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铁梅
目的:探讨病变大小对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大值(Emax)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60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的乳腺患者(288例乳腺病灶),按照常规超声下病变大直径1.5 cm为分组依据,其病变大直径<1.5 cm为小结节组,≥1.5 cm的划分为大结节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诊曲线(ROC)确定Emax值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临界值,计算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告值(PPV)、阴性预告值(FPV)和准确度(ACC)。结果:应用Emax参数值评价288例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临界值为57.42 kPa,小结节组病变153例,以57.42 kPa为诊断临界值,其SEN、SPE、PPV、FPV和AC分别为0.804、0.944、0.860、0.918和0.895。单独计算小结节组的诊断临界值为46.51 kPa,以此计算所得的SEN、SPE、PPV、FPV和AC分别为0.870、0.935、0.851、0.943和0.915,SEN明显提升;大结节组诊断临界值由57.42 kPa调整为60.45 kPa时,其SEN、SPE、PPV、FPV和AC无变化。结论:应用Emax值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应根据病变大小调整诊断临界值,对于直径<1.5 cm的病变,诊断临界值调低为46.51 kPa可明显提高SEN,ACC亦有小幅提升,而SPE仅轻微下降。
作者:史宪全;李俊来;胡向东;钱林学;马棣;张宏;朱紫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针对S2001型野战车载式X射线机透视摄影架的频发故障,在结合其结构及原理进行故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维修方法,以提高车载式X射线机透视摄影架的修复效率,增强技术保障能力。方法:分析透视摄影架的结构、功能与电路原理,运用故障分析方法分析故障现象与故障原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效的维修方法。结果:通过故障分析,找出了透视摄影架微控制单元(MCU)板发生烧板、单片机配置不当、按键铁片断裂以及变频器受控系统损坏等常见故障成因,提高了修复效率。结论:野战车载式X射线机透视摄影架的故障频发主要部位是做不同运动的5个电机和相应的电路板及配套变频器,可根据故障分析找出有效的维修方法,从而提升野战车载式X射线机透视摄影架的维修保障能力。
作者:黄佳维;李岩峰;戴丹;段新安;张亚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转化医学理念、针对医学本科生的新型内科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模式,以提高医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方法:选取学校2009级和2010级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按照入学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2人)与对照组(38人)。观察组采用虚拟仿真教学与临床实践互动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采用填写“内科见习效果反馈意见表”的方式,比较、分析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内科学基本技能考核的成绩有无差别。结果:虚拟仿真教学与临床实践互动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心电图判读及内科Ⅱ段理论的考核成绩。结论: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构建的内科基本技能培训模式能够提高医学本科生的临床能力,促使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卢春婷;杨晶;黄思敏;冯烈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脊柱内固定系统(TESSYS)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治疗的CLDH并术后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4例患者,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腿痛进行评分;采用JOA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采用MacNab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手术随访,有60例患者(占93.75%)术后1年未出现复发情况,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VAS评分明显下降,术后1年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优良率为85.94%。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LDH安全有效,且优良率较高。
作者:孙利明;智新力;赵志远;霍霁;康献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基于频繁模式增长(FP-growth)算法的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避免经典Apriori算法在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执行效率低的缺陷。方法:选取兰州某医院医学信息科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次病程记录资料及其健康数据档案,根据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的需要,引入更适用于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FP-growth算法。采用C#语言对经典Apriori算法和FP-growth算法进行编程,对比分析两种算法的执行效率。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两种算法在运行时间与记录数据以及运行时间与支持度两个方面的对比值。结论:FP-growth算法在预测2型糖尿病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中执行效率更高,能够找到更多的糖尿病风险因素。
作者:韦哲;叶广健;王能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建立医疗设备培训师体系的构想,使医疗设备操作人员更好掌握操作技能,医用仪器发挥大功能。方法:借鉴国外医疗设备培训师的理论与实践,从医疗设备培训师的定义、医疗设备培训师的职能以及医疗设备培训师的培养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医疗设备培训师的职能可分为:①定期对临床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晋升及操作考核,指导临床人员安全用械:②进行临床工程研究工作,以及医疗设备的使用、评价和反馈工作。结论:通过人才的选用提拔、参加新进医疗设备的培训以及参加医疗设备厂商的培训等方法,可加强医疗设备培训师的职能培训,确保医疗设备在临床上的高度和高效实用,以有效提高医疗设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金鑫;贾偈;唐靓;龚纯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以ECG-6511型心电图机(日本光电)为例,进行故障分析与工程维护方案[1-2]。
作者:晋亚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应用于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影像学确诊的肝肿瘤患者,分别进行CDFI、超声弹性成像(UE)及超声造影(CEUS)检查,将其影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种检查手段对肝肿瘤定性诊断的价值。结果:对104例患者的115个肿物经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肝恶性肿物97个(占84.34%),肝良性肿物18个(占15.66%)。CDFI对肝脏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良性为55.56%,恶性为74.23%;CDFI对良性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与CEUS、UE相比均无差异;在良性、恶性肝脏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方面,CEUS高于CDFI和UE。CDFI联合UE和CDFI联合CESU检查对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x2=2.20,P>0.05)。结论:CDFI是肝肿瘤定性诊断的基础性方法,对于肝脏不典型或微小病灶,可结合运用CEUS或UE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姚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加强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解决医疗器械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分析医疗器械生产厂商、销售商及医疗机构等环节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的现状;指出条形码在各环节不通用的弊端;提出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结果:通过开发配套的标准化管理软件和终端,实现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化管理。结论: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的标准化,可实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性,加强医疗器械的使用管理,简化医疗器械生产、购置和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流程,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管理效率。
