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纪平;季忠;潘正文
1 病历介绍患者卢某,女性,32岁,工人.因反复发作性心慌,饥饿感、大汗、头晕、皮肤苍白15天于2001年1月15日入院.每次症状发作进食即可缓解,近期体重增加7.5kg,无意识障碍,无昏迷,无大小便失禁.门诊查血糖2.7~3.2mmol/L.当时查体:体温37 C,脉搏80次/分,血压90/60mmHg,体重51kg,身高156cm,神志清晰,查体合作.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三次OGTT试验血糖波动在2.02~10.74mmol/L之间,放免法测各时相胰岛素均大于160mIu/L,C-肽大于4mmol/L,D-860试验血糖波动在3.0~5.0mmol/L之间,各时相胰岛素均大于160mIu/L.饥饿试验(72小时)尚能耐受.
作者:谢纹;黎南中;潘素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3岁,右膝关节疼痛4个月.疼痛为突然发作针刺样跳痛,以午后、夜间为著,病初开始时,右膝关节皮肤紫红色,发亮.有松毛虫接触史.检查见:右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浮髌试验阳性,X线表现:右髌骨可见多数小囊状骨质破坏及花边状不规则骨膜增生,周围软组织稍肿胀,右膝关节间隙无窄.
作者:檀大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自1997年以来,应用射频对喉尖锐湿疣4例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8个月~43岁,平均12.9岁,均为住院病例.4例喉尖锐湿疣患者中,3例为小儿,全部足月顺产第一胎,其中1例患儿的父亲有冶游史,2例患儿入院时伴吸气性呼吸困难,故术前行气管切开,1例患儿在外院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后转来;4例患者病变部位在会厌1例,披裂、声带、喉室1例,声带1例,声门下及声带1例,全部病例在术前或术后均有病理证实.
作者:尹曼莉;朱习平;覃杨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于2000年2~12月,在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对600名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宣传效果的调查,发现健康教育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玲;黄丹;罗桂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在70年代以前,我国人群血脂水平远远低于西欧各国,90年代的一次普查证实,我国人群血脂水平比80年代升高0.09~0.21mmol/L[1].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不断改善,高脂血症的发生将会不断增加,一些研究认为性别对血脂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对本市5所学校教师进行血脂水平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桂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为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优越性及疗效已得到肯定.但随着适应症及手术范围的扩大,其并发症也有所发生.我院1998年6月至2000年12月所开展的鼻内窥镜手术103例,共出现并发症22例.为探讨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农振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险急的急腹症,且并发症多、愈后差、病死率高.以病人为中心,护士按护理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做出全面、有效的连续性护理,是对重症胰腺炎的各种并发症的早期预防、观察、治疗、急救处理的关键.
作者:陈美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小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28例小儿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6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为治疗组,用高压氧少于2疗程38例,超过2疗程3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42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对照组治愈26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P<0.01.高压氧治疗少于2疗程治愈率44.74%,超过2疗程治愈率83.33,两者比较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小儿颅内出血疗效好,安全;延长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庞进军;王飞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煮沸消毒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且效果可靠[1].自1998年9月以来,我院供应室采用蒸汽煮沸消毒对临床科室使用后的医疗用品进行清洗前的消毒,效果可靠,使用安全、方便且费用低,可减少周围环境的污染,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爱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76年美国学者确定了军团病的存在,迄今为止,国内逐渐有散发病例报道,并有数次暴发流行[1,2].但医务人员中集体暴发军团病尚未见报道.1996年1月我院医务人员发生了一起军团病暴发,现将临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刘伟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验证张路指数(ZLI)在广西壮族新生儿体格发育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561例壮族新生儿进行测量体重、头围、身长,然后根据ZLI=体重(g)-250/头围(cm)×身长(cm)×2公式计算张路指数,并通过87例小于胎龄(SGA)儿,35例大于胎龄(LGA)儿,413例足月适于胎龄(AGA)儿的原始数据对ZLI与惯用的胎龄--体重法进行验证比较.结果壮族新生儿的ZLI均值AGA儿与全国协作组提供的参考值相一致,而LGA儿明显高于AGA儿,SGA儿的ZLI均值明显低于AGA,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差异持续达1个月.3天内ZLI值与胎龄--体重法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68%、84%、81%,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32%和16%,与全国验证结果相比,除符合率偏高(P<0.01)外,余各率均一致(P0.05).结论 ZLI同样是适用于综合评价壮族新生儿宫内及生后0~2个月体格发育的好指数.
