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瑞雪
目的:通过在手术室手术器械消毒过程中应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建立一个完整、灵活和实时的手术器械消毒流程管理系统。方法:以Windows系统为平台,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结构,部署于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基础上,配合主动式RFID模块、手持终端机、PC以及服务器的使用。结果:手术器械RFID管理系统的实施,健全了器械包档案资料,为责任问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准确记录器械包消毒过程避免错误发放;严格限制了器械包的消毒有效期;保障了严酷环境下消毒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绩效考核及事后追溯提供了有效的数据。结论:手术器械RFID管理系统的实施促进院方实现整个医疗器械管理流程数据透明化、可追踪化及可视化管理,进一步推进医院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作者:时航;曾凡;黄昊;姬晓波;史森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设计一种自动闭环机械通气控制器,为改变临床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通气参数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判断进行设定的现状。方法:针对闭环控制系统要求,设计两个闭环控制子系统: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浓度的PETCO2控制系统和调节呼吸弹性的呼气末正压(PEEP)控制系统。PETCO2控制系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能够与PEEP控制系统联合工作。结果:实现了患者PETCO2和呼吸弹性水平的闭环自动控制。结论:自动闭环机械通气控制器可在维持必要通气的基础上,降低呼吸弹性,提高了临床呼吸治疗效果和质量。
作者:端慧敏;陈爱华;詹宁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加强食品放射性监测中样品制备和测量方法学研究,建立快捷的预处理方法。方法:将圆柱盒灰样改为马林杯干样,采用低本底γ能谱仪测量蔬菜、大米、牛肉及海产品等10类食品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采用无源效率刻度(LabSOCS)与有源刻度验证结合法,计算马林杯样品对应的效率。将分析得到的小可探测浓度(MDC)值与圆柱盒灰样比较。结果:与圆柱盒灰样对应的灰化法相比,样品的预处理时间由7 d左右缩短至1~3 d,可以自动低温烘干完成且不产生明火和烟雾,测量72 h,对137Cs的MDC范围为0.02~0.180 Bq/kg。结论:采用马林杯干样可极大缩短样品预处理时间,而对应的MDC与圆柱型灰样在同一量级范围内,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
作者:拓飞;张京;李文红;张庆;周强;徐翠华;张建峰;苏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为卧床及行动不便患者研制一种方便测量体重的医疗设备,以满足其体重测量的需求。方法:将压力传感器置于病床的4个支撑脚下方,测量出病床及患者重量之和,再减去预置的病床重量,而得到患者的准确体重。结果:该体重测量设备可方便、准确地测量卧床及行动不便的患者体重数据。结论:卧床患者体重测量设备操作便捷,可有效解决卧床及行动不便患者测量体重的困难,本设计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侯羿;闫涛;闫伟;许敏光;蒋勇;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X射线数字成像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FX数字X射线机,对50例患者脊柱进行分段拍摄,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拼接出全脊柱无缝连接的优质图像,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结果:50例患者全脊柱正侧位片,其中46例显示了颈、胸、腰及骶尾骨完全连接,清晰度和对比度较好,另外4例为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图像不完全,但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数字化全脊柱成像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在一张X射线片上显示全脊柱图像;②摄影技术相对简捷,易操作;③易于保存传输;④节省患者检查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普及全脊柱成像技术能够对临床提供很大帮助,为影像数字化进程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者:孙涛;姜勇;李大鹏;韩善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行子宫肌瘤切除的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术中对患者血压(BP)、心率(HR)和手术牵拉反应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血压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2,x2=6.251;P<0.05);②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局麻药的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78,x2=9.674,x2=12.256;P<0.05);③观察组麻醉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76,P<0.01)。结论:在子宫肌瘤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好,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
作者:魏福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百胜魅力50彩超采用MyLa系列产品革新性的超声模块化架构和人体工程学设计,拥有极其灵活的多样化配置和全面应用的高科技探头群,具有操作简便、故障率低及简捷友好的操作界面等诸多优点,受到各大医院青睐,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经历,现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3个故障案例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1-2]。
作者:张谷敏;张伟;尹晓峰;张康;李兴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高压氧舱使用的广泛性与高风险意味着在使用时必须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方法:结合质量管理与临床使用的要求,对高压氧舱进行定期检测,制定预防性维护和保养计划,做好气路、控制系统和操作部分的预防性维护保养。结果: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和临床使用人员相互配合,从定期检测、人员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三个方面确保高压氧舱安全使用。结论:制定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严格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操作和使用培训,从而保障高压氧舱的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鲁永杰;何彩红;王金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依据医学超声图像固有特点,对B型超声医学图像滤波技术进行研究,以达到大幅度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方法:通过Matlab等工具实现B型超声诊断仪图像的均值滤波、中值滤波、自适应中值滤波、小波变换以及各向异性扩散方程滤波。结果:对常见的B型超声诊断仪滤波算法进行了比较与研究。结论:所有的滤波方法对图像信号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对噪声亦有抑制。均方误差反映了滤波图像在抑制噪声的同时,对细节的保持情况和超声医学图像两者之间达到一个佳的平衡。
作者:谢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几何效率与准直宽度及管电压的关系。方法:使用长杆电离室测量不同准值宽度以及管电压下体模内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其几何效率。结果:多排螺旋CT的几何效率为11%~68%,其中中心位置的几何效率为11%~49%,边缘4个位置的几何效率为16%~68%,加权几何效率为17%~58%。随准直宽度的增加,几何效率明显增高,而管电压对几何效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多排螺旋CT几何效率受准直宽度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应选择适当的准直宽度进行扫描以减小患者的辐射剂量负担。