作者:唐昊;朱敏;张和华;向华;吴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C)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为其应用推广奠定基础。方法:收集351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自动化仪器法检测抗菌药物的MIC,比较两者药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微量肉汤稀释法与自动化仪器法的药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药敏检测结果无明显的差异。结论:微量肉汤稀释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利用该方法检测抗菌药物MIC的成本低于自动化仪器法,药物选择更加灵活,可应用于常规工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吴倩倩;孙铭艳;王保强;王楠;陶元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维修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学校2014级三年制专科检验班90名学生,采用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名;学生所学课程相同,且年龄、性别和爱好相近。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有机结合模式。结果:学期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测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实训技能操作成绩,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并分析得出结果,观察组笔试成绩及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维修教学中采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作者:李宇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4例住院期间经不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急危重风湿性疾病住院患者,根据激素冲击剂量将其分为A组(54例)与B组(10例)。A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5~1.0 g/d)治疗3 d;B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25 g/d)治疗3 d。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炎性指标以及近期内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差异;②治疗后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5,P<0.05)。结论:给予更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对于急危重风湿性疾病,急需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给予500 mg或1 g剂量连续3 d冲击,可以更快、更有效的控制病情进展。
作者:尚健;昌路艳;姚合斌;康怡;陈亚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预埋留置针与带翼头皮针在肿瘤放射治疗增强CT模拟定位的量化比较,研究预埋套管针在其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912例接受放射治疗前增强CT定位的患者,按照CT定位日期将单数日定位分为对照组(965例),双数日定位分为观察组(947例)。对照组患者行增强CT扫描前技师摆位后进行头皮针穿刺,连接高压注射针筒;观察组患者增强CT模拟定位预埋留置针,于增强CT前检查回血正常后连接高压注射针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外渗发生率、扫描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以及平均定位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扫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x2=23.701,x2=8.874;P<0.05);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4.349,x2=5.907;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了平均定位时间,两组比较有差异(t=48.592,P<0.05)。结论:预埋留置针在肿瘤放射治疗增强CT模拟定位中,极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扫描成功率,降低了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和静脉炎发生率,缩短了放射治疗患者增强CT模拟定位时间及等候时间。
作者:童芳;蔡博宁;黄玉荣;赵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及颅脑CT检查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治病毒性脑炎患儿提供指导。方法:选取11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及CT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及CT表现特点,比较脑脊液检查结果与CT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脑积液检查提示:颅内压增高为61例(占52.14%)、蛋白质>0.5 g/L为43例(占36.75%、白细胞水平升高为67例(占57.26%)、中性粒细胞升高39例(占33.33%)、淋巴细胞升高37例(占31.62%),糖浓度<3.3 mol/L17例(占14.53%)。颅脑CT诊断异常患儿为98例,其中轻度异常为21例、中度异常为57例及重度异常为20例。脑脊液检查诊断异常率为94.02%,显著高于CT检查异常率的83.7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31,P<0.05)。结论:脑脊液检查更能敏感的反映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情,二者联合应用可全面反映患儿病情及病灶部位情况,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袁立华;张颖颖;亓子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今的医学成像已从过去单一的观测生理、病理条件下的生物体解剖结构以及形态学上的变化,发展到研究生物体功能与活动机制,并进入到分子影像。通过对25部医学影像技术学相关专著的分析,以及3次全国性编委会的参与认为:医学影像技术学科建设及专著的写作前需进行市场调研与策划,并针对一定的读者群展开;创作团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尤其是第一主编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此外,还需召集编委会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沟通,做好统稿、宣传、销售以及修订的善后工作。
作者:王骏;刘小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胎心监测联合脐动脉收缩期高血流速度(S)与舒张期低血流速度(D)的比值(S/D)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产科足月及过期妊娠的280例住院产妇进行心监测联合脐血流S/D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158例),胎心异常组(21例),S/D值异常组(33例),双异常组(68例),观察四组孕妇胎心监护及脐血流与胎儿窘迫的关系。结果: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S/D监测均出现异常的孕妇中,其发生羊水过少(66.2%)、脐带绕颈(35.3%)、羊水污染(79.4%)、Apgar评分<7(50.0%)及宫内胎儿窘迫(44.1%)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5,x2=13.54,x2=66.34,x2=11.90,x2=8.37;P<0.05)。结论:胎心监测联合脐血流S/D监测进行预测胎儿窘迫,与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相比其效果更好,可减轻孕妇心理及经济负担。
作者:宋学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设计一种检测腔镜杆状器械漏电的装置,以有效解决因腔镜器械漏电造成的脏器副损伤问题。方法:在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设计漏电检测仪,实现杆状腔镜手术器械漏电检测与漏电点精确检测,并对2013-2015年期间医院手术腔镜器械进行检测验证。结果:应用漏电检测仪检测6500余件腔镜器械,检测出1138件绝缘层破裂漏电器械,检出率为17.5%,有效降低了腔镜手术器械漏电原因造成的脏器副损伤的发生。结论:新型杆状腔镜器械漏电检测仪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手术以及器械安全管理与维护提供了检测器具,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可为建立腔镜器械使用追溯系统、实现腔镜器械闭环管理打下基础。
作者:胡玉琴;刘红松;黄天翊;陈肖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