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调查分析

白启明;王岩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 抑郁障碍, 脑卒中后抑郁, 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脑血管疾病, 国外文献, 发生率, PSD, 调查
摘要: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0%~50%[1].PSD可诱发或加重脑卒中患者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调查,现报告如下: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医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科引起医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两年间4 275次住院患儿家属中发生的28起医患纠纷,发生率为 0.65%.结果:这些起纠纷中虽然都未达到经济赔偿的地步,但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科室的正常工作,少数纠纷对医院产生了负面影响.结论: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是防范和减少医患纠纷的根本,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之关键所在

    作者:高凤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改良延长切口腹壁整形术1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腹壁整形术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壁松弛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自2003年共治疗18例,其皮瓣血运好,术后随访6个月,效果均较满意,腹部较术前平坦,腹侧曲线得到改善,皮瓣基本完整成活.结论:改良延长切口的腹部去脂术,是一种可取的腹壁整形手术方法.

    作者:孙亦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腹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173例体会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全部病例均于术终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吗啡2mg、0.5%布比卡因5ml.将硬膜外导管末端与镇痛泵相连接,泵内药物配方:吗啡5~10mg,0.5%布比卡因20~3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镇痛药2ml/h速度,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定硬膜外自控镇痛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无痛82.4%,良好6.3%,基本满意4.4%,不满意及无效6.9%.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赵宗彦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性院内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于符合CCMD 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别选择40例作为实验组(分在康复病区,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分在治疗病区,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传统医疗护理).采用住院病人护士用观察量表,在实验前后分别观察评分,并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NOSIE评分值有显著差异,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动、精神病表现、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等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性康复治疗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了传统治疗护理方法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结论:在传统治疗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作者:赵山;谢三妹;崔中俭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腹腔镜仪器的清洗、消毒与保养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轻、切口小、病人痛苦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但其仪器精密且昂贵,而且结构复杂,易损坏;大多数医院仅将器械在短时间内消毒后重复使用,由此也带来了医院感染的新问题.

    作者:张建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近12年间收治的4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68例再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5.6%(68/436),病死率为33.8%(23/68).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因素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波动较大.故术中彻底止血及术后将血压控制平稳是避免和减少再出血的重要因素,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李阳平;刘光宇;秦义民;王晓龙;赵林;李兵桥;呼和巴特尔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更年期妇女妊娠的危险性与避孕方法选择

    妇女的更年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乃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更年期妇女生育功能虽然减退,但如不避孕仍然有妊娠的可能.而更年期妇女发生妊娠则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更年期妇女应选择适当的避孕措施,避免妊娠带来的危险因素,但也要考虑某些避孕措施对更年期妇女的危害.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更年期妇女妊娠的危险性与避孕方法的选择以及避孕注意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新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断指再植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实施

    我科通过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健康宣教,并针对不同护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配合治疗,减轻心理压力[1].正确的健康教育使护患关系达到相互配合的心理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运用健康教育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已被医护人员所接受和认同[2],在治疗中起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朱雪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护理报告

    嗜血细胞综合征亦称嗜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是一组以发热伴皮疹、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以及组织细胞吞噬形态完整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各异,发病因素多样,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多继发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大多为病毒,其次为细菌、支原体等,亦可由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也常因病毒感染而诱发.一般而言,发病年龄小于2岁提示家族性嗜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可能性大,且多有阳性家族史,属隐形遣传,诊断较为困难.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大蒜素胶囊三联及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蒜素胶囊三联及四联疗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92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治疗1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大蒜素胶囊治疗;B组(治疗2组)31例,口服奥美拉唑十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大蒜素胶囊治疗;C组(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治疗.治疗均为7天.7天后,3组均继续服用3周奥美拉唑.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快速尿素霉实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结果:HP根除率以意向治疗分析(ITT)和完成治疗分析(PP)表示.92例均可纳入ITT分析.A、B、C组的ITT分别为83.87%、90.32%和83.33%;PP分别为86.67%、93.33%和 86.21%.B组HP根除率比C组稍高,但3组间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ITT及PP分别是93.55%、96.67%、96.77%及100.00%、93.33%、96.55%,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均能耐受.结论:大蒜素胶囊三联、四联疗法1周治疗均能有效根除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治愈球部溃疡.虽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与低剂量克拉霉素基础PPI疗法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四联更为理想.

    作者:王飞;张战利;侯素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吉林市重点高中340名高一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SCL 90(Symptom checklist 90)对吉林市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殿国;李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

    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结肠炎性病变,呈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以溃疡为主,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临床突出表现为腹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情绪、激动、劳累、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常为发作的诱因.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骤.病程可为持续性或呈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的慢性经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日趋引起重视.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淑兰;宋秀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开展儿童保健计划免疫知识培训的体会

    儿童的预防接种、保健是基层防保科的一项重要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随着人群流动的频繁而复杂多变.把防保科的各项工作做到实处,就要深入到社区、走进家庭,让整个人群认识到预防保健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家长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家长和医生的紧密配合才能够使每个儿童得到健康保护.

    作者:张春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SCL-90评定分析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状态与正常人的差异.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采用SCL-90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明显的紧张、焦虑、恐惧、偏执,SCL-90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常模,女性对事件的反应态度较男性更强烈.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较差,必须进行心理教育、咨询和治疗,防止或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双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精神分裂症合并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

    精神分裂症、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均可导致精神障碍.但同时合并精神分裂症、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病例比较少见.本文介绍一例发病前有脑外伤史,发病后又合并脑血管意外的病例.

    作者:倪花;徐维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烧伤四号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好而导致软织组溃烂和坏死.临床上,褥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病人,现将我科治疗褥疮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梁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伤湿止痛膏与麝香追风膏穴位贴敷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伤湿止痛膏和麝香追风膏穴位贴敷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伤湿止痛膏穴位贴敷治疗,对8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进行麝香追风膏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伤湿止痛膏治疗第1周内咽痒、咳嗽均消失者34例,治疗第2周内咽痒、咳嗽均消失者17例.治疗2周后咽痒、咳嗽均未消失者为治疗无效患者共9例,治愈率85%.麝香追风膏治疗第1周内咽痒、咳嗽均消失者40例,治疗第2周内咽痒、咳嗽均消失者28例.无效12例,治愈率85%.结论:麝香追风膏穴位贴敷和伤湿止痛膏穴位贴敷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效果较好,两者无明显区别.

    作者:林晶;蔡秀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51例,药物加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组(联合组)49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2]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显著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作者:闾金杰;黄胜华;张秀华;褚衍祯;叶成启;张怡立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小儿厌食症辨治体会

    小儿厌食症,是以小儿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其主症,属于中医的疳积范畴.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多,父母溺爱,多吃零食,此症逐年增多,而且城市儿童明显多于乡村儿童.病因虽多,但主要是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喂养方法不科学,片面强调给孩子以高营养滋补食品,超越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孩子偏食和喜吃零食的不良习惯,皆可导致脾运失健,胃不思纳而致厌食.

    作者:唐盛举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加强基础护理以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跳骤停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具有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有许多因素如排便、饱餐、精神刺激等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跳骤停.因此,如何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消除不良因素,防止心跳骤停是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作者:卢曼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