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珍;吴晶心
目的:研究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新模式。方法:探讨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中心建设、桌面系统部署、应用模式转变、信息平台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及其建设实施方法。结果:以云计算技术架构为核心思想,构建云计算信息基础平台、探索云计算信息应用模式、研究云计算信息管理方法、创新云计算信息服务机制,将使数字化医院建设走出困境,抢占制高点。结论:推行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医院建设,是卫生系统实现数字化医院建设转型转变的生动实践,将有效提升医院信息化内涵质量建设。
作者:马锡坤;王大勇;韩雄;陈一君;薛以锋;林亚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自1981年日本富士公司研制出IP板运用于临床以来,X射线摄影步入数字化时代。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DR技术的迅速普及,CR在临床中的应用有所取代,但对于床边摄影未实现全数字化DR的医院,CR系统依然是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诊疗设备。苏北人民医院2003年引进AGFA COMPACT PLUS CR系统,具有操作灵活、性能稳定以及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点,在长期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故障[1]。现就此型CR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排除,以及日常使用维护保养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陈明;韩义;袁吴晟;杭晓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加强食品放射性监测中样品制备和测量方法学研究,建立快捷的预处理方法。方法:将圆柱盒灰样改为马林杯干样,采用低本底γ能谱仪测量蔬菜、大米、牛肉及海产品等10类食品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采用无源效率刻度(LabSOCS)与有源刻度验证结合法,计算马林杯样品对应的效率。将分析得到的小可探测浓度(MDC)值与圆柱盒灰样比较。结果:与圆柱盒灰样对应的灰化法相比,样品的预处理时间由7 d左右缩短至1~3 d,可以自动低温烘干完成且不产生明火和烟雾,测量72 h,对137Cs的MDC范围为0.02~0.180 Bq/kg。结论:采用马林杯干样可极大缩短样品预处理时间,而对应的MDC与圆柱型灰样在同一量级范围内,能满足监测精度要求。
作者:拓飞;张京;李文红;张庆;周强;徐翠华;张建峰;苏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X射线数字成像在全脊柱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FX数字X射线机,对50例患者脊柱进行分段拍摄,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拼接出全脊柱无缝连接的优质图像,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结果:50例患者全脊柱正侧位片,其中46例显示了颈、胸、腰及骶尾骨完全连接,清晰度和对比度较好,另外4例为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图像不完全,但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数字化全脊柱成像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能在一张X射线片上显示全脊柱图像;②摄影技术相对简捷,易操作;③易于保存传输;④节省患者检查费用,节约医疗资源。普及全脊柱成像技术能够对临床提供很大帮助,为影像数字化进程迈出坚实的一步。
作者:孙涛;姜勇;李大鹏;韩善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液透析机是临床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关键设备,而Fresenius4008s血液透析机结构由监视器(控制部分)、外部血液回路及水路组成[1]。其原理是通过制备和输送透析液至透析器,将患者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随透析液排出,再将血液回输患者体内,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2]。设备在运行中透析液温度、电导度、压力以及患者血液回路是监测与控制核心。
作者:刘鲁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制简洁、方便且小巧的经济型滚珠折叠式手术转运床板,以便手术患者的院内转运。方法:采用折叠与滚珠滑动技术,设计一种重量轻、体积较小的手术转运床板,方便科室使用与存放。结果:该滚珠折叠式手术转运床板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经医院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设计与制造简洁、重量轻、体积小和使用方便的手术转运床板,不仅方便大型医疗机构使用,也能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医院,该设计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会产生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郭赤;兰天飚;李涛;郑诗强;苏东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纸塑包装袋三角形剪裁法对手术正确开包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种常用的呈现细厚宽类的手术器械,并且按照三角形与长方形行剪裁法分别对其进行包装,其中三角形纸塑包装袋为研究组,长方形纸塑包装袋为对照组,两组的包数均为5000包,观察两组手术器械包开包操作情况和灭菌效果的监测情况。结果:通过两组的数据比较,研究组开包操作正确率为100.0%,对照组开包操作正确率为95.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P<0.05);两组包装灭菌效果监测分析显示,器械均符合消毒供应室的专业规范与条例,且符合零风险的管理操作要求。结论:临床中采取三角形纸塑包装袋包装手术器械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室器械包装正确开包操作,并且降低不正常操作,符合零风险的管理操作要求,能够有效的降低潜在的风险,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杨天凤;何伟;原庆会;赖庆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广泛用于医院输血科、实验室和血站,为了确保其技术参数的准确性,研制一套适用于临床的校准装置。方法:采用红外线发射器、数字温度传感器及ARM单片机等器件组成校准装置,对保存箱的温度、幅度和频率进行检测,并通过蓝牙通讯功能传输数据,终打印出检测报告供临床参考。结果:研制的保存箱检测装置可检测保存箱的重要性能参数,以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结论:该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校准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且性能稳定,经实验验证,可以检测保存箱的技术参数,保障其质量安全。
作者:崔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131名,分别纳入实验组(63名)和对照组(68名)。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进行过程中,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采用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学习态度积极,理论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P<0.01);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评价较好。结论: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学案导学,适用于外科护理教学改革需要,增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海燕;王慧玲;李铁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进行质量控制,确保SPECT的安全使用。方法:介绍Philips公司生产的Brightview型SPECT工作原理和参数测量方法,并对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掌握其基本的维修思路。结果:通过了解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参数检测、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的维修,掌握设备的质量控制方法。结论:对SPECT进行质量控制是医院核医学科临床影像工作的重要环节,实现提高图像质量和机器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辐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医用吻(缝)合器具有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使得以往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得以病灶切除,提高了手术的疗效,为高难度手术和新技术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国产医用手术缝(吻)合器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快速发展的工艺技术水平在市场占有率上逐年提高,在开放式手术的应用中已逐步超过国外品牌,在腔镜手术中,国产吻合器也争得一席之地。目前,吻(缝)合器在国内三级医疗机构中应用逐渐普及,广泛应用于食管、胃肠道重建,在内镜手术中完成肺大泡切除、脾脏、子宫、胰腺及十二指肠等部位手术。
