例Ⅲ、Ⅳ度环状脱垂内痔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0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4天,病人疼痛感较轻,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吻合器痔切除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术后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黄顺荣;秦千子;麦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云南版纳地区傣族儿童营养性疾病现状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傣族饮食习惯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关系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方法回顾统计10年来傣族儿童营养性疾病发病情况及喂养调查情况.结果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发病率高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P<0.05).结论傣族儿童营养性疾病与该民族的饮食习惯关系密切,改变目前傣族儿童不科学的喂养及饮食习惯是主要的防治对策.

    作者:张克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