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王义辉;唐伟;韩锦川
目的:研制适于口腔全景X线机密度分辨力检测模体,提高其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参照标准X线机密度分辨力平面检测模体原理,将口腔全景X线机密度分辨力检测模体分别设计成“U”形及标准圆弧形模体两种样式。结果:“U”形检测模体能较好匹配口腔颌面的形状,但易产生射线重叠;标准圆弧形检测模体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可以避免产生射线重叠现象。结论:两种样式的检测模体均可以检测口腔全景X线机密度分辨力,而标准圆弧形检测模体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作者:戚仕涛;汤黎明;刘铁兵;朱兴喜;夏勋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腕管松解术和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将7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腕管松解术组(A组,35例)和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组(B组,35例),随访24个月,采用Kelly分级评定法评价比较两种手术的术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差异。结果:A组优良率为91.4%,B组优良率为88.6%,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8,P>0.05);A组的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9,t=2.293;P<0.05)。结论:双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及内镜下腕管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均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但内镜下腕管松解术的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更快。
作者:周军;杨丽;于宝占;王明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对临床使用中的除颤器进行质量检定,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方法:依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B64-2003“心脏除颤器和心脏除颤监护仪检定规程”,根据实际经验中有效的检定方法,使用除颤分析仪检定除颤器的各项性能参数。结果:按照有效的检定方法,通过定期检定,消除了除颤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对除颤器进行质量控制检定,可以预防因设备失准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同时注意日常的维护和保养,确保除颤器在急救时的良好性能及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苏燕平;姚念玲;崔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区功能性MRI成像参数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2-12月期间对9名青年志愿者进行脑区功能性MRI扫描,分析其成像参数对影像质量的影响。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b值越低1级图像越多、3级图像越少;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越多1级图像越多、3级图像越少;层厚和(或)层间距越大1级图像越多、3级图像越少。对图像质量影响大的是层厚和(或)层间距、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和b值。结论:脑区功能性MRI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层厚和(或)层间距、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数和b值,在参数选择过程中需从诊断目的出发,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作者:李建;张永寿;赵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介绍ECG-101G型数字单通道式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探讨心电图机的常见故障维修案例。方法:简要介绍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其故障现象,选择合理的故障测试点完成故障排除。结果:通过分析心电图机常见故障案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提炼了分析思路。结论:通过对心电图机案例分析、维修操作,能够锻炼和提高临床工程师排除故障的能力,确保心电图机的安全使用。
作者:董谦;杨德武;张广兴;徐琳;董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TASLIMAGE测量系统测量中子剂量刻度系数,研究测量系统在中子个人剂量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Z207-2008“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等的推荐方法,应用TASLIMAGE测量系统测量经中子源刻度过的CR39中子个人剂量计,得到中子剂量刻度系数;对TASLIMAGE系统测量的中子剂量进行检测并应用该系统进行中子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实验获得了符合性较好的剂量线性曲线,刻度系数为513.57 tr/cm2?mSv-1,中子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测量偏差大为7.34%。结论:应用TASLIMAGE系统进行中子个人剂量监测,使用方便、高效,符合国家标准GBZ128-2013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等相关标准的要求,可为今后开展中子个人剂量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翟贺争;张继勉;曹磊;王巧娟;张仲健;魏超;武权;张珠博;王小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液透析机超滤系统不同的维护保养方法,有效保障其超滤系统的精准性。方法:对不同类型血液透析机的超滤控制系统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论述及分析,对其采取不同的维护保养方法。结果:通过科学地维护保养,能有效地确保血液透析机超滤系统的精准性。结论:针对不同类型血液透析机采取不同的维护保养方法可为血液透析机安全有效运行提供保障,确保临床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作者:应滋栋;张飞鸿;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缩短医疗设备购置时间,满足临床工作的迫切需要,解决需要迫切性与医疗设备购置周期长之间的矛盾。方法:建立AHP模型,列出可能影响购置时间的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的大特征值,终得出制约进度的因素排序,针对排序靠前的关键因素采取节省时间的对策。结果:将对策运用到实际采购流程中,既满足了医疗设备购置流程的要求,又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完成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满足临床工作需求。结论:采用AHP系统指导设备购置的各个环节,可显著提高医疗设备购置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设备购置管理质量。
作者:栾笑笑;许锋;刘晓华;刘振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美国CereTom NL3000移动式CT的性能和在颅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移动式CT对561例病情危重或行动不便的神经外科、儿科监护室、呼吸科监护室、胸外科监护室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进行颅内影像学研究、分析和判断。探讨使用移动CT后及时发现患者手术中发生的改变和对病变的切除程度。结果:临床医生对患者的检查过程和检查后的影像资料都满意,移动CT检查未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可减少患者运送过程中生理指标不稳定或技术失误等危险性。结论:CereTom NL3000移动CT具有体积小、方便、快捷、安全、易操作及辐射小等特点,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颅内影像学资料,尤其适合于病情危重、需要呼吸机辅助及不便搬动的患者颅脑疾病的检查。
作者:王柏烨;翠昆;叶刚;张旭晴;晏林明;聂世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糖尿病(DM)和无DM患者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的不同。方法:比较由于胸痛和冠心病的筛查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232例DM患者和487例无DM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学及管腔重构。结果:DM患者与无DM患者相比较,DM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低(x2=5.434,P<0.05);2支血管病变发病率相似(x2=0.912,P>0.05);而3、4支血管病变发病率高(x2=4.887,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DM组混合性斑块、梗阻性斑块以及阳性重构(PR)发病率高(x2=4.214,x2=4.415, x2=6.215;P<0.05),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仅PR与DM呈正相关(危害比5.61(2.11-14.71,95%CI),P<0.001)。结论:与无DM患者比较,DM患者有较高的多支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的MP负荷以及PR,预示有更高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可能性。