作者:常林凤;刘宝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总结计算机应用程序中表单验证技术的实现方法,以完善手术患者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方法:以临床实际需求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应用不同的表单验证技术设计开发基于LAMP运行环境的手术患者评价系统。结果:该系统通过表单验证技术,对患者提交的评价数据进行筛选、过滤及纠偏,使得评价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且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使其实现了患者手术后可与手术团队及时沟通并准确反馈术后感受的设计初衷。结论:表单验证技术包括传统后台服务器端验证和基于AJAX技术的综合验证,两者无绝对的优劣,应当根据项目需求进行选择。
作者:沙飞;杜菁;刘文艳;潘清;王珂;谢艳;田新;翟阳阳;李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对52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实行伽玛刀治疗。采用50%~70%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区(PTV),单次处方剂量为3.0~4.5 Gy,照射总剂量在30~49.5 Gy之间,并观察PVTT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伽玛刀治疗结束3个月后,门静脉癌栓完全缓解18例(占34.62%),部分缓解23例(占44.23%),稳定4例(占7.69%),进展7例(占13.46%),总有效率为78.85%。生存6个月48例(占92.31%),生存12个月38例(占73.08%),24个月29例(占55.77%),中位生存期为14.0个月。结论:伽玛刀治疗门静脉癌栓疗效确切,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齐文杰;康静波;李启亮;朱奇;蔡昌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与克罗恩病(CD)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将诊断为UC和CD的181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验室与临床资料,比较其镜下及组织学表现的不同。结果:经过结肠镜下比较发现,病变部位、分布状态、纵行溃疡、环形溃疡、阿弗他溃疡、结节样增生、肠腔狭窄及鹅卵石征等项目在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其差异显著,而其他类型则无差异。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炎症侵犯肌层、绒毛状结构增生、隐窝炎或脓肿、非干酪性肉芽肿、隐窝扭曲、杯状细胞减少以及潘氏细胞化生等项目组间差异显著。结论:根据UC和CD的病理学特点,在诊断UC和CD时需要将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结肠病变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作者:阿娜尔古丽.阿布都热合曼;迪丽努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对手术室感染途径的控制有着不可替代作用,是维持室内温控并去除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气味和有害气体的重要设备。现就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使用维护进行归纳总结[1]。
作者:程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制一种治疗痔疮的手术器械。方法:选用金属材料制作肛垫回复器,其由引线器、控制器、回复针及针芯4部分组成。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肛垫回复器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间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随访表明,两组间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肛垫回复器治疗环状混合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若用于非环状痔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痔疮疾病的手术器械。
作者:刘持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利用监测手段加强消毒供应中心(CSSD)院内感染控制管理,以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通过检测生物物质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评估环境、医疗器械及手卫生的洁净度。结果:CSSD是院内感染的重点控制科室,医疗器械是由CSSD引起院内感染的直接祸首,故加强其清洁区、无菌区环境是CSSD管理的重点,也是院内感控重点部位。结论: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即ATP生物荧光法在CSSD加强环境、医疗器械及手卫生的洁净度三方面的监测,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吴佳伟;张俊明;时光静;张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为卧床及行动不便患者研制一种方便测量体重的医疗设备,以满足其体重测量的需求。方法:将压力传感器置于病床的4个支撑脚下方,测量出病床及患者重量之和,再减去预置的病床重量,而得到患者的准确体重。结果:该体重测量设备可方便、准确地测量卧床及行动不便的患者体重数据。结论:卧床患者体重测量设备操作便捷,可有效解决卧床及行动不便患者测量体重的困难,本设计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侯羿;闫涛;闫伟;许敏光;蒋勇;李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中医院校大型仪器平台建设进行可行性分析,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供有效服务,促进持续发展。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列举平台建设的内在优势和弱势、外在机会和挑战。结果:使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提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在进攻、调整、防御和生存四种状态识别的相应策略及建议。结论: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须基于现实条件,将对外协同研究科研平台作为突破口,采取创新管理模式,争取国家项目支持,逐步筑牢开放、协作共享的战略手段与方法。
作者:王文婷;邱灼雄;王画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A组(rhIL-11预防治疗组30例)和B组(对照组30例)。A组患者放射治疗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或血小板计数较放射治疗前基线水平下降>50%即开始按50μg?kg-1?d-1剂量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计数≥200×109/L时停药;B组患者不予预防性应用rhIL-11治疗,但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则按50μg?kg-1?d-1剂量给予rhIL-11皮下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应用,直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药。结果:本研究中54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rhIL-11可显著升高髓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中血小板的低值,显著缩短血小板减少症的持续时间和缩短放射治疗所需的时间。主要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疼痛、硬结、红肿、水肿、乏力及心悸等,但大多程度较轻,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rhIL-11具有明显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可显著减少髓母细胞瘤患者术后放射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且不良反应较轻,较易处理。
作者:方恒虎;康静波;赵向飞;吴姗珊;路泽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