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丁丙诺啡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黄映善;叶有国;黄明英;黄志强;苏高盛;宋建文;黄云峰

关键词:硬膜外, 自控镇痛, 丁丙诺啡
摘要:目的探讨LCP模式丁丙诺啡的低有效止痛浓度.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效果优的手术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六组,以0.2%布比卡因100ml+5mg氟哌利多为基础液,除第Ⅵ组单纯用0.2%布比卡因外,其余加麻醉性镇痛药,Ⅰ~Ⅳ组丁丙诺啡分别为0.1mg、0.15mg、0.225mg、0.3mg,Ⅴ组为吗啡5mg.对比其48小时用药量、手控次数、镇痛效果、副作用.结果用药量和手控次数Ⅱ~Ⅴ组无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Ⅵ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镇痛优良率Ⅱ~Ⅴ组无差异,与Ⅰ、Ⅵ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分别为P<0.01、P<0.005).不良反应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Ⅴ组(P<0.005),Ⅴ组与Ⅳ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吗啡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丁丙诺啡;在上述基础液的条件下,丁丙诺啡的有效止痛浓度以0.0002%为宜.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滴注双黄连致过敏性休克1例

    双黄连粉针剂为棕色粉未、味苦、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其不良反应常见是胃肠道反应、皮疹、局部微血管疼痛、肠痉挛[1]等症状,一般减慢速度后症状很快消失.我们遇到1例因静脉点滴双黄连粉针(冻干)剂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桂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强化戊二醛对吸痰管消毒效果的观察

    下呼吸道感染在所有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中占第一位[1],气管切开病人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占同期病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总数的68.1%[2].其原因除与病人意识障碍、长期卧床、误吸、气管切开有关外,吸痰管消毒不彻底也是其中之一.为探索一种高效快速、安全实用、价廉的消毒法,本组采用2%强化戊二醛浸泡法对吸痰管进行消毒,用0.5%过氧乙酸、2%消佳净浸泡法进行对照消毒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连初秋;何卫;凡金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特点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近年为人们所认识的一种哮喘类型,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被人们误诊、漏诊.作者近年诊治21例,并结合1991~1997年文献报道的98例进行分析.

    作者:陶涧;何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善得定治疗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24例临床观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996年以来,我们对24例经垂体后叶素治疗无效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改用善得定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詹志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重复阑尾伴发肠系膜囊肿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12岁,因右下腹疼痛伴发热5天于1998年10月22日入院.T38.8℃,P95次/分,R22次/分,BP120/90mmHg,腹平坦,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以麦氏点明显;右下腹似触及约8.0cm×7.0cm囊性肿块.肠鸣稍弱,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作者:陈小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癌的影像学诊断近况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除钡检以外的CT、EUS、MRI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放射科医师对胃癌的认识不仅是诊断而已,而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及TNM分期也需了解,这对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评价疗效,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韦湘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之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被误诊为肉瘤的原因.方法观察74例被误诊为肉瘤的结节性筋膜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其中对62例采用ABC、LSAB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74例病人临床表现均为良性经过,但镜下组织学极似肉瘤形态,68例获随访,结果均存活,复发率不足1%;62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MSA、SMA和KP1部分病例阳性,Keratin、S-100、Desimin均为阴性.结论结节性筋膜炎本质是炎症而非肿瘤,注意临床资料,并结合镜下无巨大怪异细胞、无坏死等特点是避免误诊为肉瘤的关键.

    作者:黄照权;Philip W.Allen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分析

    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明显的扩张外周血管作用,能使肾血流量增加,促进尿钠排泄和对抗儿茶酚胺及血管紧素Ⅱ的作用,且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我们应用PGE1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3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60例临床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叫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系上消化道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症候群.发病率高,但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因此治疗药物多种多样,疗效不一,严重困扰患者.我院于1995年4月起用西沙必利治疗FD患者160例,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汤似珑;金丽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侧卧位气管内插管的体位配合

    侧卧位是手术常用的体位之一,主要用于胸肺、脊柱、肾输尿管的手术.而侧卧位插管一般情况下不做常规使用,但在特殊情况下应用,有助于病人的抢救.1990年以来我们配合麻醉师对18例患者在不同情况下行气管内插管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跃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32例疗效观察

    非洛地平是一种长效钙拮抗剂,可选择性扩张动脉,降低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我们采用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3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毅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诊断(附70例分析)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head,简称ANFH)是常见的关节疾患,据统计约30%~50%的患者双侧髋关节受累,青壮年多见.目前在基层医院,X线平片仍为诊断和分期的重要手段.现将本院收治的70例ANFH的X线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覃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

    高龄心肌梗塞病人,病情多重且复杂,治疗比较棘手.本文对我院1995~1998年收治的70岁以上3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高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作者:王栋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缺血性中风68例临床观察

    1994~1997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68例轻、中度缺血性中风进行临床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的护理体会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广泛增生浸润,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化疗后骨髓受到高度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1],感染机会增多,加强护理是控制感染等并发症的关键.我科近4年来收治急性白血病患者48例,在化疗期间控制感染等方面的护理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蒙桂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报告

    本院1996~1998年共收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共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瑞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脑炎的脑电图改变与早期诊断(附68例分析)

    为了探讨脑电图对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简称腮脑)的早期诊断价值,我们对1990年9月至1999年10月间临床确诊的腮脑患儿做脑电图分析.

    作者:宋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肺心病病情加重的护理因素分析及预防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1],秋冬季多见,诱发病情加重的因素较多,其中护理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对28例肺心病病情加重的护理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消除诱发因素,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张善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混合性中风11例临床分析

    随着计算机摄像技术的发展,混合性中风逐渐增多,我科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冀荣;吴贤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美心力与立其丁、多巴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22例疗效观察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比较危重的疾病,治疗棘手,病死率相当高.我们于1997年6月至1999年5月采用美心力与立其丁、多巴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2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成华;陈丽仙;刘惠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