作者:庄静文;白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RTTU)对测量正常人群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实时三平面超声技术,评价32例健康体检的成年人左心房功能(包括左心房存贮容积、管道容积及主动射血分数),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上述参数,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在左心房存贮容积(LARV)、左心房管道容积(LAC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方面相比,无差异;LARV、LACV及LAEF在三平面图像和二维超声图像显示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LARV=0.82,rLACV=0.85,rLVEF=0.88;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正常人左心房功能时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李秀珍;吴晶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医用吻(缝)合器具有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得以往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得以病灶切除,提高了手术的疗效,为高难度手术和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国产医用手术缝(吻)合器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快速发展的工艺技术水平在市场占有率上逐年提高,在开放式手术的应用中已逐步超过国外品牌,在腔镜手术中,国产吻合器也争得一席之地。目前,吻(缝)合器在国内三级医疗机构中应用逐渐普及,广泛应用于食管、胃肠道重建,在内镜手术中完成肺大泡切除、脾脏、子宫、胰腺及十二指肠等部位手术。
作者:常林凤;刘宝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用抗菌药物采用频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为奥硝唑,消耗量高的为奥硝唑,销售金额高的为奥硝唑、头孢替安,用药频度高的为奥硝唑,使用比较合理的药物为青霉素钾、头孢替安及奥硝唑;使用不合理的药物中青霉素、头孢唑林的金额排序/DDDs(用药人次数)排序均高于1;头孢美唑的金额排序/DDDs(用药人次数)排序值低,且低于1。单独用药比例仅为0.56%,联合用药中二联用药所占比例高,为76.67%。结论: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所用抗菌药物存在使用时间较长、用法用量不当的问题,应该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医院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樊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PFL)急性损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26例MPFL急性损伤患者的0.35TMRI影像资料。结果:26例患者均为单膝受累。MRI主要表现:MPFL区域信号增高(n=26)、韧带周围肿胀(n=11)、变细(n=11)、中断(n=4),以轴位显示佳。病变部位:股骨侧10例、髌骨侧14例、体部2例。伴发症:伴髌骨半脱位和(或)脱位13例,伴骨折和(或)骨挫伤22例,伴软骨损伤15例,其他韧带损伤14例,膝周肌损伤9例,滑膜囊及关节腔积液26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12例,髌股关节先天性异常4例,滑膜病变7例等。结论:MRI是评价MPFL损伤及其伴发病变较佳的检查方法。
作者:丁长青;李军;王安震;孙迎迎;王雪璐;罗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基于MSP430单片机和CH376接口芯片的U盘方式心率失常记录仪存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采集到的人体心电信号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变为数字信号输入到MSP430中,单片机将数据通过CH376接口芯片写入U盘中。结果:实现了MSP430单片机对CH376接口芯片读写操作的控制,将采集的心电数据实时存储于U盘。结论:基于MSP430单片机和CH376接口实现心电信号的存储是可行的,完全满足心率失常记录仪的存储心电信号和采集数据的要求。
作者:姬军;曾维佳;袁青;王云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2台血透机样本,以两种主要进口品牌为主。其中16台采用传统的预防性维修模式进行保养,另16台采用基于质量控制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进行保养,即采用HDM99XP型基准仪对血透机的5项主要指标进行检测,保养周期为16周,然后将两种预防性维修模式下的设备故障率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基于质量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较传统的维修模式故障率更低,且具有定量、客观及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的优点。结论:基于质量检测的血透机预防性维修模式较传统的预防性维修模式保障效果更好,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预防性维修模式。
作者:何宇;郭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实现战时评估战伤伤情的红外影像方法与设备预警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管理成本,有效服务于战争环境。方法: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设计智能动态定位管理系统。建立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实现设备智能定位预警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结果:智能定位预警系统的建立,可实时了解战时环境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和使用状态,及时获取有效数据,通过身份识别与定位,实现医疗设备的预警智能信息化管理。结论:利用RFID的原理、特点及医疗设备管理监控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可实现对医疗设备的移动跟踪记录、报警以及设备的统计报表等管理目标,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设备的预警管理机制。
作者:佟东宁;王丹;蒋知新;李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救医疗设备的风险类型,为医院急救医疗设备的安全及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为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方法:从风险管理模式、风险分析方法及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风险控制的重点内容并给出具体方法。结果:急救医疗设备具有高风险性,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对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和维护保养要求较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结论:医院应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和风险管控,为正常和应急情况下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郑艳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总结计算机应用程序中表单验证技术的实现方法,以完善手术患者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应用不同的表单验证技术设计开发基于LAMP运行环境的手术患者评价系统。结果:该系统通过表单验证技术,对患者提交的评价数据进行筛选、过滤及纠偏,使得评价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且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使其实现了患者手术后可与手术团队及时沟通并准确反馈术后感受的设计初衷。结论:表单验证技术包括传统后台服务器端验证和基于AJAX技术的综合验证,两者无绝对的优劣,应当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选择。
作者:沙飞;杜菁;刘文艳;潘清;王珂;谢艳;田新;翟阳阳;李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讨论鼻骨测量在胎儿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年内有病理及染色体诊断依据的41例唐氏综合症(DS)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对结果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描述鼻骨与超声孕周的关系。结果:正常胎儿的鼻骨长度随着孕妇孕周的增加而增加,鼻骨与超声孕周的回归方程为Y=0.238+0.0246X,F=78.65,胎儿鼻骨长度与孕周均呈直线线性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01,P<0.05)。鼻骨短小在相应各孕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1~14周、15~18周及19~22周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8, t=-2.369,t=-2.195,t=-2.195;P<0.05)。结论:通过产前筛查扫查胎儿鼻骨,准确把握特异切面,能够发现鼻骨的异常发育,同时鼻骨的发育能够有效反应胎儿的孕周。结合全面的超声筛查,有效诊断胎儿的发育畸形。
作者:于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