作者:董莘;秦崇;时文伟;敖国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倍肯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电解质、生化分析模块的结果与常规生化分析仪所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利用倍肯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的电解质分析模块(IMARA)、生化分析模块(SP4430)与日本OLYMPUS AU54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H5500S微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检测仪对200例标本K+、Na+、iCa2+、GLU、CREA、UA、ALT、ALB、TBIL、LDH、AMS进行平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表明不同仪器所测K+、Na+、iCa2+、GLU、UA、ALB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REA、ALT、TBIL、LDH和AMS所测结果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247, t=64.229,t=37.568,t=27.708,t=66.841;P<0.01)。所有11项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系数均>0.90。结论:倍肯野战(应急)快速检验系统A型中的电解质、生化分析模块与常规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由于检测方法不同,部分结果差异较大,但仍然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玮;王宪灵;王缚鲲;汤菲;张智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探讨HP根治对IDA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志愿者584名,对其进行IDA及HP感染构成情况分析,将其中确诊的61例IDA合并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铁剂联合抗HP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铁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584名志愿者中IDA合并HP感染患者61例;IDA患者HP感染率为55.96%,明显高于非IDA人群的20.21%;HP感染者IDA患病率为38.85%,明显高于HP阴性者的11.24%;HP感染与IDA发病具有显著的相关性(x2=15.3403,P<0.001)。观察组抗HP治疗药物停用4周后,HP根治29例,根治率93.55%。两组患者治疗后IDA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3.974,t=4.802,t=5.221;P<0.01);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仅1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5.383,P<0.01),治疗后3个月虽然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t=4.446,t=3.741, t=8.221;P<0.01),但显著低于同期观察组(t=4.201,t=6.664,t=3.847;P<0.01)。结论:HP感染与IDA密切相关,根治HP感染对改善IDA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成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医院手术室设备的科学管理,探索科学、高效和安全地进行现代化手术室设备的管理方法。方法:从医院网络管理和制度建设两方面探讨现代化手术室设备管理;从医院人员职责、设备技能培训及考核机制等方面落实现代化手术室设备管理建设。结果:健全的手术室设备管理网络系统和制度使手术室管理更加规范化,提高了手术室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的水平,充实了手术室设备管理内涵。结论:加强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管理,是提高医疗水平、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前提,合理使用设备资源能够使患者受益,由此可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仲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日本东芝Aquilion(型号TSX-101A)16排CT在东芝X射线CT扫描机序列中为顶级产品,对使用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其配备了7.5 MHU的大容量X射线球管,X射线额定输出功率为60 kW,且能够进行高速扫描。该设备具有多层面检测器,可以获得高品质影像,配备了双显示器系统可以提高检查效率。
作者:陈平康;李兵;熊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为确保医院除颤监护仪的安全使用,对除颤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介绍GE公司生产的Cardioserv型除颤监护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常识,并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掌握该设备的基本维修方法。结果:通过了解该型除颤监护仪的基本原理、使用操作、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维修,掌握了该类设备质量控制的方法。结论:对医院除颤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是医疗急救工作的需要,应提高医务人员对其的重视程度,以便更好地完成医疗救护工作。
作者:戴丹;王之;广永恒;王朝;段新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制一种满足战时和公共突发事件时危重伤员急救和转运途中安全、可控、简便以及无需提升液体高度的输液仪。方法:使用电动气泵对气囊充气加压于输液袋上产生可控的外压力,通过输液仪上的重量、气泡及滴速监测器以及声、光报警装置,将监测到的参数通过传感器输入到控制系统,按照设定的参数,安全地完成输液或报警停止输液。结果:该装置无需吊挂液体,不改变现用输液(血)用品和程序,可将输液仪放置在伤员周围及输液管长度范围内的任何位置,创造便捷、舒适,不受体位限制的输液条件;输液速度的可控范围为50~1000 ml/h;并能监测输液管路中的空气、滴速及剩余量,根据设定及时报警或自动停止输液。结论:电动气压式输液仪的研制,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节省人力,交流、直流电两用,体积小,携带方便。
作者:夏菱;吴新文;李建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老年股骨颈骨折给予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常规干预的对照组;分别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判断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判断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躯体、心理、社会、认知功能和生活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明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改进美国GE公司11C-乙酸盐(11C-AC)FXC合成器,用以提高合成11C-AC的产量,并对其产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FXC合成器管路线路改进后进行合成实验,对影响11C-AC产率的因素进行实验对比。结果:改进后的FXC合成器完全可以满足合成11C-AC的需求,11C-AC合成正常,合成后其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结论:FXC合成器的改进使四氢呋喃(THF)溶液中的CO2、水分等杂质对产率影响极大,在反应前进行溶剂除水及惰性气体填充干燥保存可提高产率。
作者:王治国;左峰;张国旭;石庆学;张宗鹏;吴锐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采用特定电磁波(TDP)治疗器并结合特殊护理干预治疗产妇剖腹产伤口,观察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对观察组的38例患者采用TDP治疗器治疗并结合心理、疼痛及健康教育等特殊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伤口感染率为7.9%,并发症发生率为18.4%;对照组产妇的伤口感染率为28.9%,并发症发生率为42.1%,且观察组在第3周末伤口缩小率为38.62±26.31,对照组为27.14±12.42,观察组在1周末、2周末和3周末的疼痛级别分别是4.68±1.24、4.14±1.21和3.96±1.02,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903, x2=4.2113;P<0.05)。结论:通过对术后产妇采用TDP治疗器结合特殊护理干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茜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