作者:潘红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过去多采用大隐静脉剥脱术.1990~2000年,我们采用缝扎法用于此病的辅助治疗,获较佳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患者及家系成员中红细胞内SOD-1活性变化.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红细胞内SOD-1活性.结果在2个家系中发现6例SOD-1活性下降.结论在SOD-1活性下降的2个家系可能为ALS1型,红细胞内SOD-1活性测定有可能作为ALS1型患者及症状前诊断的方法之一,并可用于FALS初步分型及基因检测前的筛查.
作者:王进;罗杰峰;梁秀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慢重肝)死亡率高,近年来在48.8%一64.7%之间[1,2].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因此各种合并症的及时处理,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健.为加深了解慢重肝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因素,我们对85例患者进行了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黄国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梗阻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8%~20%[1],右半结肠癌占17.4~34%[2]以左半结肠癌发生为多,并多见于高龄晚期患者[3].由于癌性梗阻为一种慢性梗阻,一旦出现典型梗阻症状时,易导致肠壁坏死和穿孔.而急诊手术因不能进行肠道准备,加上病人大多全身情况差,故手术死亡率高.近年来将金属内支架应用结肠癌梗阻的治疗,已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梗阻性结直肠癌置入金属内支架引流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黄顺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已成为眼科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在发达国家被列为四大致盲原因之一.我国近年来由于传染性眼病明显减少,居民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日益增多.预防和阻止DR造成的失明已成为各国眼科工作者积极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在目前尚无彻底根治和预防DR药物的情况下,开展光凝治疗乃是防止DR失明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激光基本原理、适应症、治疗方式及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作者:周平;区显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了世界50%以上的人口,被认为是一种感染率高的细菌性传染病,尽管绝大多数Hp感染是无症状的,但感染的后果却不容忽视.Hp感染将会导致胃粘膜进行性的损害,终损害胃的形态和功能.事实上,Hp感染的临床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胃癌可能是儿童Hp感染的远期后果[1].由于儿童时期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吸烟、饮酒、服用NSAID药物与社会活动)较少,故儿童Hp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对查明Hp的传染规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姜海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模型,观察结肠组织中NO、MDA、SOD的变化.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组各10只,实验组和治疗组用乙酸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SASP(80mg/kg/d)1ml/d灌肠,采用组织病理学进行损伤指数评分;生化法检测组织中NO、MDA、SOD值.结果实验组NO(518.7±45.3μmol/g)、MDA(30.6±2.18nmol/g)均显著增高于对照组(196.5±29.1μmol/g,6.82±0.81μmol/g,P<0.01)、治疗组(298.2±27.15μmol/g,14.79±1.92μmol/g,P<0.01);实验组SOD(11.06±1.82u/g)显著降低于对照组(22.2±1.62u/g,P<0.01)、治疗组(17.7±1.76u/g,P<0.01),实验组的损伤指数(3.89±0.78)显著高于治疗组(1.3±0.48,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值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由基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过程并降低自由基水平,可以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黄俊;罗和生;李颖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肠道炎症性疾病常伴有溃疡,如无特异临床症状,X线鉴别诊断很困难.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X线诊断水平,笔者对20例肠道炎症性病变进行分析.
作者:谭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现将12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高血压病患者128例,男82例,女46例,年龄为60~91岁,平均70.5岁.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UCG、心脏X线、血糖、T3、T4检查.入选病例均排除继续性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疾病.
作者:陈焕章;林志斗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